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敢信,1.5萬元就能讓一個科技獨角獸破產!
9月,中智行被申請破產清算,消息一出引起了一片嘩然。
可能很多人對中智行并不熟悉,但它的創始人王勁,曾經的百度副總裁卻是為大家所熟知的。
他可以說是在中國自動駕駛領域,屬于“祖師爺”級別的人物,而中智行就是他的“親兒子”。
王勁搞技術出身,在谷歌、eBay、阿里巴巴都曾擔任要職,也就是說無論技術、人脈、資源都是頂級的。
那他創建的公司為什么最終還是沒能保住?
![]()
王勁曾說:“自動駕駛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
只可惜他跑錯了路!
![]()
可以說王勁前半生的經歷是讓人羨慕不已的,他在谷歌、eBay、阿里巴巴都擔任過要職,甚至在E-Loan、Informix、甲骨文等美國多家公司也都上過班,因此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2010年,他迎來了人生中的契機,開始加入百度,并于3年后當上了技術副總裁。
不過最讓他名聲大噪的是,2015年,他為百度創立了專門研發自動駕駛的部門,并滿懷信心地認為3年就可以商用,5年就可以量產。
只是王勁將百度自動駕駛的未來想得過于簡單了。
![]()
他曾經試圖將百度無人車業務從公司拆分出來,單獨對外融資,當時估值達到10億美元。
可是該計劃并沒有獲得百度的批準,并且百度隨后成立了智能駕駛事業群組,并將所有相關的工作都交給了新任COO陸奇管理。
最終2017年,王勁離開了這個工作了7年的地方,不過1個月后在美國硅谷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景馳科技,專門針對無人車的研發,他認為自己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了。
景馳也不負眾望,只用了兩個半月就獲得了加州DMV路測牌照;五個月零5天,完成了通勤路測。
當時的景馳在無人車領域真的是NO.1的存在,由此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成功融資3000萬美元,緊接著將開啟高達1億美元的A輪融資,真是妥妥地贏在了起跑線。
![]()
但之后發生了一件事,將王勁在美國的創業理想擊得粉碎。
同年年底,百度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一紙訴狀將王勁以及景馳科技告上了法庭,并要求賠償5000萬元。
王勁卻并沒有被起訴嚇到,他認為將自動駕駛的技術進一步完善才是最重要的。
投資人卻不這么想,畢竟不能讓一個初創的公司處于不確定的危險環境中。
于是第二年,王勁遺憾地離開了自己創辦的景馳科技。
然而,王勁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做自動駕駛的夢想。
2018年6月,王勁用1.5億元人民幣在南京注冊了中智行。
好在王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和思路絕對是處于最前沿的,因此很多資本和公司依舊很看好他,認為第一次的失敗只是運氣不好罷了。
不過,王勁這次的選擇堪稱是在豪賭。
![]()
自動駕駛行業分為兩條發展路線,一條是單車智能,就是讓車通過搭載高性能的傳感器和車載計算平臺,使車自己感知路況,從而做出行駛判斷。
特斯拉、國內的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等企業,都走的是單車智能的路線。
而另一條就是車路協同,也就是讓路燈、紅綠燈、基站一起“長眼睛”,車只要“聽路”就行駛。
但是,這樣一來就需要政府、運營商、車企、芯片廠一起發力,也就是車企不僅要負責研究自動駕駛系統,還要想辦法協調所有的這些關系,等于是每一公里都是錢,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王勁卻固執地認為,必須通過車路協同的方式,才能達到絕對領先的效果。
![]()
然而商業的本質就是追逐利潤最大化,最終王勁的技術理想終究沒能經受住殘酷的商業拷問。
其實,中智行一共獲得過4輪、至少數億元的融資。
可車路協同的商業閉環一直跑不通。單車智能可以賣給車企,按輛收錢;車路協同卻必須等路修完、政府驗收、運營分成,這樣的話商業回報周期就很長。
而且據王勁估算,鋪設1公里路段的成本高達35萬元,加上中智行的研發投入一直很高,僅2021—2023年,年度研發費用一直在2億元以上,是營收的6倍多。
![]()
面對這種只燒錢不盈利的模式,投資人并不傻,于是2023年3月最后一輪融資到賬后,就再也沒有新的資金注入了。
本來中智行曾經也有過扭轉局面的機會,但王勁沒有給公司任何自救的機會。
2021年,王勁任職天翼交通的總經理期間,始終堅持集權化的管理模式,所有的事務必須由他一人說了算,從而導致拒絕了很多大股東引入的商業訂單。
