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3年10月6日的展示會,手下們試圖讓阿道夫了解新式槍械的性能和有效性。桌上擺著MKB-42(H)和MP-43,最左面的是軍備部長施佩爾,他是新式槍械的支持者,他背后可能是古德里安。最右面戴軍帽的是弗里德里希·基特爾,此人長期任國防軍裝備總局第二部門(負責步兵武器裝備)的負責人,就是他一力推動了毛瑟中等威力槍彈研發,并領導了后續多種使用短彈的槍械設計。畫面上還有一些當時的顯貴,現在連當背景板都欠奉,沒誰想知道他們的名字。
元首不是很高興,這種槍是背著他以沖鋒槍的名義搞的。不過在了解了新槍的實際表現后,他還是允許其繼續生產,并將其命名為突擊步槍——此后的槍械中就多了這么個分類。
![]()
![]()
![]()
![]()
![]()
![]()
![]()
![]()
柯爾特M1923型湯普森沖鋒槍。當時為爭取軍方訂單推出的設計,以加裝兩腳架和刺刀的軍用重槍管型沖鋒槍為賣點。目前已知的有兩種形式的樣槍,使用無散熱片的重型槍管和霍奇基斯兩腳架的型號以及使用帶散熱片的槍管和柯爾特兩腳架的型號。這種槍試圖在競爭中擊敗勃朗寧自動步槍BAR,結果失敗了,除了拿庫存改的幾支樣槍外完全沒有投產。
![]()
![]()
![]()
美國海軍VT-26中隊的92號TBF-1C復仇者魚雷機,從巴丹號輕型航空母艦(USS Bataan CVL-29)上起飛時因彈射器和發動機故障墜海,機組人員正在抓緊時間脫離飛機。1944年3月13日攝于菲律賓海。
從照片上的繩網看可能是從航母上拍攝的,但航母在起飛飛機時會全速前進,不會因為他們停下來,他們只能等護衛的驅逐艦之類的船只搭救了。
![]()
![]()
![]()
![]()
1944年9月2日上午11時56分,美國海軍小鯊魚級潛艇長須鯨號(USS Finback SS-230 )在小笠原群島父島附近救起了在救生筏上漂流的美國海軍預備役中尉喬治·布什。這是長須鯨號的第十次戰斗巡邏,此次巡邏她主要負責落海飛行員的救撈,共救起五人,其中一人是抓住潛望鏡直到駛出母島日軍火炮射程才得以獲救。在此次巡邏后期,長須鯨號還突破護航艦阻撓擊沉了兩艘日本小型貨船,對于搭乘她的獲救飛行員來說也算是新奇的經歷了。
再說說那位獲救的喬治·布什,他是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圣哈辛托號(USS San Jacinto CVL-30)VT-51中隊的飛行員。當日他帶領VT-51的4架TBF/TBM復仇者魚雷轟炸機,每架帶了4顆500磅炸彈,與企業號航母VB-20的8架SB2C俯沖轟炸機和VF-20的12架F6F-5戰斗機會合攻擊父島的無線電設施。8:25至8:30之間,機群攻擊了目標,布什的飛機中彈起火,在飛離島嶼后跳傘。他的兩名機組成員,一名降落傘沒打開,另一名隨機墜落,雙雙陣亡。9:30分左右,接到通報的長須鯨號在兩架F6F護衛下前往營救,這真是救了布什的小命,據說父島上的日軍已經派船出來抓他了,而那伙人以食人聞名。
喬治·布什被任命為海軍預備役少尉時年齡為19歲零2天,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飛行員,不過這個紀錄只保持了一個月就被打破了。
![]()
![]()
一架諾斯洛普P-61B-15黑寡婦夜間戰斗機在工廠的射擊場校正武器,它的對空武器是機腹炮艙中的4門20毫米火炮和機背炮塔的4挺12.7毫米機槍。
這個射擊場的奇怪之處是目標不是遠處立的靶子,好像就是距離很近的兩扇大門。一個外網發布者給它起的標題是“致命一擊”,我看要是正好有人從外面開門,那還真是致命一擊了。
![]()
美國陸航馬丁B-26掠奪者轟炸機攻擊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里爾-普法爾澤爾附近摩澤爾河上的鐵路橋,大概攝于1944年12月24日,當時第323和第394兩個大隊的69架B-26轟炸了那座橋。
你看畫面左邊投出的炸彈,還有右邊低處飛行的機群,難怪當時老出現下層飛機被上層飛機投下的炸彈誤傷的事情,上層飛機應該放到編隊最后面才是。
![]()
![]()
![]()
![]()
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收藏的兩幅繪畫作品,1945年10月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參加在上海舉行的抗戰勝利慶典,作者是吉姆·莫里斯。
據說兩幅畫都是表現的南京路上的游行場景,第一幅是南京路與浙江路的交叉口,第二幅是南京路與西藏路的交叉口。但顯然這個畫家不懂中文,他照葫蘆畫瓢抄下的文字讓我這個中國人都看不懂,傳遞的信息不免大打折扣。
看來英國人也明白這一點,由攝影師喬治·拉克斯拍攝了對應的照片進行比較。牌坊上的字應該是還我河山,可人是誰呢?應該不是常凱申吧,我認識他挺久了,他不長那樣啊。
![]()
![]()
![]()
![]()
![]()
這些漆成明亮紅色的霍克海鷹戰斗機是曇花一現的英國海軍紅魔飛行表演隊的飛機。這支表演隊是一支臨時組建的團隊,專門應對1957年和1958年的范堡羅航展,其后就恢復了正常的海灰色涂裝。
進入噴氣時代后,英國曾組建過不少官辦飛行表演隊,現在還在活動的好像就只有空軍的紅箭這支獨苗了,可巧他們也是亮紅色涂裝。
![]()
烏克蘭偽警在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日托米爾地區被占領的米羅波爾村的樹林里處決猶太人,攝于1941年10月。這張照片最初當然是反映烏克蘭人滅猶的成績,后來自然又成了納粹的罪證。但拍攝者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到了現在,烏克蘭人、納粹和猶太人早已經成了相親相愛密不可分的弟兄手足,正相約著一起民主。所謂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
![]()
![]()
![]()
拴在被擊毀的四號坦克炮管上的山羊,蘇聯塔斯社照片紀事報的戰地記者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迪特洛夫于1944年7月在剛解放后的白俄羅斯某村莊外拍攝。
詩人薩穆伊爾·雅科夫列維奇·馬爾沙克看到照片后靈感大發,為其配詩一首名為《老虎與山羊》。老虎當然是指當時有名的虎式坦克,不過民間詩人分不清老虎和四號也沒什么奇怪的。照片和詩作首發在1944年10月的紅軍總政治部文學藝術雜志《紅軍戰士》第20期上。
詩詞大意如下:
一片長滿青草的空地,
在殘骸與彈坑之間。
拴在繳獲的坦克炮管上,
一只溫順的山羊正在吃草。
它像孩子一樣翻滾嬉戲,
卻不曾知道,
這輛被俘的德國坦克,
是被稱為虎式的戰爭巨獸。
而這輛歷經戰火的鋼鐵巨獸,
想必也在平靜中心滿意足。
雖然它仍能剝奪自由,
哪怕對象是這樣鮮活的生命。
其他照片分別對應攝影師、詩人和最初發表的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