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734期】
國 內 航 天
空天跨域協同技術前沿與挑戰研討活動在京舉辦
10月12日,由中國科協立項支持,中國宇航學會主辦的空天跨域協同技術前沿與挑戰研討活動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20余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一線專家圍繞相關議題開展交流研討。本次研討活動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白成超、軍事科學院創新院助理研究員李星辰擔任執行主席,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姚美寶、哈爾濱工業大學副研究員顏鵬擔任學術秘書。
主旨報告環節,星際榮耀航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紅軍以“空天跨域協同視角下商業航天產業升級與大推力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實踐—邁向航班化空天運輸時代”為題,針對“航班化太空進出”目標,探討大規模進入太空的關鍵前沿技術,并結合產業實際提出技術協同、政策支持、生態構建等方面的建議,為推動空天跨域協同發展與太空資源高效利用提供實踐參考。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有關專家作“無人系統空天跨域協同發展設想及關鍵技術進展”報告,針對空天跨域信息融合、跨域通信、協同任務管控等瓶頸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關鍵技術思路,以推動無人系統空天跨域能力提升。
自由發言環節,與會專家圍繞空天跨域協同頂層架構、多域聯合協同探測技術、多域互聯動態組網通信技術等話題,結合研究專長發表各自見解。其中,中山大學教授盧鎮波介紹了空天跨域協同在低空經濟中的應用情況,認為跨平臺自主管控技術與跨域協同體系對大規模低空應用中的信息傳輸、導航定位、航路管控具有重要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徐明提出要結合航天思維深入探索體系優化路徑,重視通信、網絡等要素的空天協同體系支撐作用。大家一致認為,空天跨域協同技術的發展正從平臺分立走向體系融合,其核心驅動力在于緊貼實際需求,以關鍵技術創新突破體系構建的瓶頸。當前需重點攻克跨域智能協同管控、異構信息融合、動態組網通信等基礎共性技術,進一步推動數據、通信、服務的標準化進程,加速多平臺多維數據融合解析技術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異構系統間的“語言不通”問題,確保天、臨、空、地各類平臺能無縫互聯、實時互動,最終形成高效、自主的協同能力。
![]()
(來源:中國宇航學會 微信公眾號)
深藍航天130噸級可復使液氧煤油發動機20秒整機點火試驗再次成功
近期,深藍航天130噸級可重復使用的液氧煤油發動機雷霆RS 20秒整機點火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中,發動機起動-持續工作-關機全流程平穩運行,推力、混合比、組件溫度等關鍵參數均符合預設指標,圓滿達成預設的試驗目的。
試驗中所用雷霆RS發動機此前已完成首次整機試車,本次基于首次全系統點火試車獲取的核心參數,進行了迭代優化,對雷霆RS發動機系統協調性與推力室關鍵特性進行了全面驗證,試驗結果表明,發動機推力、室壓、混合比等關鍵核心指標均達到設計預期,參數偏差處于工程可控范圍,為后續發動機全工況循環測試等工程化應用推進奠定了基礎。
相較于首次試車,本次圓滿成功標志著雷霆RS發動機正式從“短時啟動運行”階段,邁入“長時穩定工作”的關鍵進階階段。
本次雷霆RS發動機20秒整機試車的圓滿成功,為發動機后續全工況測試積累了一定數據支撐,為大運力運載火箭星云二號一子級動力系統奠定了技術基礎。
(來源:深藍航天 微信公眾號)
國 際 航 天
日本成為美Rocket Lab公司主要發射服務市場
10月14日,美火箭實驗室公司的電子火箭從新西蘭1號發射場成功升空,將日本合成視角公司的一顆第三代StriX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送入高度583千米、傾角42度的軌道。
日本已成為電子火箭的最大市場之一。日本多款國產小型運載火箭的研制持續延誤。原計劃發射JAXA衛星的埃普西隆-S火箭因三年前發射失敗及發動機屢次測試故障仍處停飛狀態,而日本太空一號公司的凱洛斯火箭兩次發射均失利,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公司的零號火箭首飛已推遲至2027年之后。
(來源:航小宇 微信公眾號)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編輯 | 劉愷玥
校對|劉心繼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