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閩東北有一個“同心圓”,那么“圓心”也許在福州。這座城市南鄰莆田、北連寧德、西接南平、東通平潭,是閩東北“四市一區”的樞紐。
水系貫通,海岸綿延。地處閩東北唯一與四地接壤的城市,福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江莉表示:“守護這片從閩江干流直抵東海的蔚藍畫卷,絕非一域之功,唯有打破行政區劃的藩籬,方能凝聚起‘檢護蔚藍’力量,推動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
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網首頁刊登
![]()
![]()
《福建日報》2025年10月9日刊登
2024年12月,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福州都市圈聯席會議召開,提出以更寬視野、更實舉措推動閩東北協同發展和福州都市圈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福州檢察緊跟大局需要,主動牽頭莆田、寧德、南平、平潭地區檢察機關與公安、海關稽私、海警等偵查機關,建立閩東北四市一區“檢護蔚藍”暨檢偵協同聯盟,旨在以司法之力護航閩東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號角吹響,地處海域、江域接壤之地的羅源與蕉城、福清與涵江、平潭與長樂、閩清與延平率先響應,共執司法畫筆,在水域交融之處勾勒協同新篇。
聯北:
羅源蕉城跨區聯動 打響海面“清廢戰”
“‘檢護蔚藍’專項行動啟動后,我們并沒有急于拓展新業務,而是緊盯最容易復發的海漂垃圾問題開展‘回頭看’。”羅源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吳奴根表示。
2023年,在羅源縣檢察院與寧德市蕉城區檢察院的協作配合下,第一輪海漂垃圾問題專項監督順利完成。但垃圾問題向來易“回潮”,如今的海面環境怎么樣了?
2025年3月,兩地檢察機關圍繞環三都澳附近海域海漂垃圾整治情況開展“回頭看”。他們分成三個辦案小組,分別深入羅源縣碧里鄉養殖區、蕉城區三都鎮漁港碼頭等重點區域,沿海岸線逐段巡查,詳細記錄垃圾清運設施配置、常態化保潔人員在崗情況。其間,檢察技術人員就吉壁村沙灘、三都澳灣口等垃圾易堆積區域,調取2023年海漂垃圾治理期間與2025年同期航拍高清圖像比對,繪制近岸海漂垃圾覆蓋情況的變化圖表,分析研判存在的問題,以此作為法律監督線索。
在跟蹤督促落實檢察建議時,幾位漁民向檢察官反饋:“現在海面塑料垃圾越來越少見了,漁網纏繞垃圾的情況也不常發生。”
接下來的幾個月,羅源縣和蕉城區的檢偵協作越來越多元。兩地檢察、偵查機關在聯合偵查、跨市并案、追訴漏犯、證據鑒定、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等方面陸續拓展了新協作。在跨區域打擊涉海犯罪的同時,聚焦沿海居民民生福祉,依法保護兩地200多戶漁民、養殖戶3700余萬元財產權益。
面南:
福清涵江“一庫一灣”共治的“雙向奔赴”
“一庫一灣”即東方紅水庫與興化灣海域,連接著福清市與莆田市涵江區。“在地圖上,兩塊水域的行政區劃或許界限清晰,但水體是相互交融難以分割的。遇上一頭排污、另一頭清淤,那治理起來只會沒完沒了。”回憶起以往辦案遇到的尷尬情況,福清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檢察官林鳳娟笑言。
“檢護蔚藍”聯盟建立以來,福清市檢察院與涵江區檢察院依托“一庫一灣”跨區域協作機制,攜手耕好這兩塊“藍色責任田”。
由南向北看。2025年3月,位于福清莆田兩地交界的東方紅水庫某流域因生活、建筑垃圾堆放導致被長期侵占,嚴重影響下游水質,涵江區檢察院迅速將案件線索移送至福清市檢察院,在兩地檢察機關與相關水利部門的配合下,目前該流域侵占問題被迅速整改到位——邁出了兩地交界流域污染合力共治的重要一步。
由北向南看。2025年9月,福清市檢察院發現目前興化灣福清市周邊灘涂“互花米草”瘋長,不僅會影響福清海域的生態環境,還將向南殃及涵江區管轄海域。該院在制作發布檢察建議推動福清市轄區范圍海域治理的同時,將涉涵江區海域線索移送至涵江區檢察院,共同推進問題整改——這一步,實現了兩地檢察機關線索的雙向移送和跨域協作。
