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從江寧石塘的清潤到溧水環山河的靈秀,從高淳“國際慢城”的悠然到浦口區象山湖水庫的澄澈……一個個生態小流域串聯起南京的綠意,繪就一幅宜居宜游的生態畫卷。11月7日,南京市水務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南京市水務局農村水利處處長丁鳴鳴詳細介紹了南京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成效。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共有306個小流域,目前已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106個,市均覆蓋率39.8%。
南京歷史文化悠久,是一座融山水城林為一體的生態園林城市,其地處長江中下游,土地總面積6587平方公里。從歷年的監測數據分析,南京“水土流失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水土流失狀況持續改善,水土保持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生態質量穩中向好。
什么叫小流域?丁鳴鳴介紹,小流域通常是指集水面積較小的流域或溝道,它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基本組織單位。其中,水域面積大于80%、城鎮開發邊界占比>50%等兩類小流域不適宜創建生態清潔小流域。“目前,全省劃分為3510個小流域,其中適宜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數量3101個。南京劃分為306個小流域,其中適宜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266個。”
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是新時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作為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模式,通過協調山水林田路村等要素,實現水土流失防治、水質改善和生態系統構建的協同目標。根據資源稟賦與發展需求,生態清潔小流域分為四類:聚焦河流源頭、水源地的“水源保護型”,立足人口聚集區、提升居住品質的“生態宜居型”,依托旅游資源、發展休閑經濟的“休閑旅游型”,結合特色產業、促進綠色增收的“綠色產業型”。
近年來,南京建成106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江寧石塘、溧水環山河、高淳“國際慢城”、浦口區瓦殿沖、六合區河王壩等5條小流域榮獲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稱號;江寧區礦坑公園、浦口區象山湖水庫榮獲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稱號,江寧區在2023年榮獲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稱號,南京水土流失總體狀況已得到有效控制,得到水利部、省水利廳的高度肯定,2022年南京市水務局農村水利處(南京市水土保持辦公室)獲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丁鳴鳴表示,南京市水務局緊扣美麗鄉村建設指標體系,全面調研摸排,建立任務清單,明確2025年新建生態清潔小流域30余條,聯合城管、衛健等部門協同推進,預計今年南京生態清潔小流域覆蓋率將超50%。下一步,南京將繼續搶抓機遇,在深化治理上再發力,推動小流域治理從“達標”向“優質”升級;在長效機制上再創新,鞏固治理成果,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在融合發展上再突破,更深層次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