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美國還在咄咄逼人,揚言要把關稅加到145%,似乎非要把貿易戰推向極限。可到了10月,風向忽然變了。
白宮的聲音變得柔軟,連財長貝森特都主動在電視上喊話,希望本月底能在韓國見中方領導人一面。
![]()
這種反差就像一道閃電,照亮了兩國博弈的暗面——誰在施壓,誰在被迫回應,誰又在笑到最后,都在那一刻有了答案。
中國以堅定、從容的步伐逼回了美國的張狂,也贏得了重新定義談判節奏的主動權。
這場以關稅、稀土、航運、輿論為武器的較量,現在進入了真正的“深水區”。
![]()
10月的氣溫還沒降下來,但中美之間的氣壓已經慢慢改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語氣,在8月還帶著自信甚至一點傲慢,他曾公開表示對中美關稅水平很滿意。
而到了10月,他的聲音里卻多了幾分猶豫和期待,他預告說,中美談判可能會有“重大突破”,同樣的話,從一個月前的嘴里說出,像是一種施壓;可如今說出來,卻更像是請求。
10月3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籍船舶征收附加費,并對中國的一些產品加征100%關稅。
![]()
這樣的舉措在往常會引來各方猜測,似乎在華盛頓看來,只要喊得夠狠,中國就會坐不住,然而這一次,北京只用了沉默響應——足足48小時的沉默。
沒有憤怒的聲明,也沒有緊急的溝通邀約,只是安靜地觀察,那種冷靜的態度,比任何反擊都更具分量。
三個晝夜后,美國的焦慮慢慢浮出水面,輿論開始質疑:中方為什么不回應?貝森特在接受內部簡報時承認,美方沒料到這種“冷處理”。
隨后交通運輸部就發布《公告》,決定將于10月14日起對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這是維護中國產業和企業合法權益和國際航運公平競爭環境的正當舉措。
有理、有節、有據,這是最中國式的回應,沒有情緒,卻讓對手心頭一緊。
![]()
10月13日,貝森特出現在福克斯商業頻道,鏡頭前他的神態不再是那種篤定的“美國式微笑”,他表示,對華商品加征100%的關稅不一定會發生,一句“不一定”,等于在變相求和。
他還透露溝通渠道已經重新開放,并且將在一周內進行工作級別會談,短短十天里,美國從喊打到求談,轉得如此之快,背后顯然不止是情緒的變化,而是現實的逼迫。
![]()
中國的反制,歷來不是亂拳出擊,而是點到即止,每一步都有章法,回看這場持續的貿易戰爭,中方的策略一直是“有理、有利、有節”。
當4月美國把對華關稅提高到125%時,中國并沒有慌亂,而是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相應水平的關稅,漲至125%,以彼之矛,還施彼身。
那不是一場情緒性的“對罵”,而是一場冷靜的博弈,是一次關于公平與尊嚴的較量。
![]()
而且反制不僅止于關稅,4月11日,中方宣布將萊多斯公司等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并在世貿組織發起針對美方關稅行為的訴訟。
稀土、企業、法律,層層遞進的動作,讓美國清楚地看到:中國手里不是只有一張牌。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4月11日公告中寫得很明確,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
這句“將不予理會”,冷峻得像一把裹著霜的刀,它宣告了一種新的姿態——不是被動防御,而是主動掌控話語權。
這樣的姿態使美方漸漸明白,他們面臨的對手并不是愿意屈服的買家,而是掌握稀土命脈、擁有巨大內需市場的強國。
如果說中國的沉穩是棋手的心境,那么美國近期的焦躁則更像賭徒的絕望,特朗普政府的態度軟化,其實不過是對國內壓力的無奈妥協。
2025年5月至今,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降為零,農業州的選民開始不滿,那些年特朗普在集會上信誓旦旦地保證要讓他們賺回更多,如今他們看到的只是滿倉滯銷的大豆。
對農民來說,關稅不再是一串數字,而是一筆血虧,農業州的聲音正在震動白宮,一個失去農民支持的特朗普,連連任的信心都要動搖。
![]()
特朗普原本的算盤是以壓促談,用關稅威脅中國讓步,結果卻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實——美國在某些關鍵領域同樣依賴中國。
稀土、消費品甚至大豆,美國都無法繞過中國市場,那些原本在口頭上說“可以找到替代”的人,終于發現現實世界不像在社交媒體發文那樣簡單。
相反,被他們輕視的南美供應國巴西、阿根廷反而趁機奪得市場,這不只是數據沖擊,更是戰略誤判的代價。
![]()
當兩國的經濟博弈進入“持久戰”階段,問題早已不再是加哪個稅、降哪個稅,而是政治理念的碰撞。
元首會晤因此變得更具象征意義——它不是談細節的場合,而是確立方向的時刻。
回溯今年5月的日內瓦會談,雙方達成了各自取消91%關稅、并暫停24%“對等關稅”90天的重要共識,一度讓世界看到緩和的曙光。
![]()
如今,兩國再度接近會面,外界普遍預期可能將在韓國會晤,重點或是討論11月12日到期的關稅延期問題。
從極限施壓到主動求談,從加征145%關稅的囂張到電視上放軟聲調的“想見一面”,這場博弈的反轉并不意外。
![]()
這不是“誰贏誰輸”的簡單結局,而是中國在經受多年外部壓力后逐漸成熟的表現,中國懂得何時出招,也更懂得何時按兵不動。
尊重比對抗更有力量,理性比冒進更能長久,當美國學會重新審視中國,學會在平等座位上談判,這場注定漫長的較量,或許才會迎來真正的轉折。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