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的日子,是被 “漫長” 與 “壓抑” 包裹的時光。沒有自由的邊界,沒有自主的選擇,連時間的流逝都變得格外緩慢。以下 7 個時間段,是所有被羈押者公認(rèn)的 “煎熬頂峰”,每一秒都在考驗著身心的極限,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能懂其中的滋味。
![]()
一、日常坐板:靜止的酷刑,磨平所有棱角
坐板是看守所每日的 “必修課”,也是最磨人的 “基礎(chǔ)訓(xùn)練”。每天固定時段,所有被羈押者必須整齊端坐于大通鋪上,雙腿并攏,腰背挺直,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目光平視前方,全程不允許交談、不允許隨意晃動,甚至連閉眼瞇一會兒都被嚴(yán)格禁止 —— 管教巡視時,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 “偷懶打盹”,便會當(dāng)場呵斥,甚至懲罰全體延長坐板時間。
這種靜坐少則幾小時,多則大半天,起初只是腰酸背痛,久而久之,雙腿發(fā)麻到失去知覺,腰背僵硬得無法彎曲,連脖頸都酸痛難忍。更折磨人的是精神上的空虛:不能看書、不能思考太多(怕被同改察覺心事),只能盯著眼前的墻壁發(fā)呆,任由時間一點點爬過,每一分鐘都像一個世紀(jì)那么漫長。有人會在心里默默數(shù)秒,有人會盯著自己的手指發(fā)呆,這種 “被迫靜止” 的酷刑,慢慢磨平所有的銳氣與棱角,只剩下麻木的堅持。
![]()
二、飲食時刻:“水上漂” 的清淡,難填的饞與慌
看守所的飲食,用 “清湯寡水” 形容毫不為過,當(dāng)季蔬菜煮成的湯,幾乎不見半點油星,被調(diào)侃為 “水上漂”—— 菜葉在清湯里浮著,沒有鹽味,沒有香氣,只能勉強(qiáng)果腹。每日三餐,飯菜由管教從監(jiān)舍門縫里遞進(jìn)來,每人一份白饅頭(或米飯)加一碗菜湯,分量夠吃卻毫無滋味,長期下來,嘴里淡得發(fā)苦,胃里空得發(fā)慌。
想改善伙食,只能靠家屬往賬戶里充值,用有限的額度(每月約 500 元)購買面包、火腿腸、榨菜等 “硬通貨”。這些在外面隨處可見的食物,在這里成了 “奢侈品”:一根火腿腸要分幾次吃,一包榨菜能拌好幾頓饅頭,每一口都吃得格外珍惜。更讓人煎熬的是,只有在每天短暫的放風(fēng)時間里,才能走出監(jiān)舍,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曬曬太陽。看著天空中自由飛過的鳥,再想想碗里的 “水上漂”,心里的落差與對自由的渴望,比饑餓更讓人難受。
![]()
三、觀看新聞:單調(diào)的重復(fù),與外界的隔閡
每天固定時間觀看《新聞聯(lián)播》,是看守所的 “必修項目”,也是被羈押者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但這份 “渠道”,更多時候是一種 “被動接受” 的煎熬:大多數(shù)時候,除了新聞,沒有其他選擇,哪怕已經(jīng)看過無數(shù)遍,哪怕對內(nèi)容毫無興趣,也必須端正坐著觀看,不能隨意走動、不能聊天。
偶爾看守所會安排播放電影或電視劇,這成了難得的 “放松時刻”,大家會格外珍惜,因為能讓時間過得快一點。但更多時候,重復(fù)的新聞節(jié)目、固定的播報語氣,只會讓人更清晰地意識到 “自己與外界脫節(jié)”—— 新聞里講的社會變化、生活瑣事,都與自己無關(guān),自己只是一個被隔絕在高墻內(nèi)的 “旁觀者”。這種 “看得見、摸不著” 的隔閡感,讓本就漫長的日子,更添了幾分煎熬。
四、夜間管理:無眠的長夜,擁擠的煎熬
看守所的夜晚,沒有黑暗的庇護(hù),只有 24 小時不熄的強(qiáng)烈白光,照亮監(jiān)舍的每一個角落。這里禁止蒙頭睡覺,所有人都睡在大通鋪上,二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間里,常常擠著三四十人,側(cè)身而眠是常態(tài),想平躺著睡幾乎是奢望。
