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楊陽 來源 | 頂尖廣告
商超行業最近上演著冰火兩重天。
一家中國超市賬上躺著41億現金,員工月入近萬,年休150天;另一家外資巨頭忙著下架口碑商品,品控頻出問題。
當零售業陷入瘋狂擴張的內卷時,胖東來用“反常識”的商業模式扇了山姆一記響亮的耳光。
![]()
胖東來亮出“底牌”
高調炫富看樂了
2025年中國超市調改大會的舞臺上,于東來的發言像顆深水炸彈炸懵了全場。
這位河南老板慢悠悠拋出的數據,讓臺下一眾連鎖商超高管坐立難安:
胖東來賬上有41億元現金,且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
![]()
圖源:抖音@胖東來于東來
要知道,這可是在實體零售普遍喊難的當下,相當于手握一座“現金堡壘”。
更驚人的是其增長速度:
銷售額從2022年的約70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169.64億元,兩年翻了一倍多;2025年更猛,前9個月就突破171.2億元,到10月13日已超184億元。
按這勢頭11月底就能沖200億元大關,對比同行動輒兩位數的下滑,胖東來的成績單堪稱“逆生長奇跡”。
然而,于東來本意不是為了“炫富”,反而是自爆家丑——“胖東來現在是個怪胎!。”
他坦言門店排隊擁擠,需用鐵欄桿疏導客流,無法實現理想的溫馨購物環境,但是遲早會回歸到原本的狀態。
![]()
圖源:小紅書@有學上就行
這番“凡爾賽”發言,不僅沒有讓人不適,反而贏得了網友的怒夸。
要知道,胖東來的“怪胎”現象背后其實是爆棚的人氣。在今年國慶節,胖東來在八天時間內創下了8.2億元銷售額的驚人成績。
與其他瘋狂擴張的零售商超不同,胖東來主動將年銷售額控制在200億以內,理由是“銷售額增長太快,意味著員工要加班、承擔更多壓力,這會偏離企業‘讓員工幸福’的初心”。
![]()
圖源:小紅書
這種“反增長”思維背后,是胖東來獨特的商業哲學。
于東來多次強調,企業凈利潤率控制在5%以內,剩余利潤全部用于員工福利和公益事業。
2024年集團銷售額近170億元,利潤超8億元,但員工平均月收入仍保持在9000元以上。
在胖東來,員工不只是成本,更是價值的共創者。
根據胖東來公布的2025年1-2月數據,其員工平均實發工資為9886元(稅后),店長月薪從2024年的44193元漲至78058元,漲幅高達76.7%。
![]()
圖源:微博
更讓人羨慕的是,其員工每年休假達150天以上,管理人員甚至享有近180天假期,遠超《勞動法》規定。
高福利帶來的是極強的員工歸屬感。
2025年1-7月,胖東來人員流失率僅為0.94%,7月份更是低至0.14%,遠低于零售業30%以上的平均流失率,成為全網羨慕的“神仙工作”。
對秀出41億家底的胖東來,網友只想說:
“多來點我愛看!快開到我家門口。”
![]()
![]()
![]()
![]()
有人歡喜有人愁
山姆迎來“多事之秋”
與胖東來的“人間清醒”相比,山姆最近的日子像踩了連環雷。
10月9日,上海市民王先生在線上山姆買的豬肋排,拆開就聞到一股惡臭,生產日期顯示才過兩天。
![]()
圖源:大皖新聞
更糟的是售后:山姆承認肉品有問題,卻只愿賠300元代金券,拒絕按《食品安全法》退一賠十。
律師明確表示,消費者實付77.15元,可主張1000元賠償,但山姆的強硬態度讓網友怒喊“店大欺客”。
禍不單行,10月14日又有上海網友爆料,在山姆外高橋店買的棗泥核桃蛋糕里吃出一顆帶金屬部件的牙齒狀異物。
面對質疑,客服輕飄飄一句“很驚訝,已反饋工廠”,絲毫沒提具體解決方案。
![]()
圖源:齊魯晚報
評論區里滿是消費者吐槽:“16年買過臭牛肉,當時就知道換日期”“牛排回來是臭的,只給退款”“牛肉面上層新鮮,底下都變色了”......
![]()
圖源:山姆會員商店App
曾經靠“品質溢價”吸引中產的山姆,如今成了“品控翻車重災區”。
除了品控問題,山姆的配送服務也引發爭議。
有網友拍到山姆配送員騎著電動車,車身掛滿大件貨物,堆疊得比人還高,在馬路上晃晃蕩蕩險象環生。
![]()
圖源:微博
不少人擔心安全問題,呼吁山姆為配送員配備專門的快遞車。但山姆的回應盡顯推諉,稱配送業務合作第三方物流平臺;而物流平臺則直言配送工具由騎手自備。
雙方互相甩鍋,皮球踢來踢去,沒有絲毫品牌應有的人文關懷,這種“甩手掌柜”式的態度,也側面暴露了山姆對成本的極致壓縮。
更讓會員破防的是選品策略。
有網友發現,曾經備受爭議的山姆貨架上的好麗友,轉頭就出現在好特賣,價格直接砍半。
![]()
圖源:小紅書
說好的“高端精選”突然成了“加價智商稅”,不少會員吐槽“268元年費交了個寂寞”。
曾經排隊搶麻薯的盛況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山姆會員退群潮”。
當胖東來員工在為顧客貼心服務時,山姆卻在為“臭排骨賠多少錢”與消費者拉鋸,這種對比像極了商業版的“冰與火之歌”。
![]()
商超界沒有神話
真誠才是唯一的套路
胖東來的“怪胎”與山姆的“翻車”,其實戳破了商超界的一個真相:
沒有什么商業神話,只有是否真心對待人和事。
于東來把“企業不是老板的私產,是員工幸福的載體”掛在嘴邊,他寧愿限制客流也不愿降低服務質量,這種“反擴張”思維反而筑牢了根基。
![]()
圖源: 抖音@胖東來于東來
而山姆沉迷于“中產收割機”的定位,卻忘了“高端”的核心是品控和尊重,當臭排骨和異物蛋糕接連出現,再華麗的會員體系也成了空中樓閣。
仔細看會發現,兩者的差距不在規模而在初心。
胖東來41億現金不是“摳”出來的,是員工用心服務、顧客反復消費攢出來的;山姆的會員費也不是“賺”出來的,是靠曾經的口碑積累起來的。
如今一個愁“人太多”,一個愁“雷太多”,結局早已寫在各自的經營理念里。
當行業忙著把“用戶至上”刻在海報上時,胖東來早把“尊重”裝進了購物袋。
于東來盼著早日卸下鐵欄桿,回歸溫馨浪漫的初心;而山姆該想想,如何把丟失的品控和誠意撿回來。
畢竟商超賣的不是商品,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這東西,比41億現金更難賺,也更禁不起消耗。
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話題 ,盡在【頂尖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