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嗎?眾多海歸派精英都無法創辦的上市公司,居然被成都一個中專生干出來了!
他就是新易盛的掌門人—高光榮。
![]()
高光榮的前半生和多數人的前半生一樣,過著牛馬般的生活,或許,這樣的生活過久了,他想下海經商翻身成資本。
可能連他自己都想不到,他不僅下海成功,進入了資本行列,還將資產干到3000多億元。
據統計,新易盛在2023-2024期間,漲幅之和達到740%以上,僅2025年,其股價年內漲幅超327%,總市值突破3500億元,公司前景一片大好。
但高光榮卻發布公告要轉讓公司股票,股價定為每股328元。
從牛馬到資本領域的參與者,再到帶領企業成為科技股的“領頭羊”,最后轉讓股票疑似套現離場,高光榮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
![]()
如果將時間劃撥到1989年,就會發現彼時的高光榮,只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專畢業生。
當時,他在老家的無線電廠做著技術員的工作,無論樣貌還是技能都毫不起眼,一點不受領導重視,即便如此,這份工作他依然堅持了9年。
9年間,他對行業了如指掌,認定光模塊是下一個風口,下定決心下海經商。
還別說,憑借著對市場的判斷,他靠著光纜和光模塊確實賺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有了資金,讓高光榮萌發了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畢竟,賣別人的產品和賣自主研發的產品,利潤幾乎是翻了一番,于是他和廖學剛共同成立了光盛通信,持股比例為23%。
同行的路上,又遇到了胡學民100%實控的公司易杰龍,三人也是不打不相識,在2008年,兩家公司共同合并成新易盛。
![]()
只是,這一年,39歲的高光榮,在新易盛的地位只能排行老三,但是,摸爬滾打半輩子的高光榮早已蛻變成一個“狠人”。
他深知,做人做事就要做掌管話語權的人,如此才能不受制于人。
于是他認繳10萬元現金和實物126萬,拿下了公司27%的股份,成為了新易盛的第一股東,即公司的實際控股人。
或許,正是因為他這份成事的決心,新易盛的發展像踩在了傳送帶上一樣高速發展隨后,更是在2016年登陸深交所,同時募集了3.2億的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其前景不可限量。
雖然股票發行之后,他的持股比例只有14.09%,但稀釋的每一股都是他的布局。
![]()
他將股份分給核心員工,擁有技術股的員工自然埋頭苦干;分給了客戶,賣產品的同時能拿到額外的收益,客戶也干的熱火朝天。
更讓人詫異的是,股份連經銷商都有,那些年,持有新易盛的股份客戶如中興通訊、經銷商和核心員工上下一心,共同驅動新易盛的股價飛漲。
簡而言之,新易盛將上游技術,下游銷售形成閉環,哪怕不再努力,躺著都能贏。
因此,在高光榮看來,自己雖然稀釋了股份,但讓公司的收益更加持久穩定,未來只會發展的更穩。
![]()
現實也確如高光榮所想,2018年之后,新易盛開始起飛。
這一年,他將公司重點布局在海外,這步棋得益于他對機遇的精準把控。但若想拿下海外市場,技術就必須扛得住,于是,他將手握50多項硅光專利的Alpine公司納入自己麾下。
![]()
這家公司總部就在美國加州,在特朗普喊打喊殺的日子里,正是因為有這家企業的背書,新易盛才未受其害。
不僅如此,收購這家美國公司之后,新易盛徹底打通了光芯片的制造、封裝和光模塊的制造,直接讓公司的毛利率開啟了質的飛躍。
因為光模塊的芯片成本是總成本的60%,可見,收購這家美國的公司,不僅讓新易盛消除了卡脖子風險,還一路高歌奮進。
數據顯示,2024年,新易盛的光模塊銷量高達873萬只,營收86.47億元,比2023年同比增長了312.26%。
讓一眾股東掙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新易盛的股價更是實現爆發式的增長,三年前,新易盛的股價是12元,截止到今年的10月10日,股價已升至352元。
![]()
兩年多的時間,新易盛的股價翻了29倍之多,這是多少上市公司的夢想,怪不得被稱為科技股的最牛股。
只是,漲幅好似未到天花板,據高盛調研,新易盛的股價還會有10%以上的漲幅,一時間,萬千股民齊聚新易盛,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然而,盡管新易盛的股價一路高歌,但市場卻頻頻出現大單流出的現象,甚至個別網友說唱多已經到頂,接下來就是利空了。
不怪網友如此下結論,2022年4月,除了實控人高光榮在高位部分套現1.1億元之外,另一股東韓玉蘭的股份幾乎全拋,還是在每股21.48元的價位上拋售,累計套現超2.5億元。
隨后一個月,高光榮繼續拋售,這一次公司的高管和監事也發現了他的動作,紛紛加入套現行列,最終,高光榮套現金額總數超5.7億元,其他人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持。
實控人和股東都在準備離場,難道新易盛已經在走下坡路?
![]()
這還要從新易盛的崛起說起,該公司精準地踩中了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風口。
當前人工智能有多普及?端看窗外有多少無人駕駛的汽車,窗內每戶都在適應的智能掃地機。毫不夸張地說,現在連孩子都在學習使用AI為自己服務。
AI的快速發展自然離不開光模塊的支撐,若AI是獨立人,那光模塊就是其全身的血管。
更何況不止AI需要大量的光模塊,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都對光模塊的需求逐年上升。
截止到2024年,全球光模塊創出52%的增幅,而新易盛與中際旭創的貢獻遙遙領先,但新易盛的毛利率更高,比中際旭創高出10個百分點之多。
![]()
只是,新易盛九成以上的收入都在國外,不僅成為英偉達光模塊的供應商,還達成了和亞馬遜的合作。
在全球關稅戰不斷的前提下,新易盛憑借著低關稅和低成本拿下了北美客戶。
但新易盛的隱患也很致命,那就是技術更新慢。
2025年的下半年,光模塊已經進入了1.6T時代,與共封裝光學(CPO)技術開始了深度融合。
這一次中際旭創跑贏了起跑線,率先將1.6T光模塊進行投產,而新易盛還在測試的起步階段。
信息時代,慢半拍就相當于被市場甩出了一條街。
除了引進新的投資者進場,或許正是因為技術的不確定性,才導致高層減持股票的原因。
而高光榮此前不僅減少持股比例,甚至還在二級市場轉讓股票。
只是這次交易被視為違規轉讓,2024年12月,高光榮還因違規轉讓被證監會處罰2200萬元,并被沒收轉讓金額949.86萬元。
![]()
2025年中報顯示,高光榮僅持有新易盛7.4%的股票份額,這在上市公司實控人之中,實屬罕見。
以常理來看,持股比例過低的實控人,應該買入股票鞏固自己的控股權利,然而10月9日實控人和高管依然做出轉讓股票的決定。
按說他們是最了解公司情況的,公司表現向好,核心人員集體套現,怎么看未來公司的走向,都會讓人捏一把汗。
但觀察2025年10月10日的大盤,就會發現新易盛的資金流入和流出旗鼓相當。
![]()
如今,新易盛實控人和高層減持的操作,究竟是拉攏新的投資者入場還是真的套現離場還未可知,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答案就會浮出水面。
參考資料:
藍鯨新聞:《中專生逆襲百億大佬,新易盛實控人違規轉讓被罰一致行動人曾清倉減持》
華商韜略:《去年300億,今年3000億,他是2025最有光的董事長》
投資界:《成都中專生,干出3500億》
金角財經:《新易盛股價飆30倍,實控人先跑了》
作者:喬伊爾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