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怎么說來著?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話擱在許家印身上,簡直是量身定做。就在最近,香港高等法院的一記驚雷,把許老板和他一家子精心謀劃近十年的“諾亞方舟”計劃,直接劈成了柴火。
這場大戲的信息量,大到能把人腦袋撐爆。法院一紙判決,授權恒大的清盤人,全面接管許家印家族在全球范圍內的資產,并且同步下達了“全球禁制令”,直接凍結了他名下價值高達77億美元(約合550億人民幣)的資產。你沒看錯,這回不是針對恒大公司這個空殼子,而是直接穿透到了許家印個人和他整個家族!
![]()
還記得那個坊間傳聞嗎?說是一個算命先生早就看過許家印的面相,斷言他“晚年破局、富貴難守”。當年恒大烈火烹油、花團錦簇的時候,這話誰聽了都當是個天大的笑話,現在回頭看,簡直是一語成讖。
當初為了保住家業,許家印的算盤打得噼啪響。他給自己留了三重保護,層層加固,自以為滴水不漏。
第一重保護,就是那個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離岸家族信托”。
早在2019年,恒大2.4萬億的債務黑洞已經深不見底的時候,許家印夫婦就悄悄在美國設立了一個高達23億美元的家族信托。錢是哪來的?絕大部分就是從2009年到2022年,他們倆從恒大瘋狂分紅套現的500多億里來的。這些錢通過BVI、開曼群島的各種離岸公司,一層一層地像套娃一樣轉出去,最終注入這個信托。
信托設計得那叫一個精巧:指定兩個兒子當受益人,大兒子許智健每年只能花利息,動不了本金,本金要留給孫子輩。按美元每年4-5%的利息算,這筆錢現在差不多滾到了200億人民幣,相當于子子孫孫一天啥也不干,就有幾百萬的利息進賬。他以為,錢進了信托這個“保險箱”,就跟自己徹底隔離了,哪怕公司破產、自己坐牢,債主、法院,甚至大羅神仙都動不了分毫。
![]()
第二重保護,叫“技術性離婚”。
2023年8月,恒大一紙公告,悄悄把丁玉梅的稱呼從“許太太”改成了“丁女士”。這招賈躍亭也玩過。目的很明確,在財務上切割,丁玉梅揣著分走的幾百億資產跑到國外,留下許家印一個人在國內“扛雷”。他心里想的估計是:犧牲我一個,幸福一家人,我在這邊踩縫紉機,老婆兒子在國外當富家翁,這買賣劃算!
![]()
第三重保護,就是死不開口。
去年香港法院就給他下過披露令,要求他7天內申報所有超過5萬港元的資產,境內境外的、自己名下的、別人代持的,都得交代清楚。結果呢?耗了9個多月,許家印愣是一個字沒吐,一個賬戶都沒交代。他為什么這么橫?因為他覺得錢早就安全了,你們能奈我何?
然而,他千算萬算,沒算到香港法院這次請來的清盤人,堪稱“中國最強清盤人組合”。一個是黃詠詩,著名析產大師,主持過賭王何鴻燊家族的遺產糾紛;另一個是杜艾迪,曾是雷曼兄弟亞洲業務的首席清算人。這兩個人,可不是吃素的。
他們拿著放大鏡一查,許家印所有的“小聰明”瞬間變成了“鐵證”。
![]()
首先,那個23億美元的信托,直接被“擊穿”了。
香港法院用的是英美法系里最經典的幾大原則,招招致命。
第一刀叫“實質重于形式”。法官說了,不管你法律文件寫得多花哨,我們就看這錢到底誰說了算。結果一查,許家印雖然名義上把資產轉給了信托,但投資怎么搞、受益人換不換,這些核心控制權還牢牢攥在他自己手里。那個信托公司,說白了就是個傀儡。法官的原話大概意思是,你這哪是信托啊?分明就是你的私人小金庫,左手倒右手,把我們當傻子耍呢?
第二刀叫“欺詐性轉移”。這是最狠的一刀。法院往前翻賬本,發現恒大早在2017年就已經出現了系統性的財務造假,財務黑洞已經深不可測。你許家印作為老板,會不知道公司快完蛋了?明知要爆雷,你還在2019年火急火燎地把巨額資產往外轉,這不是惡意逃債是什么?說白了,以欺詐債權人為目的成立的信托,法院有權直接判定無效!
