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前言
提起在線支付,大家一定不陌生,這個行業發展了20年了,早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絕大多數人對支付的了解應該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在冰山以下,有一個資金管理 領域,默默支撐著支付業務。今天就帶大家解密這個十分重要又神秘的領域。
線上支付發展了20年,但支付行業卻發展了40年,感興趣可以看看:
“中臺”這個概念這些年鮮少有人提及了,本文還是以中臺的整體視角來敘述,如果你不喜歡這個概念,不妨把資金中臺看做一系列資金服務的集合,這也不妨礙對業務的理解和交流。那么我們就開始吧!
本文使用微信支付舉例說明,僅為便于理解,與微信支付的實際業務無關
PART 02 資金中臺的位置
資金中臺所負責的領域比較大,可以理解為所有與錢相關的都包含在其中。我們暫且把資金中臺當做一個黑盒子,先看看這個黑盒子在支付流程中是如何與上下游交互的。
舉個例子,小明口渴了,進711買了一瓶水,用微信支付向收銀員付了5元錢。整個流程大致上像是這樣:
![]()
支付流程
在支付業務中,支付系統做為資金中臺的上游。那么資金平臺需要做些什么呢?如果只從最淺顯的角度看,應該至少完成這1件事:把小明支付的5元錢轉給711。
問題就來了,就這么簡單,還需要專門建一個資金平臺嗎?直覺告訴我們,銀行、微信支付、711屬于不同的體系,用戶的錢不會乖乖的自己飛到711的賬戶里,這里面一定還有許多“貓膩”,不著急,下面就來一點點解密。
PART 03 資金平臺的職責 3.1 備付金賬戶管理
首先還是要回答這個問題:錢是怎么從用戶銀行卡轉到711的?
銀行當然不會直接對接711,中間需要經過微信支付進行中轉,根據央行的規定,第三方支付的資金都需要受到兩聯(銀聯、網聯)監管,微信支付需要在央行開設一個備付金賬戶,所有未結算的資金都會沉淀在備付金賬戶里。
參考: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6號《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3號 (修訂) 中國人民銀行令〔2021〕第1號《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同時廢止了2013年第6號文件
實際上一家支付公司未必只開一個備付金賬戶,在斷直連以前賬戶都是直接開在商業銀行的,斷直連后雖然多數情況資金已經存管在央行備付金賬戶中,但也仍有部分場景需要直接在銀行開戶。這些賬戶里都存著真實資金,屬于物理賬戶。
資金中臺還需要監聽備付金賬戶的動賬,一是用于做資金對賬,防范可能的資金風險;二是部分業務本身就是由銀行賬單來驅動。
3.2 內部賬戶管理
除了物理賬戶以外,資金平臺還需要管理內部賬戶。小明做為微信支付的用戶,在微信支付里有個錢包賬戶,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這個:
![]()
余額賬戶
每個用戶在資金平臺內都有一個余額戶,充值、收到紅包時賬戶就會加錢,使用余額支付時賬戶就會扣錢。
小明買水如果用銀行卡支付,就不涉及余額戶的變動;如果用余額支付,則余額-5。
而在商家這一側,每一個在微信支付入駐的商戶也會有個“商戶余額戶”。
這一類提供給客戶使用的賬戶統稱為客戶賬戶,客戶包括個人用戶和商戶。
與“客戶賬戶”對應的叫做 內部戶,內部戶不需要開放給客戶使用,只用于內部記賬,在下面“記賬”的章節會再詳細介紹。
內部戶中還有一類特殊的賬戶,與物理賬戶一一對應,可以稱之為虛擬影子戶或者叫頭寸戶。
至此,我們可以用一張圖描述資金賬戶體系:
![]()
資金賬戶體系 3.3 結算
有了上面的準備工作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結算了。
結算,就是把資金結給商戶的過程。
根據商戶入駐時簽訂的合同,每個商戶都有相應的結算周期和結算方式。
結算周期:例如實時結算,T+1結算
結算方式:結算到卡,結算到余額
假設T+1結算,整個過程看起來像這樣:
![]()
如果結算到余額,直接商戶余額+20,如果結算到卡,根據行業規范要求信息流需要經過網聯,再由網聯進行統一清算。
3.4 對賬
資金平臺很重要的一個職責是保證資金安全。我們先來看看小明支付的5元是怎么進到微信支付的備付金賬戶的:
![]()
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的備付金余額,實際都映射為央行備付金賬戶中的額度,在斷直連后只有少數幾家清算機構(銀聯、網聯)才能進行實際資金清算。三方支付機構向網聯發起支付扣款指令,網聯負責清算。它會算清工商銀行和財付通的應收應付賬款,通過調整備付金賬戶額度的方式完成資金交割。
![]()
可以看到清算的工作交給了網聯,支付公司只是被動接受消息(對應3.2)和收到賬款(對應5.2),為了保證資金收付的準確性,資金中臺就需要進行資金對賬,使用三層對賬模型:
第一層:明細對賬,我方的【交易明細】和網聯的【清算明細】進行逐筆明細對賬,對賬的結果生成一個【匯總賬單】
第二層:資金對賬,【匯總賬單】和備付金銀行入賬后會生成的【銀行賬單】進行匯總級的對賬
第三層:余額對賬,今天的銀存日終余額 = 昨天銀存日終余額 + 今日發生額
不只是小明的付款會有對賬,前面提到的結算過程也會對賬。 只要發生了實體資金變動的都需要進行對賬,因此有時也把對賬稱為賬實核對。
3.5 記賬
上面的支付過程有個小問題,如果是T+1結算,從小明支付成功到真正結算還隔著老長時間,在這中間買水的5元錢去哪了?
