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我表妹玲玲給我打電話,聲音哽咽。她說房東突然通知,要她三周之內搬走。原因很簡單——房東也要賣房了。
我當時愣住了。因為那套房,她已經租了快五年,租金從來沒拖過,連衛生都保持得干干凈凈。她說房東是個中年男人,聲音聽起來也很疲憊:“不是不想租給你,是我也撐不下去了。”
后來玲玲才知道,那套房子當年是房東咬牙買的,頂著高杠桿,貸款壓力特別大。結果房價一跌,他直接虧了八十多萬。最近收入又斷了,銀行催款,他只能賣房止損。
聽到這里,我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
因為我太懂那種“被動卷入”的無力感了。對于玲玲來說,她只是一個普通打工人,月薪七八千,租金三千出頭,本以為能安穩過日子。可現在房東一紙通知,她連“安身的地方”都得重新找。
而對于那個房東來說,他也不是壞人。他只是在這個動蕩的時代,被逼到絕境。房子賣不掉,貸款還要還;租金收入抵不上利息;看似是房東,實則是銀行的“打工人”。
這種荒誕的局面,現在越來越常見。
以前我們以為,買房就是安全感。可是現在呢?房子成了枷鎖,租房也不再穩妥。買的人在割肉,租的人在被動搬家,大家都成了這個經濟漩渦里的“漂浮物”,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玲玲跟我說,這幾年她換過四次房子。不是因為她不安定,而是每一任房東都有自己的難處——有人斷供、有人離婚、有人失業。每一次搬家,她都像被時代的浪潮又推了一次。
她說:“我真的很累,每次剛布置好生活,就又得重新打包。”
這句話聽得我心里一酸。
其實不只是她,很多年輕人都在這樣過日子。一個月的工資,一半交房租,一半還債或者維持生活。上班地鐵擠兩個小時,下班還得想著下個月房租會不會漲。
而房東呢?曾經被羨慕的“躺賺群體”,現在也越來越多地被現實打回原形。有人為了賣房降價幾十萬,卻依舊無人問津;有人房子掛了一年都賣不出去,只能一邊還貸一邊出租,茍延殘喘。
我有時候會想,這到底是誰的錯?
是房東太貪?是租客太窮?還是這個時代本身就出了問題?
答案可能是——我們都太脆弱了。
我們都被高房價、高貸款、高生活成本裹挾著。表面上是自由的個體,實際上都被困在同一張網里。房價漲的時候,我們拼命追;房價跌的時候,我們拼命逃。可是無論怎么拼,最后都逃不過“焦慮”兩個字。
玲玲這幾天一直在看新房子,但市場上好的房子不是太貴,就是太遠。她算了又算,發現即使租便宜一點的,也意味著每天要多通勤三小時。
“我真的不想搬了,但我也沒辦法。”她說這句話的時候,聲音特別輕,像是在自言自語。
我能理解她的那種絕望。因為她不是不努力,她只是被現實一次又一次逼到角落。
而那個房東,我也有點同情。誰能想到,辛苦半輩子買的房子,最后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八十多萬的虧損,不是一個普通家庭能輕易承受的。
以前我們常說:“有房才有家。”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房子不再是“安穩”的代名詞,它只是經濟游戲里的一枚棋子。而我們這些普通人,不過是被牽著走的小兵。
玲玲說,她現在只想趕緊找個便宜點的地方,不求多好,只希望能有個能踏實睡覺的床。
她還笑著說:“我現在最怕的,就是有人敲門告訴我——房東要賣房了。”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心里發涼。因為,這種恐懼,已經不是她一個人的。
我們這一代人,買不起房的在漂泊,有房的在焦慮。
誰都在被裹挾,誰都在失眠。
而“房東要賣房”“租客被迫搬家”這樣的故事,只是這個時代無數個悲傷瞬間的縮影。
只是沒人知道,下一個要搬走的人,會不會就是你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