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形醫生可能更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并為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因為每個患者的需求都不一樣。”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 龍笑
本文為《大美界》原創
作者 |楊楊楊
我國首部醫美題材電視劇《以美之名》主角姚晨飾演的喬楊醫生原型正是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龍笑醫生。
姚晨說在劇中連走路雙手插兜的姿勢都是在“照抄”龍笑。
第一次見到龍笑是在協和西單的大門口,姚晨直觀感受到龍笑的三個特點:嚴肅、帥、直接。
“第一次見龍笑的的時候她非常嚴肅,特別帥地踹著兜,穿著白大褂走出來,龍笑說了一句,跟我來吧,沒有一句多余的話。”姚晨說。
姚晨用了3個月時間跟著龍笑在協和醫院進行“實習”,努力塑造一位整形醫生“醫學民科”。
龍笑說:“醫生救一個人,劇可改變數人的認知。”
1
一個醫生的臉面是醫術
“醫生的臉面是醫術。”當45歲的姚晨握著手術刀說出這句話時,龍笑在從態度到行為踐行這句話。
在國內醫學“天花板”學府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學習的8年里,龍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瘢痕的綜合治療及修復重建外科。
龍笑在提升自己醫術的路上從不停歇。2010年,龍笑在臺灣長庚醫院接受顯微外科培訓,2013年在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及MD Anderson腫瘤中心學習,專業方向為淋巴水腫的顯微外科治療。
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龍笑的專業特長為急診外傷的救治及常規整形美容手術。
在劇中,喬楊為先天面部畸形“恐龍女”做好了面部修復手術,在現實中,龍笑為后天因素造成小腿骨折的男患者保住了他的腿,也保住了他的家。
![]()
“大夫,求求你無論如何,也要保住我的腿,因為如果沒有了腿,我這個家就散了。”一位而立之年的農村已婚男患者見到龍笑后說的第一句話。
這位患者自身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因開拖拉機時不慎翻車,導致小腿粉碎性骨折、骨缺損,后期又合并了骨髓炎。
走了多家醫院去看病,患者得到的答案都是——截肢。
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龍笑邀請其他學科會診,請免疫科為患者調整了紅斑狼瘡的治療方案,請感染科有效控制了感染,再經過骨科、整形外科前后四次手術,最終保住了患者的腿。
![]()
▲龍笑在工作中
跟劇中喬楊與“恐龍女”的對話一樣,醫患聯手才能對抗疾病。
龍笑會深入淺出地對腫瘤患者說:“腫瘤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治療的目標就是把它打敗,而為何手術完了還必須繼續吃藥或者放療、化療?那是因為手術只是消滅了‘敵人的主力部隊’,但是還有一些‘游兵散將’需要用其他方法把他們控制住。”
“在疾病面前,醫生與患者都是參與者,我只不過是為患者提供了專業的咨詢意見。”很多時候龍笑都在跟患者強調這句話。
2
你的整形安全官已上線
讓龍笑尤為痛心的是那些因一心想變美而慘遭毀容的求美者們。
一位和龍笑年齡相仿的80后女士在門診中求助龍笑:“醫生我的臉還能好嗎?”
這位患者在違規一個機構中,注射了不明注射物,導致半個臉都潰爛。龍笑用了多次手術,幫她一點點去除掉非法的注射物,一點點修復她原來的模樣,
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龍笑問這個患者當時為什么那么沖動?走進那家連牌子都沒有的房間去接受這樣的一個注射?
當時在這位患者的家庭中,婚姻出現了問題,她會認為是不是由于自己容貌的衰老。導致了婚姻的問題,所以希望通過整形,來挽救自己的婚姻關系。
一個健康的社會關系,一個良性的正反饋,從來都不是依靠一個單一的答案。
“這些年作為評審專家,我也曾經看過好多由于美容手術,最后不幸去世這樣的案例,其實有一些是接受了不當的麻醉,比如在完全不具備麻醉資質的場所,接受了一個全麻的手術,可能僅是由于全麻藥品的過量,導致呼吸抑制,最后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龍笑說。
![]()
一個合理的對美的認知,對求美的過程極其重要!龍笑會思考,有的人能得到事后補救,但有的人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作為醫生還能做點什么?
