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期間,一輛車身標注212的汽車在爬坡過程中發生翻車,車輛A柱嚴重變形。此事件引發了網友熱議,其中針對212本身的越野能力和車身安全性都有不少質疑。還有網友指出“翻車不可怕,A柱不該‘塌’”。后有媒體報道稱,該事故發生于10月1日的中國汽車城市攀爬賽宣恩站。
![]()
圖源網絡
由于車身醒目的“212”標識,許多網友和媒體誤將其認作北汽集團旗下產品,從而將矛頭指向了北汽,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波。面對發酵的輿情,北汽集團在10月5日緊急發布聲明,指出,涉事車輛為“北京汽車制造廠”于2024年推出的新款212 T01,與北汽集團及旗下“北京越野”品牌無任何關聯。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屬于山東魏橋新能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北汽集團無任何股權或產權關系。
隨著時間的持續發酵,10月13日,212越野副總經理兼營銷公司總經理何兆鵬發布了212公司對此的官方回應。在視頻中,何兆鵬回應了關于A柱是否存在問題的熱點話題。
![]()
何兆鵬解釋說,212公司通過模擬還原,以6米的高度高空后仰傾倒后,以A柱頂端為著地點,A柱頂端在撞擊瞬間承受的減速度,保守估計約10g,10倍的重力加速度。10倍意味著,在撞擊瞬間A柱承受的力,相當于10倍的整車重量的沖擊。
從車身質量來看,這個車本身是改裝車,加上三個人重量約2.5噸,當時的沖擊力等同于25噸的巨石重量,集中砸在A柱的頂端,已經超出多數民間車輛的受力極限。他表示,在汽車常規碰撞測試中,實際的沖擊力都處于偏重的情況下,當集中作用在A柱頂端很小的面積上,而不是分布在車身結構上時,那就不是普通的撞擊了,而是極具破壞性的局部沖擊。
在這種情況下,集中沖擊和整體減速度的危險性,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而對于A柱來說,在汽車安全設計中,A柱的核心使命有兩個:首先是高剛性保障駕駛艙的生存空間,其次是撞擊力快速傳導至車頂縱梁車身框架等承載結構,通過整體車身分散載荷。A柱在承載壓力超承載極限的能量時,首先是要保生存空間,同時將部分沖擊力傳導至整車的其他結構。這種形變始終以保證駕乘人員生存空間為前提。
因此,他的結論是,在這次翻車事故中,可以說212的A柱功能性完全,不存在質量問題。其還表示,212 T01在各項國家標準法規測試中全部順利通過,測試結果也是A柱完好。對于A柱嚴重變形,他進一步解釋說,汽車安全的終極目標不是部件的零損傷,而是極端場景下最大程度地保護人員的安全。不過,其沒有解釋為何該車在攀爬中翻車,對于此次翻車是駕駛原因問題還是車輛性能問題,至今也沒有準確說法。
![]()
相對于212 T01的翻車,關于212背后的“北汽制造”和“北汽集團”兩家公司的歷史糾葛再一次被翻出。212曾是中國越野車的鼻祖。1966年,該車由北汽集團前身的北京汽車制造廠(下稱“北汽制造”)為軍事需求而研制。因此,兩者在歷史上來看,是有所聯系的,但隨著股權改制等原因,兩家汽車分道揚鑣。
具體來看,1973年,北汽集團前身北京汽車工業公司正式成立。1987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與北京摩托車制造廠合并,組成了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繼續生產輕型越野車。
2001年,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與北京汽車裝配廠共同改制組建成立北汽制造(BAW),并由北京汽車裝配廠控股。重組后,北汽制造(BAW)成為北汽集團的子公司。
2015年,北汽集團將持有的北汽制造股權以1.17億元全部掛牌轉讓給北京汽車裝配廠,后者是民營企業。2016年,完成工商變更后,北汽制造100%股權均由北京汽車裝配廠持有。
五年之后,北汽制造又迎來了一輪股權變更。
![]()
2020年5月,生產低速電動車的富路集團老板陸付軍通過青島富路實現了對北汽制造的間接控股,北汽制造總部也從北京搬遷至青島,北京汽車裝配廠則完全退股。2023年2月,北汽制造控股股東青島富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權結構發生重要變動,魏橋創業集團取得青島富路71%股權,成為控股股東。魏橋創業集團正式控股北汽制造。
北汽制造官網顯示,目前其旗下擁有212越野,王牌、卡路里、元寶(參數丨圖片)、鯨卡等品牌,有青島、德州、黃驊三大生產基地。
盡管股權早已切割,但北汽集團在股權轉讓時,卻不知道為何允許北汽制造繼續使用“北汽”及“北京汽車”等商標。這使得北汽制造與北汽集團的品牌邊界變得更加模糊。而北汽集團和北汽制造分家后,一直存在關于“BJ212”“北汽212”等商標的歸屬權爭議。比如2024年6月,當“北汽制造”發布全新的212越野車時,北汽集團次日便緊急聲明,強調前者是位于山東的民營企業,其產品售后與北汽集團無關。
![]()
在未來產品規劃上,212有著明確且多元的布局。何兆鵬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現有WY平臺的T01混動版車型計劃在明年適當的時候推出,同時,基于WY平臺打造的皮卡和三門車,預計在明年4月份的北京車展同步展出。此外,212還規劃了WB和WT兩個新平臺,進一步拓寬產品矩陣。
其中,WB平臺采用前軟橋后硬橋設計,定位中大型越野車,基于該平臺的新車型計劃于2026年北京車展亮相,并在明年下半年全球上市。WT平臺則是承載式車身結構的越野功能SUV。不過,對于兩家公司而言,品牌上的事情還是需要早點有個結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