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2日,特朗普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真相社交”發帖,呼吁有關部門重啟對2019年秋季針對他的彈劾調查。
![]()
他在帖文中將該彈劾過程稱為“比水門事件規模更大、更非法的欺詐行為”,并要求“包括國會在內的有關當局對此進行調查”。
特朗普在帖文中直言:“烏克蘭彈劾丑聞是一場比水門事件更大的非法騙局。我真誠希望包括國會在內的相關部門能夠調查此事!亞當·希夫非常不誠實,而且腐敗。這么多法律和程序都被違反了,簡直是被破壞了!”
他特別點名批評了2019年擔任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的民主黨議員亞當·希夫,指責其“不誠實和腐敗”。
這一表態并非孤立發聲。此前一日,特朗普曾在“真相社交”意外發布一條原本致司法部長帕姆·邦迪的私人消息,其中便提及亞當·希夫,并呼吁起訴其政治對手,再度將2019年彈劾案的爭議推向公眾視野。
回溯2019年彈劾事件,當年10月至12月,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人以特朗普與澤連斯基通話存在“利益交換”為由,啟動彈劾程序。
彈劾導火索源于一名匿名揭發者的檢舉書,書中稱特朗普在通話中要求澤連斯基調查其大選競爭對手拜登及其家人,并在通話前一周凍結了對烏軍事援助,涉嫌以軍事援助為籌碼施壓烏方。
![]()
此后,眾議院舉行了20余場調查聽證會,累計時長超100小時。
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駐歐盟大使等關鍵證人先后作證,其中駐歐盟大使的證詞被民主黨人視為“最有力證據”,直接或間接證實了“通話門”中的利益交換嫌疑。
而特朗普政府曾試圖阻止駐歐盟大使作證并扣留相關文件,被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當時的主席希夫指責為“阻礙國會行使憲法職能”。
最終,眾議院以“濫用總統權力”和“妨礙國會調查”兩項條款通過彈劾,表決結果呈現明顯黨派分歧。
全部共和黨議員投反對票,除2名議員外的民主黨議員均投贊成票。
但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彈劾案需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方可罷免總統,由于當時參議院由共和黨主導,最終彈劾未獲通過,特朗普得以留任。
![]()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彈劾過程中,希夫曾因處理舉報人信息引發爭議。
當時特朗普多次要求公開匿名舉報人的身份,希夫以“保護舉報人安全”為由拒絕,并表示通話記錄已公開、相關證據充足,無需舉報人出庭作證,這一做法當時便遭到特朗普陣營的質疑。
目前,特朗普的這一呼吁尚未得到國會回應。分析指出,2019年彈劾案自始至終伴隨著激烈的黨派博弈,當時美國民眾對彈劾的支持率與反對率幾乎持平,國會山附近甚至出現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對峙游行。
此次特朗普重提舊事,或將進一步加劇美國政壇的黨派分裂,而其呼吁能否得到實質性推進,仍有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