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的一天早晨,蔣介石在臺灣的住所里,手里捏著一份報紙,來回踱步,很明顯他已經開始顫抖,臉色變得鐵青。
“啪!”的一聲,他把報紙甩在地上,把旁邊的侍從嚇得差點往后跳了一步。
蔣介石哆嗦地吼道:“丟人呀!丟人!郭汝瑰這個最大的共諜!”侍從也不敢言語,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撿起報紙,只見上面的頭條新聞赫然出現“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負已先分”。
![]()
圖1
原來,就在12月11日,“國軍”72軍軍長郭汝瑰在四川宜賓通電起義,蔣介石圖謀“東山再起”的計劃徹底破產。這還沒幾天,消息就見了報,這讓蔣介石的老臉往哪放呢?
蔣介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倚重的郭汝瑰會是我黨的紅色特工,而且被“龍潭三杰”之一的李克農都評價為“一個人可以頂一個軍團”他更想不到的是這位紅色特工對他這位校長的評價可不怎么高,反而只對兩位國民黨將領佩服有加。
![]()
圖2
那么郭汝瑰到底是何許人也,會讓蔣介石如此器重,而又會如此怒不可遏?
郭汝瑰又對哪兩位國民黨將領佩服有加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郭汝瑰同志的傳奇經歷,并揭曉答案。
郭矮子
郭汝瑰生于1907年,老家是四川銅梁縣(今重慶銅梁)。他天生身材矮小,所以很多國民黨高官在日后都呼他為“小鬼”、“郭矮子”。
他父親是晚晴的落魄秀才,但思想進步,經常抨擊北洋軍閥的黑暗腐敗,所以郭汝瑰從小就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啟蒙。后來上中學的時候,又恰逢“五四運動”興起,郭汝瑰則接觸到了更多的救國進步思想,并對社會主義很有好感。
他的哥哥是大名鼎鼎的川軍將領郭汝棟,1925年時,郭汝棟加入廣東革命政府的陣營,于是安排郭汝瑰和其下屬的幾名年輕軍官一起考入了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在此期間,郭汝瑰與川軍中的共產黨員袁鏡銘結為好友
![]()
圖3
郭汝瑰因為入學太晚,所以沒有趕上參加北伐。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擁兵自重,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和還在與共產黨合作的武漢國民政府唱對臺戲。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時任黃埔軍校教務長的吳玉章先生擔心四川軍閥楊森會和蔣介石串通進攻武漢國民政府,所以安排郭汝瑰提前畢業,派他趕回老家去做他哥哥郭汝棟的工作,希望他哥哥不要支持楊森
![]()
圖4
郭汝瑰趕回老家后,向他哥哥轉達了吳玉章先生的意見,郭汝棟表示自己的實力攔不住楊森,但是可以保證不出兵幫忙。
郭汝瑰高高興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吳玉章先生。但他不知道的是:郭汝棟此時已經向蔣介石表了忠心。親哥哥實實在在地給他上了官場上的第一課。不過,作為未來的頂級紅色特工,這筆學費還是很值得的。
![]()
圖5
“寧漢合流”后,郭汝瑰與吳玉章先生徹底失去了聯系,只能暫時留在尚能“容共”的郭汝棟部。并在袁鏡銘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郭汝棟此時已經日趨反動,在取代了楊森的位置并擴大了地盤后,鞍前馬后地追隨蔣介石參加“中原大戰”,并根據蔣介石的意思把部隊內的共產黨員全部“禮送出境”,郭汝瑰也不想待下去了,干脆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去留學。
