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于天地,然后能興禮樂也。論倫無患,樂之情也;欣喜歡愛,樂之官也。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若夫禮樂之施于金石,越于聲音,用于宗廟社稷,事于山川鬼神,則此所以與民同也。
![]()
音樂是為了維護天地間的和諧,禮儀是為了維持天地間的秩序,萬物和諧相處,所以他們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生長,彼此之間有秩序的生長,所以才能夠有相應的差異。
音樂是模仿萬物天生的聲音制作的,禮儀是根據事物生長的時節制作的,制作的禮儀太過繁瑣,大眾的生活就不能夠符合時節,因此便會出亂,制作的音樂過于雜亂,百姓不能夠調和心情,便會極其暴躁。
只有先明白天地運行的規律,然后才能夠制作相信的禮樂制度,按照音符順序進行演奏,這是音樂的內在要求,聽音樂表現出的高興快樂,這是音樂的外在表現。
中正沒有雜亂是禮的內在要求,行禮是表現的莊敬恭順這是禮的外在表現,如果將禮樂配合相應的工具進行演奏,表現出更加和諧的聲音,用來當做祭祀祖先的儀式和祭祀鬼神的儀式,那么當這些規則確立的時候,百姓也就可以跟著做了。
![]()
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辨者其禮具。干戚之舞,非備樂也;亨熟而祀,非達禮也。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及夫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也。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于樂,義近于禮。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辨宜,居鬼而從地。故圣人作樂以應天,作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君王取得成功的時候制作屬于自己的樂,制定與實際情況相應的禮來治理天下,帝王的功業越大,他制作的樂曲采用的樂器便越多,他治理的越好及時時所用的禮器也就樂多。
干戚之舞并不是完成的樂曲表達,用煮熟的食物來祭祀,也不是完備的禮儀制度,五帝雖然統治的時間是相互連接的,但是他們制作使用的樂曲卻各不相同,三王雖然統治的時代不同,但是他們所采用的禮儀也各不相同。
用音樂來過度表達自己的歡樂便會出現憂患,制作禮儀如果與實際情況不符合便會出現治理不當的結果,因此采用的音樂如果穩重純和便會沒有憂愁,制定的禮儀如果符合實際情況便不會出現治理不當的結果,而能做到這些的便只有圣人吧。
天在高處地在低處,各種植物雖然生長的時間不同,但他們都是按照實際的規距進行生長的,動物雖然發出的聲音不同,但是他們都能夠彼此和諧互不干擾,音樂也就出現了。
春天播種夏天生長,這就是仁的體現,秋天收獲,冬天不勞作,這便是義的表現,仁的表達是很接近樂的,義的表達是很接近禮的。
音樂穩重純和因此能夠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天的廣闊,禮儀規范能夠分辨彼此的差異,因此祭祀的時候能用自己的誠心去感動祖先,因此圣人制作樂曲來演化天時的變化,制作禮儀來順應地勢的變化,禮樂制度完全清楚,治理天下的時候大家的職責也就完全清晰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