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竿輕垂,本是人間清歡;一紙禁令,竟成萬重關山。
昨日,小洋口旅游度假區一紙公告,將桃花島水域劃為“垂釣禁區”,違者不僅罰款還要沒收釣具。消息傳出,輿論嘩然。這片公共水域,并非飲用水源地,卻突然對釣者關上大門。
![]()
管理方以“安全”與“管理”之名,行一刀切禁止之實。這不禁讓人質問:憑什么將公共水域變成私人禁苑?怕出事、怕擔責,就能以懶政剝奪百姓垂釣之樂嗎?
![]()
01 公共水域變身“私人禁地”,權力越界的荒唐邏輯
桃花島水域,乃自然賦予的公共資源,非任何單位私有領地。我國《漁業法》等相關法規對禁釣區的劃定有明確規定,主要適用于飲用水源地、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關鍵區域。
小洋口旅游度假區管理方憑空畫圈,將公共水域圈為“禁地”,無異于將公共資源視為私產。這種缺乏法律依據的禁令,折射出的是對公共利益的漠視。
公共資源的本質是共享,而非獨占。管理方的職責本應是科學引導、合理規劃,讓公眾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享受自然饋贈。如今卻以“管理便利”為由,一禁了之,這是對公共信托的背叛。
02 “怕出事怕擔責”,懶政思維下的因噎廢食
“怕出事怕擔責”——這六個字道盡了當下許多管理者的心態。小洋口旅游度假區的禁令,與全國各地不斷蔓延的“禁釣風”如出一轍。
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思維下,一刀切禁止成為最“安全”的選擇。殊不知,這種懶政思維正在扼殺民間生活的煙火氣。正如一位釣友感嘆:“如今在野外釣個魚跟做賊一樣!”
真正有效的管理,應如柳州市等地那樣,科學劃定禁釣區與非禁釣區,并明確行為規范。而非將水域一關了之,制造更多的“云夢澤”式悲劇。
03 垂釣的文明價值與產業意義,豈能一禁了之?
垂釣是中國流傳千年的休閑方式,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價值。當今社會,它更是一種緩解壓力、修身養性的健康生活方式。統計顯示,我國擁有約9000萬至1.4億釣魚愛好者,休閑垂釣年產值達數百億元。
一刀切禁止,不僅剝奪了民眾的休閑權利,更扼殺了一個活力勃勃的產業。漁具、餌料、服裝、裝備、旅游、餐飲......整個產業鏈都將因這種蠻橫管理而受損。
事實上,合理的垂釣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極小。大多數釣友追求的是“一人一竿一線”的樂趣,而非漁獲多少。有釣友直言:“我釣魚不為收獲,只為娛樂!” 正是這種精神,讓垂釣文化千年流傳。
04 科學管理替代粗暴禁止,方為治本之道
面對管理難題,科學疏導遠勝于粗暴禁止。許多地方已探索出成功的管理經驗,如設定特定垂釣區域、規范垂釣時間、明確釣具要求等。
對于小洋口旅游度假區而言,完全可以在桃花島水域采取更為科學的管理措施:劃定安全垂釣區、設置警示標識、推行垂釣備案制度,而非一禁了之。
管理方應當明白,真正的安全不是通過禁止來實現,而是通過科學管理和有效引導來保障。與其害怕擔責而禁止,不如積極作為,制定合理規則,讓垂釣者在享受樂趣的同時確保安全。
![]()
今年1月,小洋口曾舉行首屆花海杯路亞交流賽,垂釣大賽舉辦的圓滿成功,而這個時候卻一紙禁令,是不是顯得有些諷刺?給人一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感覺!
面對桃花島,我們期待的不是冰冷的禁令,而是合理的規劃。讓垂釣者在夕陽下靜坐水畔,享受“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的意境。
公共水域的管理,需要的是智慧與擔當,而非懶政與塞責。
桃花流水處,何處覓釣趣?
▌編輯:大個鵝
法律顧問:上海正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鄭曉云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