但是很快“九一八”事變爆發,不堪國辱的郭汝瑰和其他留學軍官毅然選擇了回國,可國民黨政府卻以“不聽命令,擅自退學”為由不讓他們報考陸軍大學繼續學習。最后,郭汝瑰還是通過頂替了一個不及格考生的名額,才進入了陸軍大學第10期學習。
![]()
圖6
陸軍大學當時在國內是頂級軍事學府,每年才招幾十名學員,不過校長還是蔣介石,郭汝瑰又成了“天子門生”,三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學業。此時,郭汝瑰不想回到反動哥哥的部隊,于是就留在陸軍大學擔任戰史教官。
1936年“西安事變”后,蔣介石不得不與共產黨合作抗日。郭汝瑰知道報國的機會來了,他辭去教職,找關系把自己介紹到了陳誠麾下的14師當參謀長。
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該師42旅旅長怯陣,郭汝瑰被師長臨時指派為代理旅長。
在日軍陸空火力的夾擊下,郭汝瑰率領部下誓死不退,哪個部隊發生動搖,他就沖出指揮部到那個部隊的最前沿,親自指揮戰斗。
![]()
圖7
經過了7天7夜的血戰,42旅8000多人只剩下2000多,但是陣地未失。郭汝瑰一戰立威,成為聞名全軍的悍將,很多同僚再也不把他當成“小個子教書匠”了。戰后,對他刮目相看的陳誠任命他為54軍參謀長。
在1938年的武漢會戰前夕,蔣介石和陳誠完全按照德國顧問的建議進行了作戰部署,準備在武漢外圍建立三道防線。當郭汝瑰在軍事會議上得知這個計劃后,當即提出了反駁。
郭汝瑰指出:根據國軍在上海和南京的失敗經驗,在武漢周圍布置的環形陣地,很有可能扛不住日軍的陸空火力,一旦有一處失守,全線都將崩潰,全軍都得退進長江喂魚。
郭汝瑰建議:應該充分利用武漢外圍的多山地形與日軍周旋,使日軍喪失機動性和火力的優勢,在殺傷敵人的同時,如果守不住,全軍可以從容撤退,最大限度地保存實力。
陳誠和其他將領均表示同意他的觀點,隨后陳誠指派郭汝瑰重新制定了作戰計劃。
![]()
圖8
在武漢會戰中,確如郭汝瑰所料,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只占領空城武漢,而國軍各部在外圍山地作戰,均沒有遭受重大損失,日軍“速戰速決,迫使中國徹底投降”的企圖徹底破產。
會戰后,陳誠對郭汝瑰獨到的戰略眼光極為贊賞,立刻晉升他為第20集團軍參謀長,同時向蔣介石推薦他擔任了暫編第5師師長。
在1942年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郭汝瑰率部以弱勝強,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又受到了戰區司令薛岳的嘉獎。會戰后,蔣介石親自調他擔任“中央訓練團”副大隊長,團長就是蔣介石本人,此時的郭汝瑰已經成為蔣介石心中的“軍界精英”。
![]()
圖9
1943年,日酋橫山勇模仿德國閃擊戰發動“鄂西會戰”,被打得措手不及的蔣介石急調時任遠征軍司令的陳誠回國布防。
在研究對策的軍事會議上,郭汝瑰再次力排眾議,指出此戰橫山勇的目的不是到常德去搶糧食,而是要殲滅國軍的有生力量,并對日軍下一步的行動做出預測,同時建議陳誠及時調整部署。
![]()
圖10
第二天一早,前線就發回日軍最新動向的急電,竟和郭汝瑰預測得別無二致,陳誠驚呼:“這個郭矮子,真有兩把刷子!”,遂按郭汝瑰的建議及時調整部署,并取得了鄂西會戰的最終勝利。
1944年3月,郭汝瑰以駐英使館副武官的身份到英國考察國防建設,并于1年后回國。在陳誠的推薦下,蔣介石任命他擔任了負責全國軍隊編制和裝備的軍務署署長,兼國防研究院副院長。8月,郭汝瑰隨何應欽參加了侵華日軍的投降儀式。
![]()
圖11
經過八年抗戰,郭汝瑰憑借自己非凡的血性、悍勇、睿智與才華,從一名普通的軍校教官躋身成為國民黨軍界高層的重要一員。憑借赫赫戰功,榮華富貴已經向他迎面而來,那他將如何面對如此的“繁華”呢?
這是小鬼定的計劃吧!