更讓人崩潰的是 “搶床位” 的無奈:起夜上廁所后,再回到鋪位,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位置被別人占了,只能在狹小的縫隙里勉強(qiáng)擠著,甚至要站到天亮。此外,監(jiān)舍里的 “噪音” 從未停歇:磨牙聲、打鼾聲、夢話聲交織在一起,再加上幾十個人擠在一起的汗味、腳臭味,形成一股難以忍受的氣味,讓本就難以入睡的夜晚,更添了幾分折磨。很多人會睜著眼睛到天亮,在白光與噪音中,數(shù)著秒等待黎明。
![]()
五、值夜班制度:寒夜的堅守,孤獨的饑餓
看守所實行輪流值夜班制度,每個人都逃不掉。輪到值班時,無論你正在熟睡,還是剛剛瞇眼,都必須立刻起床,在監(jiān)舍里來回走動巡視,全程站立 2 小時,不允許坐著,不允許偷懶。
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節(jié),監(jiān)舍里沒有暖氣,深夜的寒氣透過窗戶滲進(jìn)來,凍得人瑟瑟發(fā)抖。長時間站立讓雙腿酸痛難忍,來回走動也擋不住刺骨的寒冷,再加上深夜的饑餓感(晚餐本就清淡,消化得快),那種孤獨、寒冷與饑餓交織的滋味,讓人倍感煎熬。值班時,只能盯著監(jiān)舍里熟睡的人群,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在漫長的寒夜里,一遍遍盼著值班時間結(jié)束,盼著能回到冰冷的鋪位上,哪怕只是瞇一會兒。
此時,家屬寄來的厚衣服就成了 “救命稻草”—— 品質(zhì)好的保暖衣、厚襪子,能在寒夜值班時帶來一絲暖意,讓這份煎熬稍微減輕一點。
![]()
六、心理壓力:深夜的思念,未來的迷茫
白天的忙碌(坐板、整理內(nèi)務(wù)、短暫勞動)能暫時麻痹神經(jīng),但到了夜深人靜之時,當(dāng)監(jiān)舍里的噪音漸漸平息,只剩下白光與呼吸聲,心理壓力便會如潮水般涌來。
被羈押者會不自覺地想起家人:想起父母的白發(fā)、愛人的笑臉、孩子的哭鬧,想起曾經(jīng)一家人圍坐吃飯的溫馨,想起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這種強(qiáng)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會讓眼淚不自覺地滑落,卻不敢出聲,只能在被子里悄悄擦拭。同時,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讓人焦慮:不知道自己的案子會怎么判,不知道要在這高墻里待多久,不知道家人會不會因為自己而受委屈,這些擔(dān)憂像石頭一樣壓在心上,讓人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睡。
七、情感缺失:渴望的支持,遙遠(yuǎn)的溫暖
在看守所這個封閉的環(huán)境里,情感支持是最稀缺的資源。沒有家人的陪伴,沒有朋友的安慰,連一句真心的關(guān)心都很難聽到。同改之間相互防備,不敢輕易透露心事,怕被利用、怕被議論,只能把所有情緒都藏在心里。
這種情感的缺失,比身體上的折磨更讓人崩潰。而家屬的支持,就是照亮這段黑暗時光的光。家屬可以定期往賬戶里充值,讓他們能買些愛吃的食物改善伙食;可以寄去厚衣服、厚襪子,幫他們抵御寒冬;更重要的是,通過微信公眾號 “誠心家信”,寄去一封封書信、一張張照片 —— 信里的家常話、照片里的家人笑臉,能讓他們感受到 “自己還被惦記著”,能讓他們在孤獨時找到慰藉,在迷茫時獲得力量。
這些看似微小的支持,卻是被羈押者堅持下去的動力。希望通過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能讓他們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化關(guān)懷,順利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