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最后悔的是,沒早懂慈母多敗兒。”鏡頭前,一向強勢的向太首次公開談論小兒子向佑,稱他是自己“一生的痛”
向太陳嵐和丈夫向華強坐擁億萬身家,能請動大牌明星,能搞定大生意,卻搞不定自己的親兒子向佑。
![]()
01
向佐和向佑,同樣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享受同樣的資源,人生軌跡卻截然不同。
向太說自己對兩個孩子從來都是一視同仁:“向佑覺得我偏心,其實我沒有,我一視同仁,兩個都一樣對待。”
學才藝請全港頂級教練,一樣的教練一樣的訓練。
但同樣的環境下,兩兄弟卻走出完全不一樣的路。
向佐認真刻苦,成為游泳冠軍、網球冠軍;向佑呢?渾水摸魚,只想引起別人注意。
兄弟倆一起去英國留學,表現更是天壤之別。
向佐每月話費兩千元,每通電話都打給家人;向佑每月話費高達兩萬元,卻從不主動聯系父母。
只有在需要錢時,他才會突然變得親昵熱情。
同樣的豪門,同樣的愛,為何結出截然不同的果?這個問題,不僅向太想不明白,天下很多父母也都想不明白。
![]()
02
向佑作為家里的小兒子,自然享受到更多“寬容”。可這寬容慢慢變成了縱容。
小時候,向佑和哥哥一樣偏胖。但哥哥有恒心毅力減肥成功,向佑卻吃不了這個苦。
家里人也沒有勉強他。這或許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放棄”的輕松。
不知不覺中,向佑養成了霸道專橫的性格。上學時不愛學習,還經常打架斗毆。因為年紀小,沒有受到嚴重懲罰。
這種無原則的寬容,最終釀成大錯。
2015年,向佑與出租車司機發生沖突,不僅動手打人,還囂張地問:“你知不知道我爸爸是誰?”
結局就是,他被判入獄6個月。
這次事件讓向家名聲受損,也讓向佑幾乎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
03
向太坦言,出于愧疚感,她過度滿足了向佑的物質需求,卻沒能為他建立基本的規則意識。
“其實原諒等于放縱,讓他變成一個大懶蟲,沒錢回家拿就好了。”向太后悔道。
這種無條件的物質給予,讓向佑把家族財富視為理所當然的后盾。
向佑長大后,還是沒有正經工作。
總伸手向家里要錢。要錢的方式還越來越過分,甚至會威脅家人:“敢不給他就去借錢!”家里人擔心,只能一次次滿足他。
向太嘗試過為兒子鋪設出路。出資支持他開寵物店、經營餐廳。可這些項目最終都血本無歸。
其實,向佑在藝術上還算有才華。他曾為女友創作作品,幫助其考入圣馬丁藝術學院。
向太提出為他聘請頂級藝術導師,卻遭到拒絕。
向佑滿腦子想著“一夜暴富”,看不起來錢慢的藝術道路。 他甚至想找首富談地產生意。
這樣眼高手低,讓他最終在“躺平”與“暴富幻想”中搖擺,淪為家族的“隱形人”。
![]()
04
“我盡了全力,卻改變不了他的命。”向太在視頻中無奈表示。
這句話,是豪門教育中“物質能堆砌資源,卻買不到成長”的深刻無奈。
曾經不信命的向太,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得不信了命。
她發現,就算父母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資源,能起的作用也有限。孩子會成為怎樣的人,終究要看他自己。
直到現在向太現在才明白:“教育孩子真不能讓他們早知道家里有錢,就算知道了,也不能無條件滿足他們!”
她提醒天下父母:“一定要記住‘慈母多敗兒’這句話。”
豪門教育失敗的何止向家?日本王室、英國王室,多少豪門子弟都在重復類似的故事。
物質滿足無法替代精神引導,無條件的愛需要以“有條件的約束”為基石。
![]()
向太一家的故事,不僅是豪門教育的反面教材,也為所有父母敲響警鐘。
錢能提供好條件,但過度滿足只會讓孩子失去奮斗的動力;愛孩子當然對,但沒有邊界的愛會變成溺愛;資源投入有用,可沒有正確價值觀引導,再多的資源也白搭。
無論貧富,家庭教育的關鍵不是給孩子多少物質,而是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健全的人格和獨立生存的能力。
“慈母多敗兒”,真正的愛,應該是有原則、有邊界的引導,不是無條件的滿足和縱容。
這不僅是向太一家的教訓,也是所有家庭都該思考的教育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