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周沖
秋日,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門市,50余萬畝公益林如綠色飄帶纏繞戈壁。如今,當地以林長制織密責任網,以林業改革激活內生動力,讓護林人從“腿勤巡護”轉向“精準履職”,昔日風沙之地正崛起守護絲綢之路的生態屏障。
“過去巡林靠本子記,現在拍張照10分鐘就能反饋隱患!”在青山公益林區,護林員朱麗娟手持終端演示“智慧護林”操作。這一變化源于玉門市林長制的全面落地——當地構建市、鄉、村三級林長責任體系,將公益林劃分為12個網格,明確市級林長統籌、鄉鎮林長督戰、村級林長駐點的“三級聯動”機制,同步搭建數字化平臺,實現巡護路線、監測重點、應急流程“一網通管”。今年以來,各級林長累計巡林40余次,解決圍欄修復、防火通道建設等問題6項,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為破解管護力量薄弱、專業水平不足難題,玉門市將林業改革重點聚焦“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定向招聘,當地配齊72名護林員,實現“每6000畝1名護林員”的標準配置;聯合酒泉市林科所等專業機構開展“護林員技能提升工程”,培訓病蟲害防治、防火器材使用等實用技能,讓“土專家”變身“技術能手”。“現在不僅能辨蟲害,還能教農戶種沙生作物!”護林員張思敏的話,道出了護林人從“守林”到“生態管家”的角色升級。
如今,玉門的生態保護正從“被動管護”走向“主動共建”。當地建立“林長+警長”聯動機制,全年聯合執法12次;推廣“林長+網格員+護林員”共管模式,鼓勵村民參與林下經濟;試點檉柳平茬復壯、胡楊種群優化等科研項目,為干旱區生態修復提供“玉門方案”。數據顯示,公益林區植被長勢持續向好,風沙天氣明顯減少,這道阻擋騰格里沙漠的“綠色長城”正越筑越牢。
“守護樹木,就是守護玉門的生態根脈。”第三代護林人俞春元的話,道出了所有護林人的心聲。在林長制與林改的雙輪驅動下,玉門正以堅守與創新,書寫著戈壁灘上的綠色新篇。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