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三湘都市報,10月13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泰國旅游時,遭遇強制消費,導游態度囂張,用中文威脅游客“不消費就讓你回不了中國”“到了免稅店讓你上不了車”等,還手指拍攝者要求“把視頻給我刪了”。
事件曝光后,泰國國家旅游局表示將嚴肅處理涉事導游和旅行社。泰國旅游警察第一局代理局長頌差親自帶隊調查。
目前,涉事導游已被泰國警方逮捕,他承認因游客購物太少無法獲得回扣而恐嚇游客。此外,涉事旅行社的兩名負責人也因非法從事導游行業工作被捕,面臨最高2年監禁和50萬泰銖(約1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我看視頻中,一名導游態度囂張,用中文威脅游客:“不消費就讓你回不了中國”、“到了免稅店讓你上不了車”,甚至還手指拍攝者要求“把視頻給我刪了”。這般言行,哪里還有半點服務者的姿態?分明是黑社會做派!
更令人憤慨的是,這并非偶發事件,涉事導游李海是中國籍公民,無合法導游證,長期在泰國非法執業。他通過低價旅行團吸引游客,行程中頻繁安排購物點并收取回扣,對不消費游客采取言語威脅、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而且,此人早在2018年就曾因辱罵游客、強迫購買乳膠枕被泰國警方逮捕,屢教不改,氣焰囂張,令人發指!
泰國旅游部門此次反應迅速,逮捕涉事導游及旅行社負責人,并表示將嚴肅處理,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類強制消費事件絕非泰國獨有,也不是今天才出現。從云南到香港,從國內到出境,低價團、零負團費衍生出的“購物陷阱”和“強制消費”問題,多年來一直是旅游市場的頑疾。
為何此類問題屢禁不止?究其根源,不外乎三點。
其一,“低價誘惑”的商業模式是罪魁禍首。一些旅行社以明顯低于成本的價格招攬游客,其盈利完全依賴購物回扣和自費項目提成。游客看似撿了便宜,實則落入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這種扭曲的商業模式,必然導致導游與游客之間的對立關系,導游不再以提供優質服務為己任,而是變成了強買強賣的“監工”。
其二,監管缺失與處罰不力助長了囂張氣焰。李海在2018年就已因強迫購物被捕,為何仍能重操舊業?這暴露出監管鏈條的斷裂和違法成本的過低。如果每次查處都只是罰款了事,而不從根本上鏟除非法經營的土壤,那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戲碼就會不斷重演。
其三,部分游客貪圖便宜的心理也為這類非法旅行團提供了生存空間。面對明顯低于市場價的旅游產品,不少游客心存僥幸,結果往往是“貪小便宜吃大虧”。
整治旅游市場亂象,必須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和鐵腕治亂的決心。
對旅游目的地國而言,應完善監管機制,提高違法成本。如今泰國警方以“非法從事導游行業工作”逮捕涉事人員,最高可判2年監禁和50萬泰銖罰款,這種嚴厲處罰無疑具有強大震懾力。但更重要的是建立長效機制,如推行電子導游證、設立旅游警察隊伍、建立“黑名單”制度等,讓非法導游無處遁形。
對客源國來說,則應加強出境旅游教育,引導游客理性消費。中國文旅部門可定期發布出境旅游提示,曝光不誠信旅行社,幫助游客識別“低價陷阱”。同時,加強與熱門目的地國的監管合作,建立跨境旅游投訴和應急處理機制,共同維護旅游市場秩序。
對游客而言,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自覺抵制不合理低價團,選擇正規旅行社,簽訂規范旅游合同,遇到強制消費時勇于維權、及時取證報警,而不是一味忍氣吞聲。
旅游本是愉悅身心的美好體驗,任何人都不該在威脅與恐懼中完成旅程,當導游變成“導購”,當美景配上威脅,旅游的本質就已異化。囂張導游不治不行,強制消費不除不行!期待各方共同努力,還游客一個安心、舒心、開心的旅游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