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制下的ASML:短期“不慌”難掩長期隱憂…
稀土管制落地,全球供應鏈迎強震
2025 年 10 月,中國商務部接連發布兩項公告,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履行防擴散義務為由,強化稀土相關物項與技術的出口管制。其中備受矚目的是,自 12 月 1 日起,含中國來源稀土成分超 0.1% 的產品,無論境內外制造均需申請出口許可證,鈥、銩、鐿等關鍵元素被明確納入管控。這一被外界稱為 “精準管控” 的政策,正迅速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引發漣漪,而光刻機巨頭 ASML 首當其沖。
![]()
稀土被喻為 “工業維生素”,其獨特的磁、光、電性能是高端制造的剛需。對 ASML 而言,釹是光刻機精密磁體的核心原料,鈥、銩則用于激光器與光學檢測組件,單臺 EUV 光刻機雖稀土消耗量有限,但上游供應鏈中數十個關鍵部件均依賴這類材料。中國占據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分離提純產能,這種供應鏈依賴性讓 ASML 的生產命脈與中國政策緊密相連。
![]()
ASML 短期 “托底”,庫存牌能打多久?
面對政策沖擊,ASML 首席財務官 Roger Dassen 表現出罕見的 “鎮定”,公開宣稱公司已提前備足庫存,憑借生產周期靈活性可應對短期中斷,且利用生效前的一個多月窗口期加緊囤貨,“不會因稀土問題被迫停產”。
![]()
這一表態看似底氣十足,實則暴露了短期應對的局限性 —— 光刻機生產周期長達 18 個月,現有庫存僅能覆蓋數個月的原材料消耗,而關鍵稀土磁體等組件的備貨周期更是長達半年以上。
![]()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同步實施的稀土技術管制已即日起生效,涵蓋開采、冶煉、磁材制造等全鏈條技術,這意味著 ASML 即便尋求替代來源,也難以繞開中國的技術壁壘。目前全球尚無其他國家能實現稀土的高效提純與深加工,ASML 的 “囤貨策略” 本質上只是延緩風險,而非解決問題。
雙重壓力顯現,巨頭陷入戰略困局
比稀土斷供更棘手的是,ASML 正遭遇 “市場需求下滑 + 供應鏈受限” 的雙重擠壓。數據顯示,2025 年一季度 ASML 中國大陸收入占比已從 2024 年的 36% 降至 27%,新接訂單量較市場預期少近 10 億歐元。究其原因,中國國產光刻機技術突破使得國內客戶備貨需求減弱,ASML 首席執行官已預判 2026 年中國市場銷售額將顯著下滑。
![]()
這種需求端的萎縮,讓 ASML 的供應鏈應對更顯被動。以往可通過擴大產能分攤成本的策略失效,而稀土管制帶來的原材料漲價壓力,將進一步侵蝕其 52% 左右的毛利率。更嚴峻的是,若許可證申請出現延遲,即便庫存未耗盡,上游組件供應商也可能率先停擺,形成 “斷鏈傳導效應”。
供應鏈重構,全球產業迎深刻調整
ASML 的困境折射出全球高科技產業鏈的深層矛盾:既高度依賴中國的戰略資源供給,又在技術領域設置壁壘。中國此次管制并非 “封鎖”,而是明確區分了用途 —— 人道主義需求可豁免許可,民用合規貿易予以支持,僅對軍事等敏感領域嚴格限制。這種精準施策,既維護了國家安全,也為合規企業預留了調整空間。
![]()
對 ASML 而言,短期的 “不慌” 難以掩蓋長期戰略短板。唯有加快供應鏈多元化布局,與中國建立更深度的合規合作,才能化解稀土依賴風險。而這場稀土管制引發的產業震動,或許將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重構的催化劑,推動各國在資源安全與技術合作之間尋找新的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