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為《大美界》原創
作者 |崔志強
一紙新規定生死,醫美營銷玩法徹底顛覆。
8月的第一天(星期五),網信辦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在臨近下班之際,毫無預兆地發布了《關于規范“自媒體”醫療科普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圖片來源:網信中國官方公眾號
這份僅2051字的文件,如同精準的手術刀,幾乎每一句話都劃定了包括醫美在內的醫療科普內容的合規生死線,瞬間在行業內掀起巨浪。
1
監管亮劍
四招直擊醫美流量“命門”
字字如刀,刀刀見血。
通讀全文后,《大美界》發現通知對醫美內容生產的關鍵環節劃出多條紅線。
首先,是來源強制標注。AI生成的醫美案例效果圖、引用的舊聞舊事、分享的個人體驗等內容,必須明確標注信息來源或生成標識。以往常見的模糊處理、暗示權威性的手法將失效。
再者,是“科普外衣”下的廣告被禁。通知明確禁止以“分享健康知識”“科普變美原理”為名,變相發布醫美項目、藥品、器械廣告。更嚴禁在同一頁面或同時出現商品鏈接、聯系方式等導流信息。醫美機構慣用的“軟文種草+即時轉化”模式遭遇精準打擊。
然后,是嚴打“網紅醫生”亂象。新規將矛頭直指行業痛點,明確清理“無底線蹭流量打造‘網紅醫生’”“編造健康故事售賣商品或藥品”“假冒醫生身份開展科普”“為售賣保健品鼓動拒絕就醫”等行為。對違規賬號將采取取消互動、清粉、取消營利、禁言直至關閉賬號等梯度處罰。
接著是認證透明化。對于通過認證的賬號(如持證醫生、護士),平臺需在其主頁顯著位置清晰展示執業證書信息(如醫師執業證、護士執業證)、所屬醫院/機構科室全稱、在職狀態,以及簽約MCN機構名稱。求美者可一鍵識別創作者的真實專業背景。
最后,是資質穿透核查。平臺需對認證材料進行嚴格核驗,通過官方渠道核查執業信息真偽。對“同一科室認證人數遠超常規”等可疑情況重點排查,嚴防“掛證”行為。
此次政策幾乎是對醫美自媒體內容生態進行了一次拳拳到肉的監管。
這意味著,短期內,大量無資質的醫美內容創作者和營銷號將被清退,機構依賴的低成本內容獲客渠道收窄,營銷成本必然上升。MCN機構需快速調整合作醫生資源,協助合規認證。
同時,平臺審核升級,責任加重。X音、X書、X博等內容平臺需投入巨大資源升級審核機制,嚴格履行資質核驗、信息標注審查、違規內容清理等責任,監管壓力劇增。
而這背后的核心邏輯,則源于為行業發展糾偏。
2
求美者的眼淚
澆不滅造假的“野火”
行業苦“虛假營銷”久矣。
求美者斥資十幾萬做眼部手術,換來的卻是雙眼無法閉合、局部凹陷;直播間里吹噓“能夠解決肌膚20多種問題”,背后卻是功效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欺詐。近年來,醫美違法違規宣傳屢禁不止。而這些被報道的案例,僅是冰山一角。
更令人憂心的是,造假技術正借助AI急速“進化”:從過去粗糙的P圖,到動態視頻級的AI換臉,一部手機幾分鐘就能生成“完美”的整形效果對比,虛假案例的批量化生產早已形成產業鏈,“一針不打,全程化妝”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
不僅內容造假十分成熟,運營造假同樣爐火純青。
在X書上,造假團隊以“素人分享”的生活化包裝降低用戶防備,實則是精心策劃的種草筆記和留言互動;X音方面,利用短視頻的視覺沖擊力制造“震撼效果”,AI換臉視頻大行其道,投流更是有章有法;X博里,依靠話題營銷和KOL背書,構建虛假“權威”,然后靠大號引流、小號互動造勢。
自媒體里泛濫的醫美虛假宣傳,借助平臺的算法,為求美者編織出真假難辨的“信息繭房”,導致求美者產生認知誤差,降低了風險意識和抬高了效果預期,最終埋下巨大醫患糾紛隱患。
也因此,行業亂象頻發。
如頭部主播土豆Fancy翻車:其力推的“宸山醫療”多地分店突然倒閉,消費者退款無門、修復無望,僅被提供轉院或少量退款方案,引發集體維權。
又如網紅雪梨合作機構陷“資質門”:直播間推薦的“優利沃斯齒科”竟以牙科名義違規開展醫美項目,醫生資質成謎。消費者投訴效果貨不對板,更被誘導線下進行高價額外消費。
針對此,去年《焦點訪談》就一針見血質問“醫美直播,帶貨還是帶禍?”,直接逼停全網醫美直播帶貨。層層亂象,正是今日包括醫美在內醫療自媒體監管重錘落地的前奏。
當造假成為“潛規則”,醫美行業的信任基石早已被蛀空崩塌。
3
內容生產戴上“緊箍咒”
擦邊球將無處遁形
彌合信任,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此次四部門新規以雷霆之勢,為混亂的醫美內容生態劃下清晰紅線。盡管會帶來短期陣痛,但也將加速行業凈化與價值回歸。
行業未來走向,脈絡已漸清晰:
一是“良幣驅逐劣幣”加速。過去以造假吸引求美者的“黑醫美”及尾部不合規機構將加速出清。具備品牌公信力、完善治理體系的機構將贏得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醫美作為消費升級的長坡厚雪賽道,需求仍在增長,供給側凈化將降低消費者選擇成本,利好正規軍。
二是垂直化、精細化運營成王道。重監管下,如何讓求美者能記住品牌并提升專業形象,對于大多數醫美機構而言是要告別“大而全”,聚焦核心能力與特色品類,如抗衰、光電,做深做透,建立專業壁壘和用戶心智。
三是“真·醫生”IP價值凸顯。高昂且低效的流量采買模式難以為繼。擁有真實技術實力與個人品牌的“明星醫生”,將成為機構最核心的資產和流量入口。在合規浪潮下,醫生的價值終將回歸,好醫生才是機構不倒的“金字招牌”。
四是產業鏈專業化分工深化:合規營銷、培訓服務等環節將走向專業化與標準化,催生新的市場機遇。一些平臺型公司,如互聯網大廠的醫美業務,通過規范化標準及其生態支持,在降低信息差、保障正品和服務方面,價值將更加凸顯。
網信辦等四部門這一紙自媒體宣傳的“生死狀”,看似嚴苛,實則是為深陷虛假流量泥潭的醫美行業刮骨療毒。
它迫使所有從業者正視:在“醫美”二字里,“醫”是根基,專業、真實、合規是生命線。
短期陣痛不可避免,但陣痛之后,劣質供給將被驅離,競爭回歸本質——比拼的是真實的醫療技術、透明的信息傳遞與可靠的醫療服務。
附錄:《通知》全文 來源于網信中國官方公眾號
![]()
《大美界》致力為美業人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我們非常重視您的反饋,如果你有關心的話題,以及針對本文的想法建議,歡迎給我們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