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深圳“男生刺死同班女生案”近日開庭,殺害女同學男生及其父親在庭審現場的下跪道歉與案發后半年的冷漠形成尖銳對比,更揭開了一場看似沖動實則預謀的悲劇真相。
![]()
優優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女孩,她和陳某某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學,兩人又住在深圳的同一個小區,兩家家長關系也很好。因此兩人的上下學,就由兩家家長輪流接送。
升上初中不久,同小區的一位住戶突然找到優優的媽媽曾女士,稱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又要上班,沒空接送孩子。因此希望曾女士接送孩子時幫忙接送一下跟優優同一個班的她的兒子鐘某。
曾女士同意了。此后,曾女士和陳某某的家長接送孩子時,都會帶上鐘某。
![]()
鐘某不愛說話,但很有禮貌,每次接送時,都會說一句:“叔叔阿姨好,叔叔阿姨再見。”
三個孩子雖然在一班,也住在一個小區,但優優和陳某某關系好,二人和鐘某都不親近。坐車時,鐘某總是習慣性地拉開副駕駛車門,一個人坐在副駕位置上,一路上很少說話,只是盯著窗外發呆;優優和陳某某則坐在后排,偶爾低聲討論功課。三年來雙方幾乎沒有什么交流。
2025年4月8日下午5點10分,輪到陳某某的父親接孩子回家。三人在小區門口下車后各自道別,優優背著書包,沿著熟悉的小路走向自家樓棟。
鐘某卻并沒有直接回家,他轉身走進了旁邊的綠化帶,掏出藏在口袋里的黑色折疊刀 —— 這把刀是他幾天前網購的,刀刃長達15厘米。
大約兩分鐘后,他看到優優獨自站在她所住樓棟的單元門前按密碼鎖,立刻快步沖了過去。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鐘某的聲音帶著刻意壓制的兇狠。
優優被突然出現的身影嚇了一跳,剛要開口回應,就看到鐘某舉起刀刺了過來。優優躲避不及,被鐘某接連刺了幾刀。
優優倒在血泊中,微弱地發出 “救命” 的呼喊。令人發指的是,鐘某聽到呼救后非但沒有逃離,反而折返回來,對著倒地的優優脖頸補刀,直到確認對方沒了氣息才逃離,還隨手扔掉了作案刀具。
正在家里做飯的曾女士和丈夫,突然聽到樓下有人喊:“趕緊來人呀!樓下有人暈倒了!”趕緊往樓下跑。
![]()
結果夫妻兩人剛跨出樓道門,就看見了優優倒在樓道門口的血泊里,身體已經發涼。救護車趕到時,15歲的優優已經當場死亡。法醫鑒定報告顯示,優優系失血性休克死亡,身上的創口多達十余處。
![]()
而鐘某雙手沾滿鮮血跑回家,進門就對父母謊稱:“我剛才見義勇為救了個小孩,被壞人砍傷了手。” 他的母親信以為真,立刻在家長群里發消息:“我家孩子見義勇為受傷了,正在去醫院的路上。”
第二天凌晨,民警就在醫院將其抓獲,可面對訊問鐘某始終拒不認罪。直到警方調取小區監控,清晰顯示他行兇和折返補刀的情形,鐘某才低下了頭。
更令人心驚的是,案發前,鐘某在手機上搜索查詢 “14歲殺人要負什么責任”、“殺人賠多少錢”、“無色無味的毒藥”,還試圖偽造身份購買管制毒藥,失敗后才選擇用刀作案,事后又連夜清除了所有瀏覽記錄。
至于鐘某的作案動機,警方曾透露,鐘某嫉妒優優成績好,嫉妒優優優渥的家庭條件,認為優優看不起他。另外,鐘某因生活瑣事對優優心生不滿,進而痛下殺手。
![]()
最讓曾女士和丈夫無法接受的是,案發半年來,鐘家從未主動聯系道歉,更別提賠償。曾女士的頭發已在半年內變得花白,瘦得形容枯槁。
![]()
為了稍解相思之苦,曾女士曾經登錄女兒優優的微信與自己聊天...
![]()
10月15日,深圳福田法院公開審理此案。
![]()
庭審上,鐘某全程精神挺好,抱怨看守所“又苦又累”:“在看守所沒有家里的飯好,沒有家里的床好,沒有家里的被子好”,盼著早回學校過正常生活,對殺人的事卻半字不提愧疚,更不道歉。
可當曾女士悲聲要求法官判處鐘某死刑時,他立刻變臉,當場下跪磕頭求饒,哭喊著“不想死”。但他卻不認錯,對法官說“我沒有想過要殺她,我只是想讓她閉嘴”。還說他犯案是因為懷疑優優“看不起他”,還說“哪怕她點頭,我就覺得她沒有看不起我”,理由十分牽強。
鐘某及家人在案發半年多,沒向曾女士道歉過,這時鐘某媽媽才拿出一張紙匆匆寫了幾句話的道歉信。
鐘某的律師說,鐘某殺人上因為受到同學霸凌,再加上他爺爺的去世對他打擊很大,他也挺可憐的。
但是老師和同學的證詞卻推翻了律師的說法,老師和同學說沒人敢霸凌他,因為他才是霸凌者,都是他欺負別人的份。
就算你被霸凌,人家優優又沒有霸凌你,你為什么要對她下手?這種理由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鐘某的辯護律師還提出,被告人系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請求法院從輕處罰。
該案未當庭宣判,曾女士和代理律師都希望鐘某能被判處死刑。而鐘某一方則竭盡全力希望保住他的性命。
曾女士在采訪中近乎嘶吼:“誰的命不是命啊?我女兒那么好,這么陽光,這么優秀,難道他就可以殺害我的女兒?”
![]()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但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不適用死刑。鐘某才15周歲,讓曾女士 “判處極刑” 的訴求變得格外沉重。
鐘某作案前搜索的那句“14歲殺人要承擔什么責任”,顯然是算準了“未成年”這層“保護傘”,覺得就算殺了人,也不用付出生命代價。這種明知故犯的惡意,比臨時起意的傷害更讓人不寒而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