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10月17日訊(通訊員 周凡 廖冬明)75歲的李先生因“頭暈1月”來到岳陽市人民醫院,并向醫生表示自己能明顯感覺到腹部有一個隨著心跳一起起伏搏動腫塊,近來似有增大。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孔德順判斷可能是腹主動脈瘤,立即將其收入介入血管外科診治。
檢查結果證實了孔德順的判斷:李先生腹主動脈中下段有一個直徑達10cm的巨大動脈瘤伴壁間血腫,超過正常血管直徑的3-4倍。
孔德順介紹,腹主動脈瘤,雖然名稱中有“瘤”,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腫瘤,而是腹主動脈血管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擴張膨大形成的瘤樣病變。一旦動脈瘤破裂,高速、高壓的血流將直接涌入腹腔,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休克死亡。正因如此,腹主動脈瘤被稱為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對李先生這樣的高齡患者,傳統的開腹手術需要切除病變血管并置換人工血管,創傷大、失血多,并發癥發生率高,高齡及有合并癥患者往往難以耐受。面對這一挑戰,孔德順迅速組織了全院多學科會診,為其制定了科學嚴謹的手術方案——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
這種介入微創治療技術為腹主動脈瘤提供了更佳的解決方案。它無需開腹暴露病變血管,而是通過微創方式在動脈瘤內送入覆膜支架,在血管腔內重建新的血液通道,達到消除動脈瘤危害的目的。相比傳統手術,介入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的優勢。特別是對于高齡、有心肺功能基礎疾病的患者,更能提高手術耐受性和安全性。
![]()
![]()
術前影像
![]()
![]()
術后影像
介入血管外科團隊憑借精湛的技術,在專用DSA機器的引導下,他們如同在微觀世界里進行一場精密的“導航”。支架放置的精準度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放置過高可能阻塞腎動脈血供,過低則可能影響遠端血流。經過精心操作,手術團隊成功將覆膜支架定位于理想位置,完全隔絕了動脈瘤,同時保證了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流通暢。最終,順利拆除了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這場高難度手術最終圓滿成功。
![]()
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發展,腹主動脈瘤的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介入治療是處于外科、內科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具有便捷、安全、有效、微創以及并發癥少等優點,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應對腹主動脈瘤的關鍵。介入血管外科專家建議,中老年人應定期接受超聲檢查,一旦發現腹主動脈瘤需規律隨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