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風為林周披上鎏金,當鶴鳴預告冬日的約定,這片被藏語稱作“天然沃土”的地方,正以別樣姿態詮釋“拉薩糧倉”與“拉薩后花園”的深意。許多人曾沉醉于它的夏日蔥郁,可真正踏足這片土地才懂它的秋天與冬天,藏著動人心魄的風景,是四季里最值得奔赴的時光。
![]()
卡孜鄉田間晚霞。
當納金山的風裹著第一縷涼意掠過山脊,林周的秋便順著拉薩河的支流漫開,將整片土地染成鎏金模樣。恰拉山腳下,澎波河谷的青稞田率先換上金裝,沉甸甸的穗子在風中輕輕搖曳,把陽光揉碎成滿田的碎金,空氣中彌漫著谷物成熟的清香;松盤鄉的田埂上,農人彎腰收割的身影與悠閑啃食的牦牛相映成趣,堆起的青稞草垛錯落分布,為這幅金色畫卷添上生動注腳;江熱夏鄉的村落旁,楊樹葉簌簌飄落,鋪在石板路上像一層柔軟的絨毯,連屋頂的風馬旗都似被秋陽鍍了暖光,每一處角落都浸著豐收的溫柔。正如拉薩市民澤仁所說,林周的秋天就像一幅豐富多彩的油畫,牦牛、田野與村莊,都呈現出獨有的色彩與氣氛。
![]()
阿朗鄉多彩山溝。
![]()
強嘎鎮典沖村村民在田間收割青稞。
山林間的秋意也藏著靈動與敬畏。邊交林鎮當杰村藏嘎組的神秘樹林里,24公里外的縣城喧囂被隔絕,秋風穿葉的輕響與落葉“咔嚓”的脆響交織成曲,游人踏著鎏金光影慢行,或舉相機定格景致,或席地享受寧靜;不遠處的熱振國家森林公園里,22萬株以大果圓柏為主的千年古樹(最高達國家一級保護級別),翠綠枝葉間綴滿金黃與橙紅,與遠處雪峰構成層次分明的色塊。文玩圈追捧的熱振籽原果,正是這些古樹自然脫落的饋贈,樹旁“禁止采摘,違者必究”的標識格外醒目。同行的護林員頓珠次仁提醒:“這些古柏是高原‘活化石’,2018年起就明令保護,隨便采摘不僅破壞生態,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之前有人受了處罰。”對自然的敬畏,讓踏秋多了莊重的儀式感。
![]()
拉薩市民在林周縣樹林中游玩。
若想停歇,聯巴村的吉隆營地是絕佳去處。這片坐擁198畝林地的營地,是集“藏宿+藏餐+藏俗+藏馬+藏飾”于一體的生態打卡地,既能嘗到地道藏餐,體驗騎馬、飛盤,還能在非遺體驗區學做林周陶瓷——指尖觸碰陶土的瞬間,感受傳統與秋日生機的碰撞。圍坐的游客捧著溫熱的甜茶,聽頓珠次仁講林周的故事——從澎波河谷里青稞抽穗的細碎聲響,到熱振寺旁古柏年輪里藏著的歲月,再到護林員踏遍山路守護草木的日夜。那些藏在秋光里的細節,隨著話語慢慢鋪展開,不知不覺間,每個人的心都被這片土地的溫柔與厚重填滿。秋日光影里,紅色記憶更顯厚重。林周農場的白楊林間,“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標語在秋風中愈發清晰。這座1966年由進藏干部和知青在亂石河灘上創建的農場,仍保留著禮堂、宿舍等舊址,老照片里櫛風沐雨的身影與眼前的金黃秋色重疊,老西藏精神在落葉紛飛中愈發鮮活,為秋日之旅添上深刻的人文注腳。
![]()
卡孜鄉秋收。
秋日的林周,是冬日驚喜的溫柔鋪墊。往雅魯藏布江黑頸鶴國家自然保護區走去,遠處念青唐古拉山覆著薄雪,近處水面倒映秋樹,幾道亮麗的身影忽然從蘆葦叢中探出——正是早早遷來的黑頸鶴。護林員頓珠次仁壓低聲音說:“今年它們來得比往年早幾天,現在有30多只,但11月中下旬到次年3月,2000多只黑頸鶴會陸續飛來,卡孜鄉的青稞地、江熱夏鄉的濕地里,到處都有它們踱步、展翅的身影,那才是林周冬天珍貴的景象。”游客屏住呼吸,悄悄舉著手機記錄,看著黑頸鶴低頭啄食的模樣,忽然懂了林周的秋是絢爛的序章,冬才是這場自然之約的高潮。
![]()
春堆鄉卡東村黑頸鶴在空中飛翔。
當立冬腳步臨近,林周的秋仍在延續最后的絢爛。離開時,有人帶著藏陶手作,有人裝著林周特產,更多人把“偶遇黑頸鶴”的驚喜與對冬天的期待裝進心里。返程路上回頭望,風里還留著青稞的香、古柏的暖,還有對冬日鶴群的向往——原來四季流轉中,真有這樣一方土地,能讓秋天的鎏金與冬天的鶴鳴,都成為讓人念念不忘的最美風景。(來源:西藏日報 圖片由林周融媒、卡孜鄉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