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周末、長假落下帷幕,您是否感覺身心仍停留在假期的節奏里?對于返校的學子,這種感覺可能尤為明顯——清晨的鬧鐘顯得格外急促,課堂上思緒難以聚焦,面對課本心生抗拒,或是心頭縈繞著說不清的煩悶與悵惘。這不僅是學生的困擾,也是職場人士面臨的挑戰: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渙散、對工作產生莫名的抵觸情緒。這或許是“節后綜合征”發出的信號。
什么是“節后綜合征”?
長假后,出現失眠、疲乏無力、精力不集中、情緒不太好等現象,甚至有些人會感覺心慌胸悶,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這就是“節后綜合征”。通常出現在假期結束后的1-2周內,具體有哪些癥狀?
軀體癥狀:疲倦、失眠、昏昏欲睡、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
消化道癥狀:胃口欠佳、腹脹、腹瀉、便秘等;
精神癥狀:難以集中精神工作,甚至焦慮、空虛,容易發怒等。
四招助你平穩過渡,滿血復活
第一招:循序漸進,重啟生物鐘
睡眠調整:睡前2小時遠離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可用溫水泡腳15-30分鐘至微微出汗,助您放松入睡。
光照喚醒:早晨起床后,盡快接觸15分鐘自然陽光,能有效幫助調節紊亂的生物鐘,提升白天的清醒度。
![]()
第二招:清淡飲食,為腸胃“減負”
假期的大魚大肉容易加重腸胃負擔。節后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食用新鮮蔬果,保證充足飲水,減少高糖、高油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讓身體內部環境恢復平衡。
![]()
第三招:科學運動,喚醒身體活力
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鐘,能有效提升體能,驅散疲憊。
力量與柔韌訓練:結合一些力量訓練(如俯臥撐、深蹲)和柔韌性練習(如瑜伽、拉伸),能更好地恢復體能,緩解肌肉緊張。注意運動前后要充分熱身和拉伸。
第四招:積極心理調適,找回掌控感
接納與認知:首先接納自己的“不在狀態”,認識到這是正常現象,無需過度自責。
目標分解:將返崗后的任務列成清單,從簡單、易完成的事項入手,分步完成,逐步找回對工作和學習的掌控感。學生可制定循序漸進的學習計劃,從簡單的預習、整理筆記開始,安排適度的娛樂時間,避免從完全放松到嚴格管束的劇烈轉變。
尋找情緒出口:主動與家人朋友傾訴,或通過聽音樂、寫日記等方式釋放壓力,避免情緒積壓。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負面情緒持續兩周以上且無好轉,甚至加重,應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
節后綜合征不是意志力的缺陷,而是身心需要緩沖的正常信號。無論是重返課堂的學子還是回歸職場的您,這都是生活節奏轉換中的自然過程。當我們學會用規律的作息滋養身體,用均衡的飲食喚醒活力,用適當的運動釋放壓力,用平和的心態面對挑戰,我們就能更快地擺脫不適,重新投入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工作與學習。
聲明
來源:科普中國、科普安順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