不僅如此,當中智行團隊接觸到校園、園區等相對封閉場景的車路協同商機時,王勁卻看不上這些“小項目”,認為做這些項目沒有意義,堅持要直接打造“智慧城市”。
在這種獨斷集權的管理風格之下,中智行不僅錯過了很多自救的機會,公司的人才也在大量流失。
從中智行初創期的張振林、劉少山,到后來的多名高管相繼離職,中智行最終陷入“家族作坊”模式的困境。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王勁想做的似乎也不是讓公司怎么活下去,而是達成他想要的技術尖峰。因為只要技術達到極致,就一定會有人買單的。
![]()
就這樣2023年~2024年,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拖欠工資租金、項目停擺、供應商上門討債等各種問題開始不斷出現了。
終于去年8月,王勁卸任公司法人,由張水生接任,而此人之前與公司毫無關聯。
據悉,中智行從去年10月開始多次成為被執行人,歷史被執行總金額達4732.8萬元。
最終今年8月,由于還不起15000元的勞動仲裁款,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的一紙破產清算決定書,使中智行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擁有無限前景的科技獨角獸中智行,就草草地結束了一切。
正是由于王勁太執著于技術理想主義,才使中智行一次次錯過自救的機會,最終走上了破產的道路。
![]()
實際上,倒下的不止中智行一家。
今年以來,很多智駕企業都處于“水深火熱”的困境中。
就像估值曾超過90億元的清研微視已步入破產清算程序;縱目科技三次IPO失敗后,資金鏈斷裂,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也已從納斯達克退市。
而且,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自動駕駛領域融資額同比暴跌58%,其中L4級以上項目融資占比驟降了33個百分點。曾經估值超800億美元的Waymo估值縮水至320億美元,國內頭部企業小鵬自動駕駛部門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員工。
現在很多投資人對這個領域的熱度在減少,更多地將投資從看賽道轉向了看盈利,自動駕駛公司只有給出清晰的盈利時間表,才能說服投資人繼續承受高昂的研發資金與持續的虧損。
![]()
即使是選擇單車智能路線的企業,也面臨巨大挑戰,目前尚無自動駕駛公司實現盈利。
據統計自2023年12月以來,國內已有超過10家自動駕駛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遺憾的是,從10家主流自動駕駛企業發布的2025半年報可以看到,目前只有2家實現盈利,仍有8家處于虧損狀態中。
如今,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洗牌階段,行業格局趨于穩固,新企業很難再有機會,如果這時候還在繼續依靠融資來做技術,摸索道路,恐怕行不通了。
但現在的行業寒冬并不意味著終結,能活下來的企業將來才能擁有巨大的自動駕駛的市場,因此很多企業為了能生存下去都開始調整。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企業放棄一味追求技術先進的思路,開始重視讓技術能夠真正落地,以此產生商業上的盈利。
畢竟,像L2級輔助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大規模應用,L3級系統也開始應用在量產車上,而王勁所研發的L4級自動駕駛市場化時間還無法確定,所以盈利也就是未知數了。
![]()
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風云人物,王勁最終以這樣的方式黯然收場,令人唏噓不已。
中智行的破產,并不代表是車路協同路線的結束。這件事給所有的創業者一個警示,在改變世界之前,先要學會如何在現實中生存。
畢竟在自動駕駛的比賽中,現在已經不是比誰跑得快了,而是看誰擁有自動造血的本事,也只有這樣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參考資料:
1.上觀新聞《該重新定義的,是車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 鋒面評論》
2.超電實驗室《又有L4企業倒下,“自動駕駛第一人”也翻車了》
3.新街派 生活報《百度前高級副總裁王勁創業失敗,自動駕駛公司進入破產程序…》
作者:京溪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