這就要分實體資金和虛擬資金來說明了。
實體資金,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錢在哪,這個要看網聯的清算周期
網聯完成清算后,實體資金才會進到備付金賬戶
備付金賬戶的錢,需要T+1結算后給商戶(實際上這里也需要等網聯清算完成才能真正到賬)
實體資金的流轉看起來像這樣:
![]()
可以看到實體資金的流轉并不總是那么實時的,有一些“真空期”:錢在路上了,至于到哪了咱也不知道。為了能更好地管理整個資金的生命周期,降低資金風險,就需要引入虛擬資金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記賬”。
上面提到小明支付成功后,但還未結算前,資金就沉淀在“商戶待結算”里面,類似于“商戶待結算”這樣的賬戶,就是內部戶。
我們嘗試還原一下完整的記賬過程,注意記賬是以支付公司的視角去記的(假定商戶是結算到余額):
![]()
細心觀察可以發現,記賬過程有這樣的特點
每次都記兩個戶,一個是借記(D)一個是貸記(C),這是因為記賬過程用的是 復式記賬法,需要遵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內部戶有個賬戶類型的屬性,標在表格里了 D表示借記賬戶,C表示貸記賬戶。賬戶類型與記賬方向,同號為增,異號為減
記賬全部完成后,最終備付金頭寸+5,商戶余額+5,這與預期相符。
上面提到了實體資金流,那是否有虛擬資金流?
當然有,我們按照借記指向貸記的順序,把所有相關的內部戶串聯起來,就形成了虛擬資金流。
![]()
如果你看懂了這個資金流,恭喜你,你對資金賬務的理解就上升了一個階段。如果看不懂也很正常,賬務這一塊確實比較難理解,或許這篇文章能夠給你一些參考。
那么記賬有什么用呢?
更細粒度管理資金的流轉,通過記賬可以知道一筆資金現在到了哪個環節
通過賬戶沉淀資金,可以推斷是否存在資金風險,例如“應收待清算”賬戶長期沉淀大量資金,說明可能有合作機構未完成資金清算
記賬本身就是一種資金風險的防控手段,例如有人篡改了賬戶余額,通過余額和賬務流水核對就可以發現。
出財務報表
現在我們知道了一筆支付的錢怎么收進來,怎么結出去,怎么通過記賬、對賬來防范和識別風險,還有什么沒做的嗎?
確實還有一件事:如果賬記錯了怎么辦?不僅會影響資金風險防控的效果,財務報表也會不準確,影響經營決策。
在會計學上是通過會計核算的方式來驗證賬本是否有問題。
講到這其實已經和支付的主流程沒什么關系了,會計核算完全是面向財務的一個領域,但做為資金平臺不可缺少的一塊重要拼圖,我還是打算用很小的篇幅簡單介紹一下。
簡單來說,會計核算就是在做核對和統計。有這么幾件事:
借貸平衡校驗。每一筆賬需要保證滿足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對內部戶進行歸類,形成一顆多叉樹結構,葉子節點是所有的內部戶,不斷向上匯總。我們把非葉子節點都稱作科目,父科目的總額=子科目匯總金額
在總賬上,必須滿足借方余額=貸方余額。也就是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感興趣的可以進一步搜索【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本文就不再繼續延伸了。
PART 04 境內支付總結
用一張圖總結:
![]()
在境內的單主體支付業務中,資金平臺也相對比較簡單。差異性可能在于:
不同業務的資金流編排
不同的結算模式和結算時效
上面只是舉了一個境內單主體的例子,如果要擴展到跨境業務中,整個業務和系統的復雜度就不只是上升了一個量級。
跨境業務的差異性體現在:
需要支持多主體、多銀存、多幣種、多時區……導致業務復雜性的指數級上升
業務形態多樣:跨境收單、跨境匯款、跨境電商、跨境游、結匯入境……不同業務形態下,信息流、資金流差異巨大
對資金的時效性更敏感了。在國內大家已經對資金秒級到賬已經習以為常,跨境就不一樣了,資金通常需要經過多個國家或地區,資金鏈路越長,到賬時效也就越長。時效性直接影響對客體驗。
需要了解每個地區當地的支付習慣,我覺得在所有復雜性里面,localization是最復雜的一個環節。每個國家,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支付習慣完全不一樣,如果只是照搬國內的業務模式,大概率會失敗。
需要應對不同的監管政策。例如貨幣的出境限額,經營牌照,備付金的存管方式,數據隱私性要求等。
需要敏銳地觀察和應對國際局勢,包括但不限于:xx國大選、地緣沖突、政治博弈、貨幣政策等。我曾經歷過美聯儲加息,通過外匯“躺著把錢賺了”,也經歷過俄烏沖突一夜之間盧布暴跌,俄羅斯賬戶全面凍結。是的,就是這么刺激!
