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經濟大省聚集區、最強民富之地,江浙滬屢屢代表中國與全球富庶之地做各種對比,比如舊金山灣區、加州、北歐諸國,以及日本。
當然,日本也可以抱怨一下,為什么不是江浙滬地區對標東京都市圈,王牌對王牌才更有可比性。
這樣也顯得日本的面子,更過得去一些。
江浙滬與日本的GDP、工業對比
江浙滬GDP的含金量有多高,僅蘇錫常的工業總產值就相當于日本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成以上,但制造業水平和制造業利潤,強如蘇錫常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
以2024年的GDP數據來看,江浙滬以3.95萬億美元略低于日本的4萬億美元,但隨著江浙滬的冉冉升起、日本的緩緩退落,今年大概率可以反超。人均GDP也是如此,江浙滬以2.24萬美元低于日本的人均3萬美元,1-2年內追上并反超沒有太大壓力。
真正有壓力的,是日本。
今年上海超東京,江浙滬超日本,明年就可能是北京超東京,大灣區或京津冀超日本。全球排名不斷上升的中國城市和各大都市圈都在摩拳擦掌,當日本好不容易走出被美國抽懵了的30年,接下來就是被中國反超并全面籠罩的很多很多年。
日本忙著對華投資,江浙滬民眾親測生活差距
與韓國人揪心中國企業對其優勢產業的全方面擠壓不同,底蘊更深、底牌也更多的日本,更多是心態上的難以接受,但不至于如韓國人那般幾近崩潰。
當小家子氣的韓國人還在悄悄爆買中國股票,精明的日本已經在逆勢加注投資中國。保住了“全球第一車企”名號但今年利潤暴跌的日本豐田,僅用了不到3個月就與上海敲定了雷克薩斯新能源項目的簽約、獲批與動工,迫切想要復制特斯拉在中國的傳奇故事。2025年上半年,日本對華投資同比增長近60%,制造業外資企業在華投資30強里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企業,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排名第一。看看上海、大連等城市的實際利用外資來源,份額靠前的也是日本。
并且,日本企業不滿足于只是在中國投資項目,而是積極融入中國的本土供應鏈,想要在中國市場成長為全球性企業,并以此再度攻略全球市場。事實上,該策略取得成功的日本企業已經為數不少,而且大多數正是位于江浙滬地區。
都說德國企業把自己硬生生搞成了“在中國實現工業化”,日本企業也不逞多讓,甚至融合程度還更高一些。
![]()
對于中國民眾而言,快速而感性的理解日本的生活水平,就是與江浙滬類比。上海的物價水平公認全國第一,但上海的中端超市物價都遠低于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日本全國平均價格。而江浙滬的人均購買力,早在2022年就首次追上了日本。
江浙滬的民眾是可以輕松親身體驗兩邊差距的,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出發,最快1小時55分鐘即可到達大阪關西國際機場,上海飛福岡的最短航程也只要2小時。以前北京人在紐約邊洗盤子邊學習的時候,上海人也在東京尋找機會,比如此前熱播劇《繁華》里的玲子就是典型。從居酒屋打工妹到進賢路老板娘,玲子的身份變化也是江浙滬不少打工人的進階歷程,師夷長技以制夷,發展才是硬道理。
老長三角15城才是新起點
當然,如今的江浙滬GDP超越日本并不值得太過興奮,其已經是中國集中力量發展起來的最優秀的經濟強區之一,而且至今很多細分經濟數據還遠低于日本,比如人均收入、最低工資、醫保、失業保險、住房與收入比等。
![]()
何況,日本的年度收入有相當部分來自于其海外市場的高收益,這是“出海”剛剛進入第二階段的中國企業有待補強的地方。
只有當老長三角15城的GDP超越日本全國,成為東亞地區無可爭議的經濟第一區,才值得小小慶祝,并帶動更多的中國城市和都市圈繼續追趕,艱巨的任務還有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