抗戰即將勝利時,作為蔣介石的大紅人,陳誠“土木系”的“十三太保”,郭汝瑰完全可以“完美融入”到國民黨高層,高官得坐、駿馬得騎、名利雙收,優哉游哉地在南京過上紙醉金迷的逍遙生活。
尤其在那個時候,蔣介石在國內的聲望如日中天,我黨的實力與國民黨相比,還處于絕對的劣勢,。
試問,這種誘惑,每個人都能抵擋嗎?
郭汝瑰的入黨介紹人袁鏡銘同志已經犧牲了14年,吳玉章先生與他失去聯系則有18年了,他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擁抱新生活”。
![]()
圖12
但在此時,郭汝瑰心中并沒有任何喜悅。因為前線將士在八年抗戰中浴血奮戰,而他看到的卻是國民黨達官顯貴在后方醉生夢死、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不顧人民死活地搜刮民脂民膏。同時,他也看到蔣介石精于玩弄權術,不懂軍事地瞎指揮,還有滿腦子的“反共和剿共”。
郭汝瑰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和黨組織取得聯系,盡快擺脫這個倒轉逆施、令他作嘔的國民黨政府。
功夫不負苦心人,1945年4月,郭汝瑰通過自己黃埔的同學任逖猷,聯系上了他的堂弟任廉儒。郭汝瑰和任廉儒在川軍時就是好友,知道他那時與組織有聯系。
![]()
圖13
故人見面,郭汝瑰一訴衷腸,而且一直追問任廉儒和黨組織還有沒有聯系,并表達了自己要去延安的想法。身為地下工作者的任廉儒一下子也被這位國民黨高官朋友搞暈了,沒敢立即作出表示。
在請示了董必武同志后,任廉儒對郭汝瑰進行了多次摸底,終于肯定了他是忠心向黨,于是安排他與董必武同志面談了兩次。
在會面中,董必武同志要求郭汝瑰留在國民黨中樞,為解放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告訴他組織會考慮恢復他黨籍的問題。郭汝瑰的心情由此終于好起來了。
![]()
圖14
不久以后,郭汝瑰就為黨組織“獻上大禮”。
蔣介石在日本投降之前,就開始陰謀發動內戰,因此和陳誠等高官研究了一份計劃。在計劃中國民黨軍隊要搶占北平、天津和張家口,阻止八路軍北上出關接收投降日軍裝備。同時,國民黨軍隊會分幾路進攻華北解放區。
郭汝瑰負責主編這份僅有13個副本的絕密計劃!計劃通過蔣介石的審核后,郭汝瑰立刻把這份重要情報交給了任廉儒。
于是,“奇妙的一幕”出現了。
日本投降后,蔣介石、何應欽、顧祝同、陳誠幾個人拿著“國軍參戰序列表”琢磨怎么對八路軍和新四軍發動偷襲的時候,遠在延安的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總司令也在拿著一模一樣的“國軍參戰序列表”研究怎么對付國民黨軍隊的進攻。
![]()
圖15
這次較量的結果就是,黨中央毛主席根據郭汝瑰的情報,提前安排八路軍和新四軍把準備向國民黨投降的日軍給繳了械,我軍的實力大增。同時,挫敗了國民黨軍隊北上偷襲華北解放區的企圖,為黨中央調整戰略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些“小失敗”沒影響郭汝瑰的高升,1946年,在陳誠的保薦下,郭汝瑰擔任了國民黨國防部第3廳的中將廳長,也就是作戰廳的廳長,從此,國民黨軍隊的最高核心機密已經在郭汝瑰面前“裸奔”。
不過,杜聿明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懷疑郭汝瑰了,因為他去過郭汝瑰的家,看見一屋的家具“破破爛爛”!于是,他就跟蔣介石匯報說:“那個小鬼太清廉了,簡直不像國民黨高官!”這話弄得蔣介石很不高興,心想:你的意思是黨國的高官都是腐敗分子?
