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一盞醇香金花茯茶,徜徉于墨韻禪心間,直觀感受烹茶掛畫這一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美學的當代重現……10月16日下午,由陜西省文化館、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西安、咸陽、渭南三市群眾藝術館與非遺保護中心聯合主辦的“墨韻禪心 烹茶掛畫——天賜之‘茯’”中國古代茶室掛畫作品展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飄香開幕。
![]()
展覽以畫為境、以茶為媒,讓觀眾領略傳統茶文化與書畫藝術的融合之美。同時,通過千年茶道這一載體,在墨韻里品讀山河,探尋中國文人畫中的精神密碼。
![]()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融合了哲學、藝術、禮儀與生活方式,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掛是在茶道環境中出現的書畫掛軸,內容與茶事活動的主題與季節相呼應。古代舉辦茶事活動時,經常布置與茶會主題相契合的書畫掛軸,即使在戶外山林中舉行茶會也時常懸掛。
![]()
“茶,是流淌于舌尖的山水;畫,是凝固在紙上的清泉。它們共同滋養著中國人的心靈與審美。茶掛正是這二者最完美的融合——不僅是茶室空間的靈魂點睛之筆,更是茶事活動中,引領我們從品飲之味升華至觀想之境的禪心指引。”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劉素紅在致辭時表示,作為連接傳統與當下的文化橋梁,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始終致力于讓非遺“活”起來。本次展覽正是希望將古老的智慧與風雅,融入當代生活,讓廣大參觀者在筆墨與茶香的交織中,深度感知非遺的魅力。
![]()
“西安、咸陽、渭南三座城市一衣帶水,不僅承載著輝煌的歷史記憶,更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深厚根基。關中這片土地,孕育了獨一無二的咸陽茯茶制作技藝。一朵朵‘金花’盛放的茯茶,曾是絲路上的‘生命之茶’‘絲路黑金’,如今更成為陜西一張閃亮的非遺名片。”咸陽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李軍在致辭中表示,茶為畫添一份人間煙火,畫為茶增一縷空靈神韻。本次展覽是一次“茶”與“畫”的千年對話,更是一次“非遺”與“生活”的美學融合。
本次展覽突破傳統靜態展陳模式,首創“可游、可聽、可品”沉浸式觀展體驗,通過“林泉高逸”“四時生機”“禪定智慧”三大主題篇章,系統展示古代茶掛精品,讓參觀者多維度感受禪意雅集。
無論是品一杯茯茶,還是賞一幅茶掛,都是在體驗一種雅致的生活方式,都在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展覽現場,清雅樂音隨步移景異——古琴聲悠遠綿長。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板胡與古箏依次奏響,為靜態書畫注入了生動的韻律。
![]()
開幕儀式后,深度對談環節開啟,專家學者圍坐在一起,共探茶文化內涵。主辦方特邀楊煥亭、董揚、陳恩惠、胡歆等專家學者,圍繞茶文化歷史、茶室空間美學與非遺保護傳承等議題展開精彩對話。學者們的分享,在古今對話中深化了觀眾對茶掛藝術與茯茶文化的理解與認知。
![]()
據悉,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10月19日、26日還將推出兩場專題活動,將邀請非遺傳承人與文化學者開展講座,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深入交流、細細品鑒這場時空對話的平臺。
![]()
本次展覽并非一次簡單的書畫陳列,更是非遺融入日常的美學雅集,讓古老的茶室掛畫走出歷史卷軸,多彩映照當代生活。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秦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