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法院近日以“替俄羅斯和伊朗從事間諜活動”為由,判處美國駐挪威大使館前安保人員——一名28歲的挪威男子三年零七個月監禁。
法院審理查明,該男子在2024年3月至11月期間,利用曾任職使館安保的便利條件,在挪威、塞爾維亞或土耳其境內系統性地向俄羅斯和伊朗相關方傳遞敏感信息。
泄密范圍廣泛,涵蓋美國駐挪使館的建筑平面圖、內部安全規程、挪威情報部門使用的郵件服務列表,以及使館外交官、雇員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車牌號碼,甚至其配偶與子女的個人信息。
![]()
作為回報,俄羅斯情報部門向其支付1萬歐元(約合8.34萬元人民幣),伊朗情報部門則支付0.17枚比特幣。
該法院于周四公布的判決書中指出,這些被泄露的信息“可能被用于對相關個人采取直接行動或人身攻擊”,同時強調“被告清楚披露此類信息可能損害美國的安全利益,仍持續實施泄密行為,主觀惡意明確”。
庭審期間,被告對自身行為供認不諱,但提出兩點辯解:一是動機源于對美國支持以色列在加沙軍事行動的抗議——彼時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持續加劇,全球多地爆發抗議活動,而美國始終拒絕承認巴勒斯坦國并持續支持以色列,這成為其采取極端行為的“導火索”;二是否認檢方提出的“加重間諜罪”指控,辯稱所傳遞信息不屬于機密范疇。
目前辯方尚未決定是否提起上訴,但辯稱法院“對非法情報活動構成的界定過于寬泛”。
![]()
被告律師英格?扎迪格表示,其當事人“在大使館的權限與清潔工大致相當”,并強調“他所分享的信息毫無價值,無論單獨來看還是綜合考量,都不會損害個人或任何國家的安全利益”。
此前檢方曾要求法院對被告判處六年零四個月監禁,而在挪威,此類間諜罪行的最高刑期可達21年。
值得注意的是,挪威情報部門常將俄羅斯(作為北約成員國,挪威與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接壤)和伊朗列為“在挪威開展情報活動的主要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