看過太多對變美有錯誤認知的求美者,她做的不能只是去在事情發生了之后去補救,她還要去做防患未然的動作,讓求美者安全變美。
龍笑給自己起了她人生的第二個名字——整形安全官。從2021年8月起,在工作之余,龍笑不遺余力地做醫美科普,如今作品已達540多篇,在30萬粉絲的心里種下了科學求美的種子。
這些科普如同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切開了社會對醫美的刻板印象,也縫合了醫美專業與大眾認知之間的裂縫。
龍笑描述了一個場景:一個女孩子早上起來之后,差不多花兩個多小時化一個濃妝,化得很不像自己,之后用一些軟件自拍照片,把照片p圖后美美地發到朋友圈里去,獲得點贊,每天的生活有大量的時間在消耗在其他人對自己的 這樣的臉的贊揚當中。
龍笑強調:“我們并不能只生活在我們美拍之后的照片里,更多的在生活中我們的臉的功能是為了和其他人去交流,更多的是在整形之前一定要想到我們的臉不僅僅是一張精致的照片上美的臉,同時在生活中表達我們的情緒和情感。”
對于“換臉”手術來說也是這樣,讓重新換過的臉能夠表達患者的表情之后,醫學上才認為這個臉真正地既有了形態又有了功能。
龍笑說:“我還記得我在剛剛當整形科醫生的時候,有求美者拿著明星的照片走進診室說,醫生我就想變成他的樣子,隨著大家認知觀念的不斷成熟,這樣的求美者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知道的時候,醫生在我的基礎上,我怎么樣才能變得更美。”
3
龍笑標準背后
她不只是一位醫生,還是一位老師
早上7點多到科室查房,8點就開始手術、門診,其實臨床只是龍笑工作的一部分,科研與教學任務占據了她大半的時間。
“在協和,大家一直相信,如果將臨床比作一只鵬鳥,那么教學和科研就是它騰飛的兩個翅膀。”龍笑說。
龍笑從實習的時候,就開始跟隨前輩們學習床旁教學,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
“相比國外,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都特別強,醫生救治一個患者的時候,其實背后是在幫助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龍笑說。
“有時候,你可能并不認識這個人,但是卻對他的文章記憶猶新,因為你在做科研查文獻的時候,拜讀過人家的文章。”龍笑說。
![]()
在龍笑看來,教學能讓所學到的知識更加系統化,而科研則可以讓自己與更多的國內外同行進行交流,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從學生到龍笑教授,如今的博士生導師在教技術,更是在教溝通。
有龍笑的學生坦言:“龍主任教學時,連病歷中的標點符號都要較真。”
這種嚴苛的標準,正是協和整外團隊的日常,手術臺上的一點微小失誤,可能足以對患者造成終生的陰影。
最早的美容外科協會的主席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的技術能夠幫助那些受到損害之后毀容的人,恢復他們的容顏,為什么我們不能去幫助那些僅僅因為歲月因為時間而摧殘變得更老的這些面容呢?”龍笑一直把這句話記在心里。
在教學中,龍笑會強調:整形美容的技術是為了幫助我們的每一個求美者變成更好的自己。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整形專業是為了恢復那些被損害的容顏。在過去在古印度有一種非常痛苦的刑罰是要把人的鼻子割掉,這導致了這個人在走進社會的時候,完全沒有辦法和其他人去面對面去交流,古代的醫生就發明了把額部的皮膚轉移下來,重新去做了一個鼻子。額部皮瓣鼻再造的手術其實經過不斷的改良之后一直沿襲到了今天。
1921年開始有更多的醫生開始把這種能夠恢復人正常容貌的方法,用在了幫人們變得更美當中。
龍笑依然傳承著老協和的傳統“任何一位患者,都希望得到醫生的關愛。”
龍笑說:“‘美’只是一個形容詞,美在中西古今都有不同定義,美從來不是只有一個標準,它有千萬種樣子。
在教學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個龍笑的誕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