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不顧外交禮儀批評中方代表】【中國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中方反制措施讓美國束手無策】
隨著中方反制措施的穩步實施,美方越發的氣急敗壞了。
在本月15日的一場記者會上,美財長貝森特點名指責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聲稱他在8月訪美期間“發表了煽動性言論”,甚至還指責李部長“不請自來”“行為失常”。
據《彭博社》報道,貝森特在華盛頓的講話中語氣激烈,稱“8月28日來這里發表極具煽動性言論的那位中國副部長,或許已經失去了理性”。
![]()
這不是貝森特第一次批我們談判代表。幾天前他在談及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時,再次點名批評李成鋼所謂“態度挑釁”,聲稱中方威脅要“猛烈報復”美國的制裁措施。
但問題在于,中方代表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什么不符合社交禮儀的話。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官方通報,李部長是在8月27日至29日應邀訪問美國,與美財政部、商務部及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高級官員進行了正式會談。
在這期間,李部長著重強調:中美兩國應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通過對話管控分歧,推動兩國經貿關系穩定健康發展。這番表態理性務實,完全符合外交場合慣例。結果,到了貝森特嘴里,卻成了“煽動性言論”
事實上,美代表如此失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在與中方的談判中占到半點便宜。
最近幾次中美會談的焦點問題之一,就是美國計劃對中國船只征收額外“港口費”。這一措施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中方代表李成鋼當場指出,如果美方執意實施歧視性收費,將破壞國際航運秩序,中國將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屆時“全球港口體系都將受到影響”。
![]()
這番表態的確“直接”,但卻絕非威脅,而是提醒。李部長的邏輯很清楚:你美國若以政治為由對中國船只加費,那國際貿易體系的規則也就名存實亡,后果自負。
然而,美國方面并不想聽真話。不難推測,在談判中,貝森特團隊應該是使盡了各種手段讓中國在稀土出口管制問題上松口,最好能“象征性讓步”以示善意。結果事與愿違,中方代表立場堅定,直接拒絕了任何帶有單邊色彩的要求。
簡單來說:美國談不出成果,反被中方頂得一句話都接不下去。于是,貝森特的“氣”,就這么憋成了今天的“口不擇言”。
從更深層次來看,貝森特的失態并非偶然,而是美國在中美經貿競爭中長期受挫的情緒爆發。
近段時間,中方打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收緊稀土出口管制,對停靠中國港口的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將數十家違反中方法律的美企拉入制裁名單等,可以說每一招都打到了美國的痛點上。
![]()
而美方雖然嘴上叫囂著要報復制裁中方,但是白宮心里很清楚,他們所謂的“報復”手段對中方而言并形不成大的沖擊。
因此,當談判桌上連一點“象征性勝利”都撈不著時,情緒化的發泄就成了唯一出口。更值得注意的是,貝森特這番公開發難,可能并不只是個人情緒,而是美國內部“鷹派勢力”重新抬頭的信號。
總的來說,這場外交風波,本質上是一次心理失衡的寫照。美國以為靠發火、靠羞辱就能逼中國讓步;卻忘了,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三十年前那個被動挨打的國家。
在未來的中美關系中,或許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情緒時刻”。但最終能決定走向的,永遠不是誰嗓門大,而是誰更穩、誰更強。
正如一句外交界老話所說:“吵得最響的,往往是最虛的。”貝森特的憤怒,不過是美國無力改變現實的另一種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