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愛吃糖的貓cat第524篇原創文章
作者|愛吃糖的貓
![]()
西南地區的農村大席很熱鬧,很有人氣,也有煙火味。
早些年,村里的人還比較多,相較于城里的酒店宴席,大家更喜歡在寬廣的壩子里搭起長長的紅色棚子,擺上幾十桌大圓席。
我小時候尤其愛別人結婚時候的席,在四川,結婚的席至少要吃四五頓,從前一天中午就開始吃,中午吃的稍微簡單點,十來個菜,但一群人能坐在一起,不用干活,為休息可以名正言順的找個借口。
前一天晚上的席就屬于正席了,一般二十個菜打底,都是一些過年才能吃到的大菜,這一餐,也是村里最熱鬧的時候,大家從下午就開始吃,新人們開始一桌桌的敬酒,我們小孩子還能拿到一些小紅包,瓜子和喜糖。
小時候最盼著的,不是過年穿新衣服,而是村子里誰家辦婚禮,農村大席藏在自家院子里,竹竿搭起來棚子,塑料布圍著一圈當墻,幾十張八仙桌往空地里一擺,就是最接地氣的宴會廳。
上菜的場面最熱鬧。
幫忙的鄉親們端著紅漆木盤,一路喊著“讓讓,讓讓”穿梭在桌子間,“小伙子,勞慰你端哈菜”,坐在上菜位置的小伙子晃過神,立馬端上了桌子。
第一道硬菜準是“八大碗”里的酥肉,蘸著蒜泥醋,能連吃三塊,我最期待的是甜飯,甜飯的上面搞著一圈甜扣肉,又耙又香,肉之間藏著豆沙,剛好解膩。
有次鄰桌的小孩夾魚吃,不小心把湯汁灑在了新衣服上,他媽媽笑著拍了他一下,也不生氣,反而把自己碗里的雞腿夾給他,這就是農村大席的規矩,熱乎、實在,沒人計較那些細枝末節。
可后來,城里的宴席越來越講究,龍蝦、鮑魚擺的琳瑯滿目、滿滿當當,可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我也參加過不少婚禮,總感覺少了點意思。
![]()
去年我結婚的時候,跟爸媽商量不去城里的酒店,就在村里辦個壩壩宴,熱鬧簡單,最主要的是,我想吃年幼時的味道了。
現在村里已經有成熟連鎖的“品牌鄉廚”,只要錢給到位,席面照樣辦的漂漂亮亮,婚禮前半個月,我媽就交了定金,找了一家靠譜的鄉廚。
臨近結婚的前兩天,就有團隊來我老家看場地,確定煮飯炒菜的后廚位置,設置吃席的場地,插電的地方,沒一會兒,就堆滿了他們的家伙,大蒸籠、鐵鍋、新鮮菜、肉、海鮮,還帶有兩個超大型號的冰柜。
菜品種類很多,也很新鮮,都是些四川比較特色的菜,來的客人整整齊齊,大多捧著手機刷視頻,菜剛上齊,吃了不到半小時,有人就陸續開始離場告辭:家里還有事,先走了啊。
散席后看見鄉廚們在收拾碗筷,看著滿桌沒動幾筷子的菜,突然想起小時候,每次大席結束,鄰居們都會拿著塑料袋或者飯盒來打包,鄉廚師傅也會笑著給每個人多舀一勺湯汁:帶回家給孩子泡飯香。
那時候的大席,吃的是熱鬧,是鄰里間的親近,如今的大席,菜更精致了,桌子更整齊了,可少了蹲在灶臺邊的期待,少了撞翻雞湯時的包容,也少了那份熱熱鬧鬧的煙火氣。
原來我們懷念的不是大席本身,是小時候那種慢下來的時光,是全村人湊在一起的真誠熱鬧,那些藏在菜香里的笑臉和叮囑,才是農村大席最讓人記掛的味道。
可惜,這份味道,早就跟著童年一起,留在了老槐樹下的帆布棚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