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成為重塑內容產業的關鍵變量,漫劇也正借此快速走到聚光燈之下。隨著技術深度賦能,這一賽道快速成長為資本與平臺共同押注的新興引擎。
9月中旬,兩項布局釋放出強烈信號:抖音版權中心一次性開放超6.7萬部網文IP授權漫劇改編;支付寶則在首頁上線獨立短劇入口后,進一步公布針對漫劇的分成與采買政策。頭部平臺已開始系統化加碼,將漫劇視作下一輪內容工業化的重要突破口。
![]()
這種趨勢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末,AI漫劇就已迎來現象級爆發,多部作品實現億級播放并完成商業化試水。進入2025年,供給端與需求端同步擴容,行業規模和用戶活躍度均出現成倍增長,“AI漫劇元年”成為業內共識。
市場、技術與格局三股力量正在合流:百億級的空間和數億用戶奠定了成長土壤;AI的全流程應用顯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巨頭與中腰部企業則在差異化路徑中競逐未來話語權。AI漫劇不只是一個風口,而是一場系統性重構。問題在于:誰能率先跑通模式,成為新一輪格局的領跑者?
2025熱浪來襲
AI推漫劇加速奔跑
“玄清吾徒,出關之日已到,還不現身?”
隨著這一聲低沉的呼喚落下,一襲黑袍、白發如霜的周清現身而出。他右臂高舉,神通乍現,金色蓮花在身畔層層綻放,頃刻間威壓彌漫,全場弟子心神俱震。以上片段出自近期熱播的AI漫劇《代管截教》。該劇以玄幻題材為核心,不僅在視效與敘事上帶來沉浸體驗,更在上線僅4天便突破一億播放量,充分印證了AI漫劇在內容生產與市場拓展中的巨大潛能。
![]()
2021年前后,“漫劇”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形態在國內嶄露頭角。快看漫畫創始人陳安妮在當年的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將其界定為“漫畫+短視頻+廣播劇”的復合內容,并宣布計劃投入10億元資金推動生產,明確表態將漫劇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在當時,漫劇多被視作傳統動畫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其制作流程主要基于既有漫畫素材,通過二次加工,加入人物動作、表情變化和鏡頭推拉等基礎動態效果,再配合配音完成敘事化處理。相較傳統漫畫,漫劇在敘事節奏與沉浸感上更進一步,但由于制作水準未及完整動畫,整體上呈現出明顯的過渡屬性。
![]()
2024年末,AI漫劇開始集中爆發,連續產出多部播放量過億的作品,并快速完成商業化探索。從信息流投放到達人分銷,行業在變現模式上的嘗試不斷加速,推動AI漫劇從新興內容形態轉向可運營的產業單元。巨量引擎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動漫短劇觀看人次已突破20億,付費規模達到2600萬,充分體現這一賽道在內容吸引力與用戶付費意愿上的同步提升。
進入2025年上半年,漫劇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供給端延續高速擴容態勢。數據顯示,近半年周均在投劇目已超過110部,累計上線作品達到3000部,環比增幅高達603%。與此同時,用戶端的活躍度也在同步提升,播放量與點贊量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92%和105%。在行業看來,2025年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AI漫劇元年”。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帶來制作效率的躍升與成本的顯著下降,也推動漫劇產業全面進入加速擴張的新階段。
![]()
如果說數據揭示了產業的爆發,那么作品本身則讓人直觀感受到熱度的洶涌。《玄武四象》這樣帶著沙雕幽默氣質的漫劇,憑借輕巧的制作和犀利的笑點迅速刷屏,累計播放量已超過19億。《我能回溯時間》營造出極強的代入感與懸念張力,一句“如果你的人生停在同一天,你知道會發生什么嗎?”足以讓觀眾忍不住點開,首集便斬獲14.1萬點贊。與此同時,《九尾狐男妖愛上我》《我在末日當僵尸》《代管截教》等不同風格的作品也紛紛跨過億級播放門檻,行業的爆款邏輯正在被不斷驗證,AI漫劇的可塑性和市場承載力遠超早期想象。
巨頭搶跑,中腰部突圍
AI漫劇競爭進入深水區
在AI漫劇的賽道中,頭部互聯網巨頭已經率先展開激烈競爭。盡管平臺之間發展路徑各有差異,但共同指向一個趨勢:AI漫劇正成為下一輪內容工業化升級的突破口,誰能率先跑通模式,誰就能占據行業話語權。
![]()
在AI漫劇的產業競賽中,字節跳動已率先打出清晰的戰略信號。2025年8月15日,抖音集團短劇版權中心發布“漫劇扶持三項政策”,明確將漫劇列為專項賽道,顯示其加快產業化進程的決心。該政策的三大舉措——番茄小說IP版權池開放、達標項目保底支持、優質作品單片采買,分別對應內容源頭、制作環節與精品導向三個關鍵點,構成了較為完整的扶持體系。借此,抖音意在建立行業標準,推動新興品類快速成熟。與此同時,即夢A1攜手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起“AI動畫創作周”,圍繞《大鬧天宮》《寶蓮燈》等國民級角色進行AI創作,進一步凸顯其在文化傳承與技術創新上的雙重布局。
