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鏈接看視頻:
https://mp.weixin.qq.com/s/QYjyAI7GnaNMYh1ufnFDsQ
【導語】在夯實城市綜合治理根基,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與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的時代浪潮中,總有這樣一群人,將滿腔熱忱與堅韌執著深深扎根于基層一線。
![]()
初秋的乃東,天朗氣清,街巷整潔,綠意盎然。一座座城市更新小區煥然一新,一條條道路平坦通暢,一個個社區服務陣地提檔升級……處處洋溢著現代化城市治理的蓬勃生機。
![]()
自乃東區城區綜合治理“十項行動”啟動以來,提升城區綜合治理水平,提升轄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促進區域城市高質量發展無疑成為嘎瑪慶社區工作的重點之一,保障轄區居民居住權益,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化解還遷安置小區辦證難題,物業服務提質增效,發展集體經濟促增收等城市建設發展新舉措,描繪著城市發展新藍圖。
![]()
清晨,陽光灑滿街巷,嘎瑪慶社區的“兩委”班子成員們一如往常,早早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簡單溝通工作安排后,便匆匆收拾好今天要發放的宣傳資料,快步走出社區。
![]()
來到居民巴珠家中,一陣裝修的忙碌氣息撲面而來。巴珠正忙著收拾新家,臉上洋溢著喜悅。他笑著說道:“我們搬進這小區已經三四個月了,該搬的都搬過來了,老房子那邊也沒什么可掛念的了。政府給我們分了這么好的房子,寬敞明亮,設施齊全,心里真是踏實又開心!”說到動情處,他笑得合不攏嘴,眼角眉梢都浸著滿足與感激。
在場的所有人聽著,也欣慰地笑了。看著居民臉上綻放的笑容,大家覺得再忙碌,也值得。
近幾年,隨著澤當城區不斷建設發展,轄區重大項目陸續落地,居民積極主動配合征地拆遷,為區域繁榮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市委、市政府和乃東區委、區政府心系民生,建設了還遷安置小區,大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屋,居住條件得到了有益改善,嘎瑪慶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穿梭于大街小巷,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認真化解著群眾心中顧慮,宣講著各項惠民政策,保障群眾還遷房屋財產權益……
巴桑、作為嘎瑪慶社區黨支部書記、結莎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始終堅守在群眾工作的最前沿。他皮膚黝黑,腳步匆匆,手機24小時不關機,微信置頂的全是居民群和工作群。社區主任白瑪卓嘎則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她熟悉每一條巷子的走向,叫得出大多數居民的名字,了解許多家庭的實際情況。她與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一道,深入一線、傾聽民聲,與群眾掏心窩子交流,用“接地氣”的語言講政策,用“看得見”的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
嘎瑪慶社區的“最佳搭檔”們堅守著自己的陣地,履職盡責。
![]()
在他們看來,社區工作沒有“小事”,每一件關乎群眾冷暖的事,都是“天大的事”…
![]()
在還遷安置房款收繳工作中,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與群眾交心交流,同結莎街道下沉專班組一道,完成收繳還遷安置房款3965萬余元,既保障了國有資金依法回籠,又保障了居民還遷房屋的財產性權益。
面對部分群眾的疑慮和抵觸,嘎瑪慶社區“兩委”班子挨家挨戶走訪,耐心解釋政策,算清經濟賬、法律賬、長遠賬。有時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
目前,已陸續分批為居民開展還遷安置房屋產權證書辦理。
![]()
為破解還遷安置小區“服務缺位、管理松散”的痛點,嘎瑪慶以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平臺,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所屬物業公司,對還遷安置小區施行物業管理。目前,下轄管理格巴小區、雅達幸福家園小區等四個小區,對供配電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梯系統、弱電系統、道路停車場、小區衛生及綠化等方面進行專人保障,著力破解還遷安置小區“服務不到位、管理不規范”難題。
![]()
“我們小區物業費是周邊最低的,每月每平方米才0.4元,但服務一點不含糊,隨叫隨到,特別貼心!”格巴小區居民米瑪更才在接受采訪時豎起大拇指。他實地走訪多個小區對比后,對本小區“高性價比”的物業服務給予高度評價,“前兩天我家水管漏水,打個電話,水電工5分鐘就到了,修完還幫我清理現場,這種服務,值!”
![]()
“在城市更新方面,我們已啟動火車站北側民房區域拆遷的前期工作,力爭年內全面完成。”站在區位圖前,巴桑手指地圖,語氣堅定,“這一片共有17戶居民,長期面臨交通不便、照明不足、排水不暢等基礎設施短板,又因土地規劃限制,房屋無法翻建,居住問題久拖未決。現在,我們將通過搬遷安置,徹底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真正提升幸福感與安全感。”
![]()
說到,幸福感與安全感,嘎瑪慶社區依托城區區位優勢,2019年結莎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致力于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群眾增收方面不斷探索,先后成立了山南市雅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實體企業,發展新形勢下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服務等社區集體產業。依托集體經濟兜底群眾分紅增收,合作社每年用于群眾分紅資金約809萬元,并為轄區符合購買條件的合作社成員購買社保、醫保等兜底保障,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每年用于群眾分紅、購買兜底保障支出達900余萬元,真正實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更令人振奮的是,從今年起,社區創新推出“城市更新拆遷戶配套生活保障金”政策,以每戶一萬元的標準,向拆遷安置戶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用于購置家具、家電或過渡期生活開支。“這不僅是經濟支持,更是一份尊重和溫暖。”社區主任白瑪卓嘎說道,“我們希望每一位為城市發展讓渡利益的群眾,都能被溫柔以待。”城市治理的根基在基層,活力在社區,成效最終要體現在群眾的笑臉和滿意度上。
城市治理,根在基層,力在社區,成效最終體現在群眾的笑臉與滿意度上。嘎瑪慶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構建“社區黨組織+股份經濟合作社+物業公司+居民代表”四位一體治理架構,推動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
社區還建立“民情日記”制度,干部人手一本,記錄居民訴求、解決進度和回訪情況;設立“居民議事廳”,每月召開協商會,讓群眾“說話有人聽、建議有人理、困難有人管”;開展“最美樓棟”“文明家庭”評選,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
![]()
“‘十項行動’不是口號,而是社區干部肩上的責任清單,是群眾家門口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動乃東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結莎經濟股份合作社工作人員尼瑪說,“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經得起群眾的檢驗、時間的考驗。”
![]()
今日的嘎瑪慶社區,一幅“城市更新、生活向新”的幸福圖景正徐徐鋪展——老城蝶變,新居落成;服務升級,產業興旺;民心暖暖,笑語盈盈。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基層治理的溫度與發展的速度正交織成最動人的樂章。而像巴桑、白瑪卓嘎、尼瑪這樣的基層工作者,正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溫暖民心,用堅守詮釋初心,成為這座城市最動人的風景線。(來源:網信乃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