對數據容災,洲際訪問延遲等技術架構也面臨巨大挑戰。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資金平臺應該如何建設?
PART 06 跨境支付舉例
小明去韓國旅游,進711買了一瓶礦泉水,價格是1000韓元(KRW),拿著微信掃碼,隨著“滴”的一聲,付款成功5人民幣(CNY)。
![]()
怎么感覺與境內支付也沒什么區別?實際真的有這么簡單嗎?當然不是,先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二維碼是怎么來的,微信中國錢包能識別嗎?
通常來說,二維碼是收單機構提供的,由于國內的微信支付同時提供了支付和收單能力,因此平時不太需要關注這個問題。但是在跨境支付中,必須有一個收單機構來為韓國商戶提供收單服務,我們現在假設是由“微信支付-韓國”這個主體來提供收單服務。再把上面的圖擴展一下:
![]()
跨境場景下會稍微復雜一些,資金中臺在這里同時給兩個主體提供資金服務。
PART 07 跨境下的資金中臺 7.1 資金通路管理
資金從小明的銀行卡到711商戶要分幾步?咱們來一步步分析:
小明用微信中國錢包付了5CNY,這部分根據境內支付行業規范,資金要先經過央行備付金賬戶
要出境的資金還需要經過跨境專戶
在哪里做外匯兌換,也就是把5CNY換成1000KRW?可能有幾種方式:
a. 在境內直接兌換成KRW再出境到韓國(下圖一)
b. CNY先出境變成離岸人民幣CNH,在香港兌換成KRW,這種情況為了更便于開展業務,就需要在香港注冊公司,暫且稱為“微信支付-香港”(下圖二)
c. 或者有沒有可能CNH先進入韓國,在韓國境內兌換成KRW?這種基本不太考慮,因為韓國可能有貨幣政策的限制,而且香港和新加坡本就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在外匯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度
d.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委托境外機構代發,這種情況暫且不聊。因為本文主要分享資金能力如何自建。
完整的資金通路可能是這樣(境內兌換):
![]()
或這樣(出境后兌換):
![]()
現實情況可能比這還復雜的多,因此資金平臺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資金鏈路打通,某些情況下或許有不止一條資金通路,那就還需根據資金時效性、資金成本、監管政策等因素進行綜合決策,選一條最合適的資金通路。
7.2 外匯兌換
小明支付的5CNY必須經過 外匯兌換(FX:Foreign Exchange) 才能轉成KRW。但如果要展開聊外匯,估計一篇文章都寫不下,這里還是聚焦說一說在支付關鍵鏈路下外匯的核心流程。
我們以上面的資金通路二進行說明:
外匯報價(FX Quote)。用戶在掃碼支付的那一刻,就需要進行一次外匯報價,根據查詢的即時匯率再進行一些加點報給用戶,這樣用戶才能在支付時看到應付5 CNY
外匯交易(FX Trading)。外匯交易的模式有很多種,在此不長篇大論,僅說本例,交易分成兩階段:
a. 外匯鎖價。因為匯率是實時變化的,小明掃碼支付了5CNY,在此刻預期是能兌換1000KRW,但如果不鎖價,發生匯率波動,真正兌換的時候也許只能兌換980KRW,也可能兌換1020KRW,若不愿意承擔風險,通過鎖價機制就可以保證交易時不多不少能換回1000KRW
b. 外匯交易。這一階段是真正觸發交易,按照約定的鎖價匯率,把CNY付給兌換機構(如BOCHK),兌換機構把相應的KRW兌換回來
頭寸管理(Position Management) 或也叫風險管理。在小明支付成功那一刻,意味著公司賬戶收入5CNY(或者說是待收),同時也意味著公司對711產生一筆1000KRW的待付,雖說有鎖價機制,但只要沒真正去做兌換,這個風險敞口就一直存在。頭寸管理就是要把風險敞口或風險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及時地完成外匯交割,消除風險敞口,這一過程通常也稱作“平盤”。
關于外匯兌換,可參考:
7.3 清算和對賬
與境內業務的網聯清算不同,境外業務并沒有統一的清算機構。那咋辦呢?自己做唄!清算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一:清分,主動清算的一方負責算賬,算好了給對方出一份清算文件,被動清算的一方要明細對賬,以免對方算錯了。
