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商務部發布反制公告:將韓國韓華海洋株式會社旗下5家美國子公司列入清單,禁止境內組織與個人與其開展交易。消息一出,韓華海洋股價單日暴跌超8%,不少人困惑:中美產業博弈,為何韓國企業會被卷入?
![]()
答案藏在美國子公司里。這家企業前身是韓國大宇造船海洋,2022年被韓華集團收購后,美國凱雷集團等私募資本通過股權滲透持有約12%股份,使其成為深度綁定美國戰略的產業節點。此次制裁絕非針對韓國本土,而是因其美子公司不僅向美方泄露中國造船業供應鏈核心數據,協助推進對華301調查,更深度參與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配套建造與艦艇維修,僅瀕海戰斗艦維修任務就占其業務的30%,實質成了美打壓中國產業的工具。
![]()
從產業背景看,這更是對美國造船業復興計劃的精準打擊。克拉克森航運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造船完工量中,美國占比僅0.8%,其海上霸權裝備維護高度依賴日韓,日韓合計占據全球32%的造船份額,尤其在高端船舶領域優勢顯著。為此,美國通過《船舶基礎設施法案》劃撥1500億美元,試圖通過對非美建造商船征收10%入港附加費,轉移全球造船訂單至日韓,重振本土產業。但美國造船業的衰落早已顯露:2021年在南海撞山的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原計劃18個月修復,如今工期已延至2026財年;杜魯門號航母曾因維修能力不足滯留港口8個月。此次制裁直接切斷美借助韓企補短板的關鍵路徑,失去韓華海洋公司的支撐,美國不僅新艦建造受阻,現有艦艇維修積壓問題更會加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