騰訊動漫則將重心放在IP與AIGC的深度結合上。目前其正在推進《鐵姬鋼兵》《明克街13號》《中國驚奇先生》等多部漫劇項目,嘗試在既有IP資源的基礎上引入AI技術,提升創作效率與敘事表現力。從產業層面看,騰訊試圖通過這一模式構建起技術與內容的雙重優勢,通過技術賦能延長IP生命周期,并在內容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供給能力。
![]()
2024年,快手星芒短劇便開始嘗試以AI驅動內容創新。依托自研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AI,平臺推出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微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在兩周內收獲超5000萬播放。同年,可靈AI進一步啟動“AIGC導演共創計劃”,攜手多位導演探索AI參與影像工業化的可行路徑,為后續AI短劇與漫劇的供給擴容奠定方法論基礎。
進入2025年,可靈AI與星芒短劇聯合出品、異類Outliers團隊制作的單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載中》正式收官,全網曝光超過13.7億,全球總播放量達到1.97億,其中首集《馬丁癥》單集播放量便突破1億。該劇在題材上跨越科幻、歷史、奇幻與技術邊界,進一步展現了AI在AI漫劇創作中的多元潛能。
![]()
與頭部平臺的大規模投入相比,中腰部與新興制作公司在AI漫改劇的競爭中更強調差異化路徑。總體來看,這些玩家雖然規模不及巨頭,但靈活度更高,能夠在垂直細分領域快速試水和迭代,從而在產業鏈的中游環節中形成不可忽視的競爭力。
中文在線押注“IP+AI”的雙重驅動,自研AI工具鏈,實現70%-80%的AI參與度,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短劇《開局物價貶值百萬倍,我竟成了世界首富》上線次日便收獲1304萬次播放,成為突圍代表。昆侖萬維則構建基礎設施,推出結合視頻與3D大模型的AI創作平臺,試圖以一站式解決方案賦能更多內容生產者。優時映畫則以“快”與“出海”為標簽,將改編周期壓縮至1-2個月,并加速國際市場探索,展現了另一種發展路徑。
百億藍海開啟
AI漫劇駛入快車道
在微短劇產業整體規模不斷攀升的背景下,AI漫劇正逐漸顯露出獨立賽道的商業潛力。DataEye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504億元,預計2027年將突破1000億元。在這一增長曲線中,漫劇市場有望達到百億元量級,成為行業公認的“新興藍海”。同時,超過6.62億的微短劇用戶規模,也為AI漫劇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堅實的受眾基礎。
![]()
支撐AI漫劇成長的,不僅是國內用戶與市場規模的擴大,更在于上下游延展和海外機遇的疊加。2025年中國泛二次元周邊市場規模將達到6521億元,并在2029年逼近8344億元,這為AI漫劇的產業鏈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肥沃土壤。同時,海外動漫短劇市場亦在崛起,預計2030年規模將達130億美元,占全球短劇市場約五分之一,意味著AI漫劇有望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重要抓手。
當前,AI已從工具嘗試走向全流程深度應用,推動漫劇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圖片生成、智能分鏡,還是音頻同步,AI的介入都顯著提升了制作效率并壓縮成本,為行業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伴隨這一技術革新,動漫市場的內容邏輯也在發生轉變:一方面,“IP化”成為明確趨勢,漫劇作為重要的承載形態,將在優質IP的改編與開發上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行業整體開始追求精品化,通過提高內容水準來強化用戶付費意愿和市場競爭力。
![]()
隨著國內市場逐步進入成熟期,AI漫劇的增長焦點正加速轉向海外。依托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技術優勢,這一新興內容形態在全球市場展現出強勁競爭力,并為短劇出海提供了新的路徑。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短劇應用市場自2024年起高速擴容:2025年一季度App內購收入接近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三倍;累計下載量逼近9.5億次,為中國內容形態的出海創造了可觀的增量土壤。中文在線在2025年“微短劇出海品牌大會”上披露,已借助自研AI工具鏈和流程標準化,建立覆蓋北美、日本與東南亞的動漫短劇全球發行網絡。
AI漫劇的快速崛起,標志著中國動漫產業正站在新一輪迭代的起點。從巨頭布局到中腰部突圍,從國內藍海到全球市場,整個賽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站在2025年這個節點,可以預見,AI漫劇不僅將改變短劇市場的競爭格局,更可能成為文化出海與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