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急著情緒拉滿,德轉最新的亞洲國家隊身價榜剛出來,不少中國球迷真有點坐不住了,1260萬歐元的數據一下就把國足安全感打回原形,世界第110,亞洲都只能算第12,跟巔峰時期差了兩條街,直接被日本隊反超一大截,這一下子網上炸開鍋,很多人覺得“爛到根了”,但真到細摳數字的時候,這事還真沒那么簡單,不妨一口氣拆開說說。
![]()
翻翻紀錄,六年前的中國隊身價差點翻倍,2019年10月正好是“金元中超”頂點,當時全隊直接沖到2878萬歐元,而那個時候的武磊剛去西班牙人,單人身價拉到1000萬歐,足足相當于現在一整支國家隊的價格,這畫風變化太快,以前是堆錢堆出了夢想,現在頂梁柱回流中超,身價也就回歸基本線,擺爛不至于,落差是真的大,不過這背后的邏輯也挺寫實,畢竟金主撤了,歸化戰略“冷靜”了,留洋新星更稀缺,這支中國隊又能指望誰沖出來救場呢。
問題是——就你現在這身價,能不能踢出些東西來,也成了球迷繞不開的話題,網上很多人開噴,說拿著白菜身價還指望吃到牛排味道,夢想太美好,但其實掰開了看,排名和身價的關系沒想象那么死板,這支中國隊只排世界第110,但實際國際排名卻干到了94,按道理你說不算太差勁,雖然對比人家日本,身價2億多歐元,16倍于國足,直接吊打,這差距是肉眼可見,但翻全球的身價榜,日本也才剛好排到第30名,這就說明了,亞洲足球的天花板確實在那擺著,光看錢和名次并不完全貼合,其實中國隊還是在資源有限下,打出了自家能打的仗。
再說說球員個人,老話題繞不開武磊當年身價巔峰,那會留洋值錢,國內球迷自豪感拉滿,現如今國足第一高薪不是本土核心,而是歸化球員塞爾吉尼奧——170萬歐元,王鈺棟150萬歐排在第二,說實話,18歲的王鈺棟最近在U23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不光是國內媒體在吹,世界級球探網站也在持續追蹤,他剛剛被進了scouted的全球50大新星,這不是兒戲,如果咱們真能把這種苗子送到歐洲頂級聯賽升級,頂級舞臺刷存在感,未來身價能否翻倍還真不好說,得說句公道話,這一點上日本、韓國是有一套的人才輸入體系可學。
![]()
這里插一句八卦,網上老有網民愛用NBA那句“擺爛拿高簽”對國足冷嘲熱諷——但國字號陣容不像俱樂部,沒人能靠擺爛“重建”,畢竟每年亞洲12強賽一出,真刀真槍拼的不是錢,而是人和體系,金元足球收場,資源轉型的尷尬期才剛開始,王鈺棟這樣的小將如果真能成為突破口,國足的陣容結構,也許會重新洗牌,到時候身價榜單里的中國隊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板。
比較尷尬的是,過去咱們那些“身價大腿”幾乎靠的都是資本和“出海”紅利,現在外部條件不再RMB續命,更多靠土壤自生自長,這就更考驗青訓系統、聯賽環境和教練組運營能力,改命的故事當然想聽,但想真在場上看到,難說一步到位,這得慢慢熬,球迷要有耐心,換句話說,如果未來兩三年,能有兩三個王鈺棟這種新星去歐洲立足,不僅是身價提升,更是信心上的破局,這才是現在最稀缺的東西。
當然,回頭看中國男足的底子,有人說“爛泥扶不上墻”,但真要理性看,本輪身價按理說早應該暴跌七零八落,但憑借有限資源,還能守到世界第94,亞洲第12,說句公道話,不算恥辱,起碼沒完全掉隊,關鍵是后面怎么走,是繼續原地畫圈,還是拿出點新意沖擊一下格局,大家心里都有數,身價只是個表象,能不能漲回來還得看成績說話。
![]()
說到底,這組數據也算給中國足球提了個醒,時代風口走了,頂流球星不再,能不能靠本土新鮮血液起飛,等著下一次榜單見分曉,國足要想不再被噴破防,得先在自家后院把路走順,說不定轉機就藏在王鈺棟們的腳下,誰都不想繼續當笑柄,就看能不能熬出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