一組數據進一步印證了協作成效:2025年以來,兩地檢察機關共審查起訴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9件12人;辦理生態環境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40件;追償修復生態環境費用92.7萬元,增殖放流4.6億尾蝦苗,實現了監督線索的“雙向移送”與涉海犯罪的“協同圍剿”,治理效果持續向好。
向東:
平潭長樂海洋碳匯與海絲文脈守護的新探索
“我們從長樂松下鎮駛上跨海大橋,就到平潭了!”2025年9月,福州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與長樂區檢察院受邀赴平潭綜合實驗區檢察院參加“關于推進‘檢護蔚藍’協作機制實施意見”的會簽儀式。在這份實施意見中,“共促維護海上通道安全、開展海洋生態跨域修復、聚力守護海絲文化遺產”等多項舉措值得關注。
當日,兩地開展了“嵐碳(平潭海洋碳匯)”修復機制的首次跨域探索。長樂區通過線上小程序,僅用一分鐘便完成了價值近萬元的“嵐碳”跨區域申購核銷,應早盡早實現海洋替代性修復。同時,也開啟了平潭、長樂海域流竄作案類案件生態修復新模式。
“我們共同守護的不僅是眼前的碧海,更有歷史的回響與未來的通途。”平潭綜合實驗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陳捷亮表示。據悉,該院與南島語族研究院建立了文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依法守護這份由中國大陸向海而行,至太平洋腹地的海洋文化;長樂區檢察院在僑胞故居“九頭馬古民居”、抗擊倭寇的梅花古城留下公益履職的足跡。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要塞、海防重地和知名僑鄉,兩地均蘊藏著豐富的海洋文化遺存。兩地檢察機關還圍繞涉海工程建設可能對涉海文物造成的影響,細化了信息共享與風險評估協作機制,就共同督促維護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大橋沿線周邊公益保護等問題形成保護合力。
溯西:
閩清延平從“各管一段”到“共護一江”
閩江,一江碧水串聯山海,一路流淌著“從山頂到海洋”的故事。江水經南平市延平區貫通福州市閩清縣,兩地休戚與共,其治理是系統工程。
2025年,閩清縣檢察院與延平區檢察院持續開展閩江流域源頭治理專項監督,形成推動閩江流域環水口庫區治理合力。
在上游,延平區檢察院辦理閩江水質治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3件,清垃圾、拆違占、治危廢、整排污,防范上游污染源向下游方向排放。其中,運用大數據模型開展的危廢專項整治,推動職能部門對轄區內123家汽修行業規范設置危廢存儲設施。
在下游,閩清縣檢察院接續監督畜禽污染、江漂垃圾等環境問題。聯合行政單位實地調查40余場次,推動拆除違建養殖場493家,勸導退養、復綠復耕、立案查處……多管齊下,水質提升立竿見影。
“非法電魚也是污染根源之一。大量水生生物觸電腐爛,沿江排海,同樣會造成水體污染。”閩清縣檢察院第二檢察部黃少華副主任說,“江水是可以導電的,電魚使用的高壓電設備將嚴重威脅閩江上下游船舶及沿岸居民的安全。”2025年4月,閩清縣檢察院就調查核實中發現的非法電魚涉嫌刑事犯罪線索,推動公安機關刑事立案。
鮮活的案例為兩地民主監督創新機制提供實踐樣本。2025年6月,福州市、南平市政協及檢察機關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政協民主監督與檢察法律監督貫通協同保護閩江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各方將聚焦閩江流域河岸帶保護及排污治理等生態環境狀況、河湖長履職情況、政協建議案辦理情況、檢察建議落實情況、兩地市委交辦的專項監督事項等五大監督重點開展深入合作,以“民主監督+法律監督”雙輪驅動,全面提升整體監督效能,共同守護閩江流域生態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檢護蔚藍”聯盟還致力于解決以往犯罪鏈條上下游人員是否已被查處、是否曾被行政處罰等核實難的問題。以福州地區走私類刑事犯罪為例,今年所辦案件涉走私組織者、股東等主犯同比上升57%,原先最為猖獗的走私凍品犯罪明顯下降。
閩東北檢察偵查協作的接力,在服務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中釋放了更大的司法效能。未來,他們將繼續以“檢護蔚藍”之筆,在閩東北“四市一區”的廣袤山海間,繪就深遠遼闊的蔚藍圖景。
來源:省政府官網、《福建日報》
閩清檢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