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將“宮廷猶太人”(Court Jew,德語 Hofjude)視為理解近代資本主義起源的關鍵角色,核心觀點可歸納為七點:
1. 概念與身份
宮廷猶太人是中世紀歐洲各地王侯的“御用銀行家”,通過向王室、貴族放貸、承辦軍餉、包稅、鑄幣等金融業務,換取政治特權與社會地位,形成猶太社群內部的特權階層 。
2. 制度性放貸空間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均禁止信徒向同胞收息,天主教會更把放貸視為“罪惡”。猶太教允許向外邦人收息,結果猶太人成為唯一合法/半合法的放貸群體,天然填補封建政權的財政缺口 。
3. 權力與風險并存
他們常獲特許:可居城外、免佩識別徽章、不受拉比管轄,甚至獲爵位、官位;但一旦庇護君主死亡或宮廷易主,便可能遭放逐、抄家或處決,職業生涯高度政治化且充滿冒險 。
4. 資本主義的“真正源頭”
何新認為近代資本主義并非由“商業資本→工業資本→金融資本”循序演進,而是“橫空出世”的金融資本形態;其原生形態就是宮廷猶太人向王侯放貸、包稅、鑄幣的“國家金融業務”模式 。
5. 與共濟會的銜接
他指出宮廷猶太人的跨國金融網絡、秘密結社與互助機制,后來演化為共濟會等組織,繼續在近代歐洲政治與金融中發揮幕后影響力 。
6. 現代映射
何新把美聯儲—美國財政部的關系比作“新版宮廷猶太人”:美聯儲(私人銀行聯合體)發行美元借給政府,以國家征稅權作抵押,美國國稅局(IRS)實際成為償債工具,這種模式被他稱為“國家財政的宮廷猶太化” 。
7. 歷史個案
他列舉腓特烈二世的鑄幣師埃弗拉伊姆(Veitel Heine Ephraim)、普魯士巨富利普曼·沃爾夫(Liepmann Meyer Wulff)、羅斯柴爾德家族前身的邁耶·阿姆謝爾(Mayer Amschel Rothschild)等,說明宮廷猶太人如何憑財政服務奠定金融世家基礎,進而左右戰爭與國家政策 。
綜上,何新把宮廷猶太人描繪成“歐洲封建體系內的金融承包者”和“近代資本主義基因”的植入者,其放貸—包稅—鑄幣模式不僅解決了王權財政危機,也孕育了以金融資本為核心的現代經濟體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