第三刀,也是最根本的一條,“債權人保護優先”。尤其是在這種涉及幾百萬普通購房者血汗錢的大規模債務危機里,法律必須優先保護那些被欠薪、欠房款的普通人,而不是讓你這個始作俑者用信托給家人保留巨額財富。
這三刀下去,許家印那道自以為牢不可破的財富防火墻,瞬間就成了紙糊的。
![]()
緊接著,那場“技術性離婚”的鬧劇,也被撕下了偽裝。
法院直接認定,許家印和丁玉梅的離婚,“缺乏真實情感破裂的基礎,具有顯著的避債動機”,和設立信托一樣,都是逃債策略的一部分。以前大家雖然都知道是假的,但苦于沒有法律依據。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這個認定,就意味著丁玉梅通過離婚拿走的錢,包括那427億,全都是非法的,都得追回來!這下,丁玉梅的海外財富王國也走到了盡頭。
清盤人拿著香港的判決,立馬啟動了“全球資產追索行動”。倫敦、紐約、開曼、BVI……一場席卷全球的風暴開始了。許家印和丁玉梅藏在全世界的豪宅、私人飛機、游艇、豪車,全都被一一揪了出來。
比如,丁玉梅在倫敦海德公園旁邊那套價值20多億的超級豪宅,有45個臥室,之前是通過“重慶李嘉誠”張松橋的手買的,現在也被證實實際主人就是許家。還有那兩輛勞斯萊斯幻影,一輛內地牌照“粵A98888”,一輛香港牌照“HD3333”,3333正好是當年恒大的股票代碼,連耍酷都帶著公司的印記,如今全都被扣了。
丁玉梅更是深陷泥潭。她名下的資產被全球凍結后,英國法院裁定,她每月只能領取2萬英鎊(約18.6萬人民幣)作為生活費。這錢對普通人是天價,但對一個揮霍慣了的人來說,簡直是從天堂掉進了地獄。有媒體扒出來,丁玉梅之前不到一年就揮霍掉2800多萬,請保姆一個月30萬,連家里的狗戴的項鏈都值80萬。現在這點生活費,恐怕連律師費都不夠付。
![]()
更具戲劇性的是,丁玉梅之前還反手把自己的小兒子許騰鶴告上法庭,追討10億港幣的“欠款”。這出母子反目的戲碼,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想把兒子名下的資產也變成自己的“債權”,好在清算時優先分配。現在看來,這些小伎倆都成了笑話。
整個故事,小孩沒娘,說來話長。許家印打拼一輩子,攢了一輩子,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他那個“把球隊留給人民,把債務留給銀行,把財富留給了前妻,把縫紉機留給了自己”的段子,現在看來,連“把財富留給前妻”這一條都落空了。
![]()
這場鬧劇,給所有富人都上了一堂代價高昂的法治課:
跨境避債的時代,結束了。以前總有人覺得,錢一出海,搞個離岸信托,就進了絕對安全的保險箱。許家印的案例用550億的代價告訴你:想多了。“離岸”不等于“法外”,“信托”也不是萬能的“保險箱”。全球司法聯動越來越緊密,香港判決,英國執行,美國法院也能配合調查。你在這邊欠了老百姓的血汗錢,跑到天涯海角,資產照樣給你凍上。
誠信經營,才是對資產最好的保護。真正能站得住腳的財富規劃,前提都一樣:錢必須是干干凈凈的,必須在公司健康的時候布局,必須是真正的放手,最關鍵的是,你不能欠著老百姓的錢,還想著給自己家人留后路。靠鉆法律空子、財務造假這種“小聰明”,終究保不住財富。
![]()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不知道多年以后,兩鬢蒼蒼的許家印在牢里回首往事,會不會想起當年在舞陽鋼鐵廠,和丁玉梅一同躺在深圳逼仄的地板上,幻想著同一個安穩未來的那個夜晚。
別了,許老板!也別了,那個曾經充滿浮華、喧囂與騷動的時代!資本的游戲可以結束,但正義的清算,永不謝幕。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我,記得“標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