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我踏上了前往無錫惠山古鎮的旅程。有人說它是“江南小烏鎮”,但在我心中,它更像是一幅被歲月輕柔暈染的水墨長卷,不喧嘩、不張揚,卻自有其沉靜的韻味。
進入古鎮,第一感覺不是“景點”的那種刻意,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煙火氣。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發亮,兩旁是白墻黛瓦的明清老建筑,許多當地人依然住在里面。河邊有阿姨在洗菜,老人在門口曬太陽,貓咪蜷在墻角打盹兒——它不像一個被精心包裝的“樣板古鎮”,而是一個依然活著、呼吸著的地方。
![]()
圖片
清晨的陽光透過古樹的縫隙灑在青石板路上,光影斑駁,仿佛在為這座古鎮輕輕拂去一夜的塵埃。兩旁是白墻黛瓦的老宅,木窗欞、雕花門楣,無不透著明清時期的古樸氣息。街巷不寬,行人稀少,偶爾有幾位老人坐在門口搖著蒲扇,輕聲交談,時光在這里仿佛放慢了腳步。
![]()
圖片
惠山古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那鱗次櫛比的祠堂建筑群。這些祠堂,是無錫歷史文化的縮影,也是一部厚重的家族史詩。我沿著繡嶂街緩步前行,每一座祠堂都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訴說著昔日的輝煌與滄桑。它們或莊嚴肅穆,或精巧雅致,飛檐翹角間盡顯江南建筑的靈秀。站在祠堂的庭院中,仰望參天古木,耳邊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那是乾隆皇帝南巡時的贊嘆,是蘇軾吟詩作賦的余韻。
![]()
圖片
古鎮的深處,藏著江南園林的瑰寶——寄暢園。走進寄暢園,仿佛一步踏入了一個詩意的世界。假山疊石,曲水環繞,亭臺樓閣掩映在綠樹叢中。我沿著蜿蜒的小徑漫步,聽流水潺潺,看錦鯉游弋,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閑適與安寧。園中的“知魚檻”尤為動人,倚欄而望,魚兒在水中自由嬉戲,仿佛與人心意相通。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山水與心靈的對話。
游覽之余,怎能錯過古鎮的美食?在特色餐館里,我嘗了著名的無錫小籠湯包,蟹黃的,有滋有味;在街邊的小攤上,點了惠山豆腐花,細膩如脂,入口即化,配上特制的醬油、蝦皮和蔥花,鮮香撲鼻,溫暖了整個胃;又嘗了桂花酒和油酥餅。桂花酒香甜醇厚,帶著淡淡的花香,油酥餅外酥里軟,咬一口,滿嘴都是芝麻與蔥油的香氣。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吃,卻蘊含著最地道的江南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
圖片
青石板路邊,撐著碩大的遮陽傘,藤椅蔑桌,顯得更加溫潤。坐在河邊的茶館里,泡上一壺清茶,看著窗外的古運河緩緩流淌,船影綽綽,燈火闌珊。這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只剩下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
圖片
說到惠山,不得不提它的泉。被譽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從唐代起就名揚天下。泉水晶瑩甘冽,過去是煮茶的極品用水。直到現在,你還能看到當地人拎著桶來打水,仿佛千年的習慣從未改變。在泉邊茶社坐下,點一杯用惠山泉水泡的碧螺春,看茶葉在杯中舒展,茶香裊裊中,整個人都靜了下來。
![]()
圖片
當游客逐漸散去,燈籠次第亮起。這個時候,坐在河邊的長椅上,什么也不做,就看著小船輕輕搖過,聽著隱約傳來的評彈聲,會覺得“歲月靜好”這個詞,大概就是為這樣的時刻發明的。
![]()
圖片
離開惠山古鎮時,回望遠處,山峰疊翠,寶塔矗立,白云悠然,古鎮顯得愈發靜謐與美好,原汁原味的江南風情。它不僅是一座古鎮,更是一段流淌的時光,一個讓人愿意沉醉其中的舊夢。
![]()
圖片
如果你覺得累了、倦了,想逃離城市的喧囂,尋找一份內心的寧靜,那么,來這里,你可以慢慢走,細細品,感受那份獨屬于江南的詩意與溫情。讓你喘口氣,充充電。它就在無錫,它的名字,叫惠山古鎮。
(圖片均為本文作者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