![]()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飲供應鏈指南,作者:楊雯,編輯:景雪,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近日,龍大美食(002726.SZ)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藍潤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藍潤發展”)持有的龍大美食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
公告顯示,藍潤發展此次被凍結的股份數量為751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的2.56%,占龍大美食總股本的0.70%。股份凍結的起始日為2025年9月23日,到期日為2028年9月22日。
雖然本次被凍結的股份占比不高,但是長達3年的股份凍結,也給龍大美食的經營蒙上了一些不確定性。龍大美食自身也在公告中向投資者提示風險,“不排除后續被凍結股份被法院強制執行的可能”。
![]()
而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龍大美食近幾年的經營業績,就會發現龍大美食面臨的困境,或許不止如此。
一、有息負債超32億,豬肉大佬賬上缺錢嗎?
公開資料顯示,1996年,龍大美食的前身“煙臺龍大肉類加工廠”成立,主營豬肉食品、養殖和屠宰等。后經過多年發展,龍大美食的業務版圖不斷擴張,逐漸覆蓋到了種豬繁育、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分割、肉食品加工及銷售,布局了豬肉全產業鏈。
根據龍大美食2024年年報,其已與海底撈、肯德基、麥當勞、荷美爾、半天妖、永輝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去年一年,龍大美食屠宰的生豬超過501萬頭,妥妥的豬肉大佬。
而藍潤發展與龍大美食的緣分,還要追溯至多年以前。2018~2019年期間,龍大集團三次將其持股轉讓給藍潤發展。最終,藍潤發展出資約32億元,以超60%的收購溢價,拿下龍大美食共29.92%的股權,成為龍大美食的新控股股東。
企查查顯示,截至目前,藍潤發展持有龍大美食27.23%的股份。
![]()
△圖片來源:企查查
值得注意的是,龍大美食的另兩位股東萊陽銀龍投資有限公司、青島洪亨亞和實業有限公司,分別持股7.29%、5.53%,位列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但這2家企業持有的龍大美食股份目前也都處于質押狀態。
據龍大美食10月9日發布的公告透露,股東萊陽銀龍投資有限公司、青島洪亨亞和實業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龍大美食7.29%、5.53%股份,均已辦理了質押登記,質押用途均為生產經營。
![]()
實際上,股權質押屬于常規的股東融資行為,在無違約風險的情況下,通常不會改變公司的股權結構,也不影響公司日常運營。但是股東高頻的股權質押動作,難免讓外界對龍大美食的經營穩定性有所猜測。或讓一些投資者擔心公司股東存在資金緊張、債務壓力等問題,進而引發對公司未來前景的擔憂。
從龍大美食的業績表現也能看出,這家公司的現金流情況并不輕松。今年以來,在業務擴張方面,龍大美食已變得謹慎起來。
9月,龍大美食公告稱,決定放棄收購控股股東旗下五倉農牧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龍大美食解釋稱,這是綜合考慮了公司現有、在建及規劃養殖產能夠滿足需求,五倉農牧后續整合及運營風險大,生豬行業周期的不確定性等,還有龍大美食自身的資金狀況后做出的決定。
公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龍大美食貨幣資金約9.73億元,有息負債約32.19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占比高,占比達57.72%。公司需償還的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規模相對較大,故而不具備現金收購五倉農牧的條件。
餐飲供應鏈指南也注意到,龍大美食此前計劃收購的五倉農牧,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8.73%。若執意收購,無疑會增加龍大美食的償債風險。
與此同時,龍大美食的豬肉業務也在經受著大考。
該公司公告中提到,對“安丘市石埠子鎮新建年出欄50萬頭商品豬項目”和“山東新建年出欄生豬66萬頭養殖項目”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延長至2026年8月31日,同時對這兩個項目進行重新論證。
龍大美食方面解釋,項目延期主要受行業周期的影響。據悉,2021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低位運行,除2022年下半年出現階段性反彈以外,生豬養殖行業整體面臨較大虧損。2021年以來,龍大美食的經營業績也下降明顯,經營性現金流整體偏緊,收縮產能擴張步伐,將經營重心轉移到保障經營現金流安全和促進已投產豬場提質增效上。
可以說,如今,擺在龍大美食面前的挑戰并不小。一方面公司的短期債務壓力大;另一方面,多位股東股份狀態不穩定,或凍結,或質押,間接反映出股東面臨的資金壓力,再加之企業本身的現金流緊繃,會制約其產能擴張、業務整合等方面的發展。
二、豬肉價格跌跌不休,押寶預制菜能擺脫行業周期影響嗎?