![]()
圖16
不過,蔣介石還是讓蔣經國去調查了一番,結果就是蔣經國大為感動,跟他爹匯報:如果大伙都像郭汝瑰這樣清廉,黨國就有希望了!從此以后,老蔣更加器重郭汝瑰,杜聿明也沒法再多說什么。
1947年5月12日晚,蔣介石找陳誠和郭汝瑰研究山東戰場的作戰計劃。會議結束后,任廉儒在深夜就拿到了郭汝瑰送來的情報,同時郭汝瑰囑咐解放軍要特別提防整編74師。16日下午,整編74師被我華東野戰軍集中優勢兵力打成一攤爛泥,師長張靈甫卒。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之前,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提出了在淮海一線收縮兵力“攥成拳頭”的戰略構想,杜聿明和何應欽都贊成這個計劃,這是我軍最不愿意看到的。
![]()
圖17
不過,蔣介石對這個計劃不太喜歡,一是因為這個白崇禧讓他兩次下野,二是因為他就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放棄濟南、徐州這樣的大城市,對蔣介石來說就和割肉差不多。
郭汝瑰趕快給“想睡覺”的蔣介石“遞上枕頭”,制定了一份分兵把守各大城市的計劃。蔣介石看罷,撫手稱善,立刻批準。杜聿明知道后,直呼:“這是小鬼定的計劃吧!”不過,他也知道沒人會相信郭汝瑰是共產黨。
很快,郭汝瑰制定的這份作戰計劃,在國民黨各部還沒拿到的時候,就已經擺到了毛主席的書桌上。
![]()
圖18
在我軍“按郭汝瑰的計劃”取得淮海戰役前兩階段的勝利后,已經對郭汝瑰心知肚明的杜聿明干脆跳過郭汝瑰的作戰廳直接把收縮兵力到蚌埠,放棄徐州的想法跟蔣介石直接說了,蔣介石也沒準主意,就批準了。
郭汝瑰得知后,趕緊找到蔣介石并進行了“非常專業的戰術講解”,于是蔣介石又跳過杜聿明的指揮部給他下面的部隊直接下了“原地待命”的命令,這么來回一折騰,杜聿明就在1949年1月10日當了解放軍的俘虜,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
圖19
1月21日,蔣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他立刻安排郭汝瑰這位“鐵桿”到四川重建72軍,圖謀以此作為日后“東山再起”的資本。不過,郭汝瑰沒給他這個機會,12月11日,郭汝瑰帶領兵精糧足的72軍在宜賓通電起義,所轄33個縣全部解放。
于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場景。蔣介石企圖在四川與我軍決戰以及“東山再起”的企圖全部破產。
解放后,由于我黨的工作需要,郭汝瑰的身份一直是起義將領,黨籍也沒有恢復,他受劉伯承元帥的邀請在南京軍事學員教員的崗位上一直工作。
![]()
圖20
1980年,在堅守了35年后,73歲的郭汝瑰終于重新入黨,老人家終于夙愿以償。如此堅定的革命信念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只是立場不同罷了
晚年的郭汝瑰一直從事我軍軍史和抗戰史的研究工作,同時撰寫了自己的回憶錄。
在回憶錄中,郭汝瑰提到在諸多國民黨將領中,他只佩服兩位,一位是張治中將軍,一位是傅作義將軍。
![]()
圖21
郭汝瑰佩服張治中將軍是因為張將軍一心為國為民,非常堅定地反對內戰,而且從未參加過內戰的任何一次戰役。
郭汝瑰佩服傅作義將軍是一是因為傅將軍出類拔萃的軍事才能。能讓運籌帷幄的郭汝瑰佩服,傅將軍的能力可見非同尋常。二是因為傅將軍和張將軍一樣胸懷家國和人民,在關鍵時刻和平起義,沒有因一己私利而讓北平人民和眾多古跡遭受戰火涂炭。
而對蔣介石,郭汝瑰的評價簡明扼要:瞎指揮。
![]()
1981年,在杜聿明彌留之際,眾多黃埔校友都到醫院看望他。他特意握著郭汝瑰的手問道:你到底是不是共產黨。郭汝瑰望著這位黃埔前輩,緩緩地說道:咱們只是政見不同罷了。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在重慶逝世,享年90歲。
郭汝瑰在敵營身居高位,卻抵御住了無數誘惑,身處龍潭虎穴,卻從未動搖退縮。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始終保持無上的忠誠和熱愛。他為祖國的獨立、自由和解放事業做出的杰出貢獻將永遠彪炳史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