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三年,中國將新增近千萬個充電樁,電動汽車充電難題有望成為歷史。
2025年10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建成 2800萬個充電設施,提供超過3億千瓦的公共充電容量,滿足 超過8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這一宏大計劃旨在實現充電服務能力的翻倍增長,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一、政策背景與總體目標
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25年初,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已突破千萬大關,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幾何式增長,從2014年的12萬輛飆升至2024年的 3140萬輛。
充電設施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鍵支撐,其服務能力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仍存在多個突出問題。
包括公共充電網絡布局不均衡、設施功能結構待優化、居住區服務供給不充分、供電保障有待加強、運營管理質效有待提升等。
“三年倍增”行動方案正是基于這一背景制定,旨在通過持續健全充電網絡、提升充電效能、優化服務品質、創新產業生態,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促進電動汽車更大范圍內購置使用。
二、四大政策亮點引領充電設施建設新方向
行動計劃圍繞“ 四個更加注重”研究提出相關政策舉措,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設施體系。
更加注重 均衡性。在空間布局上,行動方案明確要加快補齊農村充電設施建設短板,實現農村地區公共充電設施全覆蓋。我國公共充電樁目前呈現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占全國的35%。
在設施功能結構方面,我國公共充電設施平均功率僅45.5千瓦,尚不能有效滿足節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熱點地區等快速補能場景的充電需求。行動方案因此明確要在重點城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加快大功率充電設施規劃建設。
更加注重 創新性。車網互動作為新模式新業態,利用充換電設施將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相連,通過組織智能有序充電和雙向充放電,可有效發揮新能源汽車作為靈活性儲能資源的調節潛力。行動方案提出要擴大車網互動試點范圍,在價格政策、市場化機制和應用場景等方面持續探索創新。
更加注重 普惠性。行動方案針對居住區建樁難問題,進一步強化充電基礎設施配建要求,積極推廣“ 統建統服”建設新模式;針對農村地區充電網絡覆蓋不足的問題,提出要進一步下沉農村地區充電設施布局。
更加注重 落地性。為確保“三年倍增”行動落地見效,行動方案明確了國家有關部委的相應職責,并對地方主管部門、電網企業、充電運營企業、行業協會和咨詢機構等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
三、五大專項行動破解行業難題
行動方案提出了 五大專項行動,系統化解決充電設施建設面臨的各項挑戰。
一是公共充電設施提質升級行動。針對城市、城際、農村充電網絡的差異化補能需求,分類施策。到2027年底,全國城市將新增160萬個直流充電槍,其中包括10萬個大功率充電槍。
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新建改建4萬個60千瓦以上“超快結合”充電槍,除高寒高海拔地區外,其他高速公路服務區均應具備充電能力。 在尚未建設公共充電站的鄉鎮行政區至少新增1.4萬個直流充電槍。
二是居住區充電條件優化行動。明確新建居住區在固定車位 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既有居住區因地制宜補充充電設施。行動方案還提出推廣居住區“統建統服”模式,實現居住區充電樁“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維”。 到2027年底,全國將打造1000個“統建統服”試點小區。
三是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推廣行動。推進首批車網互動試點建設,構建協同推進和跟蹤評價機制,探索市場化車網互動響應模式。到2027年底,計劃新增 5000個雙向充放電設施,反向放電量超2000萬千瓦時。
四是供電能力和供電服務改善行動。要求將充電設施接入需求納入配電網規劃,開展配電網架優化、臺區增容等建設改造。 同時,簡化居民充電樁報裝申請資料,鼓勵探索“一小區一證明”等試點應用,落實“三零”“三省”服務舉措。
五是充電運營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包括推動老舊設備升級改造,提升場站環境及運維質量,規范收費標準,完善充電設施監測服務平臺功能。 將開展交流充電設施、服役八年以上老舊設施、800伏以下電壓平臺充電設施的更新改造。
四、市場影響與未來前景
“三年倍增”行動方案的實施將深刻影響充電行業格局和新能源汽車市場。
充電樁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重資產行業。 建設10個普通快充樁成本在80萬—120萬元,總功率相同的情況下,超充投資是快充的2倍,慢充的20倍以上。 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居全國前列的浙江,城區頭部熱門站點回收周期需3—4年,平均需8年,鄉村市場回收周期至少翻番。
行動方案鼓勵各類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特別支持民營經濟在充電領域發展。 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充電基礎設施市場將進入一次資本和模式的重構。
國有與民營共建格局將進一步擴大,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朗新集團、蔚來、特來電等頭部運營商或迎來規模躍升;技術層面,大功率直流樁、液冷快充與智能調度系統將成為新一輪投資熱點。
隨著車網互動、虛擬電廠、智能調度逐步進入實用階段,充電樁的角色已從“供電接口”演化為能源數字化、分布式管理的入口。 未來,服務費可能只占到充電樁運營商收入的30%,現貨市場套利、輔助服務收益、需求響應補貼的收益可期。
未來三年,中國將重建一張覆蓋城鄉的充電網絡。到2027年,當2800萬個充電點位遍布全國,當高速公路服務區基本實現充電覆蓋,當農村地區不再有“充電荒漠”,電動汽車主的出行體驗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充電樁不再只是簡單的能源補給設施,更將成為連接新能源汽車與新型電力系統的 關鍵節點。
關注我,投資路上多一雙眼睛,少幾道傷疤。若看到滿眼錯誤,是我錯了;若覺得都是對的,更是我錯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