拉長時間線來看,近年來,龍大美食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調整經營策略,但公司的經營壓力一直存在。
2023年,龍大美食的凈利潤為-15.38億元,同比暴跌2140.92%。雖然2022年、2024年凈利潤均實現了增長,但兩年的凈利潤合計僅9699萬元,都難抵2023年的巨虧。
期間,龍大美食也開展了不少探索,比如重押預制菜。
2021年,豬價進入下行周期之初時,龍大美食就對公司的經營戰略做出了重大調整,將預制菜作為公司的重要業務推進。2021年,該公司正式提出“一體兩翼”戰略:以預制菜為食品板塊核心,以屠宰和養殖為兩翼支撐,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食品企業。
隨之,公司的證券簡稱從“龍大肉食”改為如今的“龍大美食”,從一個幕后加工、OEM企業,向食品制造商轉型,以“肉品+食品”雙輪驅動,集“研、產、銷”為一體,向高附加值升級、轉型。
隨后幾年,龍大美食更是在預制菜領域動作不斷。
2021年,其與西華大學合作并掛牌成立了川菜工業化技術研究院,推動川式預制菜工業化關鍵技術的突破。這一年,預制菜也作為一個單獨的板塊,首次出現在龍大美食的年度報告中。
2022年,龍大美食在四川、江蘇等地舉辦了多場客戶品鑒推介活動,并參加了糖酒會、成渝預制菜產業大會等多場預制菜展會,積極向B端客戶群體傳播品牌影響力……
當然,龍大美食的選擇并非個例。
過去幾年里,有不少農林牧漁類上游企業開始加碼預制菜,養殖、屠宰企業尤為熱衷。一方面,這些企業所處行業利潤薄,產品附加值低,且受行業周期性波動影響大,發力更高附加值的預制菜,有助于緩解周期波動對自身的影響。
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本身具有一定的資源積累,在原材料供應、銷售渠道、客戶資源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為其切入預制菜帶來了有利條件。龍大美食也是其中之一,養殖、屠宰作為其傳統優勢業務板塊,為發展預制菜業務提供了原料支撐和品質保障。
彼時,龍大美食公眾號曾發布內容稱,隨著龍大美食食品業務占比的不斷提升,未來將助推公司進一步擺脫行業周期的影響,實現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但目前來看,這一期望或許要落空了。
財報顯示,2021-2024年,龍大美食的鮮凍肉產品在營收的占比穩定在7成以上。而預制菜產品的營收占比維持在一成左右。2021-2022年,其預制菜產品的營收占比分別為6.06%、8.16%;從2023年起,其“預制菜”版塊變成了“預制食品”,營收占比達到14.89%,2024年,預制食品的營收占比為15.35%。
今年上半年,龍大美食的預制食品業務營收為7.83億元,占到總營收的15.74%,同比下降近2成。上半年,龍大美食的凈利潤也下降了約4成。
![]()
△圖片來源:龍大美食半年報
這背后是,輿論環境對預制菜的不友好。尤其是C端消費者談預制菜色變,恐慌情緒也傳導到B端餐飲市場,餐飲商家們在使用預制菜上更為謹慎。這意味著,被龍大美食曾寄予厚望的預制菜板塊,未來發展堪憂。
除此之外,今年豬肉價格的走勢也不樂觀,也對龍大美食的盈利水平提出了考驗。
今年上半年,豬肉產量同比增長,但生豬價格呈下跌趨勢,沖擊了相關生產商的利潤。上半年,龍大美食的屠宰業務實現收入40.73億元,占比達8成,但毛利率僅3.51%。
進入下半年后,豬價頹勢仍未扭轉。據中國養豬網數據,10月11日,全國生豬(外三元)均價為11.20元/公斤,豬價較昨日下跌0.22元/公斤,環比下跌15.92%,同比下跌38.36%,創下年內新低。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豬價已跌破多數養殖主體13-14元/公斤的成本線。
有養殖場負責人也坦言,現在是“賣也虧,不賣更虧”的狀態。
主業低迷,押寶的預制菜又遇上消費者抵觸、市場教育難等問題,對于龍大美食而言,想要重回增長,可能真有點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飲供應鏈指南,作者:楊雯,編輯:景雪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4293.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