階段二:清償,根據清分的結果進行打款。主動清算方通過調撥把錢轉入被動清算方賬戶。這時雙方的銀行發生動賬,會各自收到銀行的賬單通知,還需要進行一次賬單對賬。
參考:、
![]()
清算和對賬
實際上這里的復雜性并不來自于清算流程,而是對清算關系的分析,誰是主動清算,誰是被動清算。我們以上面的資金通路二為例,來捋一捋整個鏈路中所有機構間的清算關系:
![]()
清算關系
這里有兩點稍做解釋
網聯的清算特殊一些,叫做第三方清算模式。網聯是第三方清算機構,負責支付渠道(工行)和WeChatPay CN之間的清算
WeChatPay CN,HK,KR之間存在比較復雜的委托兌換和委托代付關系:
a. Wechat Pay CN的視角:要付給KR 1000KRW,但是我手里只有5CNY,因此要委托WeChatPay HK做兌換,兌換后的KRW不急著要回來,后面清償時再委托代付就好了
b. Wechat Pay HK的視角:收到一筆CNY-KRW的兌換請求,并且把兌換完的KRW付出去
c. Wechat Pay KR的視角:我只知道WeChatPay CN要付給我1000KRW,至于錢是從哪里來的我不關心,所以我感知不到WeChatPay HK
與境內單主體業務相比,多主體賬務則要復雜的多,跨境支付涉及到跨主體、多幣種。為了能夠說清一筆跨境支付,我就虛擬出了3個主體(微信支付中國 WPCN,微信支付香港 WPHK,微信支付韓國 WPKR)。每個主體、每個幣種都要有單獨的賬本。
下面是資金管理領域最最最難理解的部分了,我會把大致資金流畫出來,但我并不打算立刻解釋為什么賬要這么記,設置這些賬戶的目的是什么。這部分需要比較深的業務背景和賬務知識,外行看起來會很晦澀枯燥。我將會在后續私域直播中專門用一期聊一下多主體記賬。
資金流并不是只有唯一一種畫法(與業務流程設計有關),這里以資金通路二為例,僅供參考:
![]()
7.5 流動性管理
什么是 流動性(Liquidity) 管理?這是AI的解釋:
資金流動性管理是指企業或金融機構對其資金流動性進行監控、分析和優化的過程,以確保在需要時能夠迅速獲取足夠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以滿足短期的財務需求和運營支出。流動性管理的目標是平衡流動性風險與收益,確保企業在任何時候都能履行其財務義務。
害~這種專業術語,就是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問完也是一臉懵
還是我來說吧。我們先來看看在支付業務,尤其在跨境支付中為什么需要用到流動性管理?
跨境支付的資金交割鏈路比較長,中間任意環節卡住了都有可能影響資金交付時效,畢竟每個商戶入駐都簽訂了結算協議的,未在約定的結算周期內完成結算,輕則影響商戶的現金流,重則影響平臺的聲譽,可能面臨賠償
某些場景下或許會通過墊資的方式加快資金交付效率,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不管是上述哪種場景,都是需要識別出哪些環節可能存在資金短缺,并及時通過其他手段(如資金調撥)填補短缺資金,以確保業務運營的穩定性,這就是流動性管理。
要達成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做到:
對資金流量的預測。流動性管理需要熟悉全局的資金流動情況,并根據歷史數據的分析,預測未來的資金流量
對資金水位的監控。跨境業務需要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開設許多銀存賬戶,流動性需要監控每個賬戶的資金水位,識別潛在的流動性短缺
要具備全球流動性調撥機制。例如現在需要緊急調撥1億韓元進入韓國,可能某些銀行在非工作時間,無法受理大額跨境請求,這時就要考慮從其他時區調入資金
跨境業務還需多考慮一個外匯因素。避免因某個幣種外匯儲備不足導致業務受影響,但也不能儲備過多的外匯,需承擔匯率波動風險
一張圖來總結:
![]()
跨境資金業務非常復雜,本文也是走馬觀花把資金中臺的全貌簡單介紹一遍,如果喜歡作者的內容歡迎訂閱Louis的公眾號。
【加我微信入群與更多的支付老法師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