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球知識局
文字 | 杔格
校對 | 凱爾希 編輯 | 澄澈
2025年11月6日,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有一件大事,重慶市兩江新區正式宣布設立!
意義何在?新設的兩江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沈陽沈北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第四個以“新區”為名的行政區。
![]()
上一次設立新區還是在2009年,當時濱海新區設立,距離現在已經16年了。整整過了半代人的時間,“新區”二字又一次出現。
不過,對于比較了解重慶的人來說,“兩江新區”不是早就有了么?而且存在十多年了?何來新設一說?
這里,就要說到中國當前行政區劃實際管理層面,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黑區”。
之前的兩江新區,一直是“黑區”,從此以后,這個“黑區”徹底轉“正”了!
九區變八區,北碚也變大了
北碚也和四川接壤了▼
![]()
除了兩江新區新設,還有兩個行政區撤銷,這就是江北區和渝北區。有些好玩的是,當前“渝超”(重慶城市足球超級聯賽)正在進行中。
好家伙,本輪“渝超”還沒踢完,“江北隊”和“渝北隊”就已經找不到“家”了。
“渝北隊”還是目前中心城區賽區積分榜第一名▼
![]()
“黑區”不“黑”
什么是“黑區”?這其實是坊間人士還有一些行政區劃研究者的通俗叫法,一般指的是諸如各種“開發區”“高新區”“管理區”“綜改區”“工業園區”等功能區,與正式的行政區劃——“白區”相對。
簡而言之,只要不屬于民政部公布的《行政區劃統計表》中的各種“區”,基本都是“黑區”。“黑區”的管理機構基本都是“管理委員會”,而非“政府”“行政公署”。
比如北京的亦莊
(圖:圖蟲)▼
![]()
這些“黑區”,普遍享有某一級的行政管理權限,負責區域范圍內的行政管理和社會事務,但它并不是一級行政區劃。它們的具體行政區劃對應關系,依然屬于原有或者變更后的正式行政區劃。
之所以“黑區”會給人們有正式行政區的“錯覺”,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新聞中往往單獨出現,而且從來不提及原有或者變更后的正式行政區劃,同時它們往往也和“白區”并列。
比如蘇州的工業園區
(圖:圖蟲)▼
![]()
尤其是“黑區”經常以單獨身份出現在各種會議里,“黑區”當地群眾的實際工作生活也是按照“黑區”本地的政策。在多重因素下,更加強了這一“黑區”就是正式行政區的“錯覺”。
事實上,雖然“黑區”并不是正式行政區,但基本上和“白區”沒太大差別,要不然坊間也不會給它冠以“黑區”之稱。一般情況下,“黑區”除了不在民政部公布的《行政區劃統計表》內,以及沒有完整的“四大班子”外,現實層面基本與“白區”無異。
比如成都的天府新區
(圖:圖蟲)▼
![]()
以目前中國設立的19個國家級新區為例,兩江新區為繼浦東新區、濱海新區之后,全國第三個設置為一級正式政區的國家級新區,剩下的都是“黑區”。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國家級新區都沒有單獨的正式行政區劃。部分國家級新區也有相對應或基本對應的正式行政區劃,例如舟山群島新區、南沙新區、西海岸新區,只是行政區劃的命名并沒有使用國家級新區的名字。
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范圍
與合并后的黃島區一致▼
![]()
同時,雄安新區比較特別,由于實際執行政策過于特殊,坊間或者是一些行政區劃研究者將其算作0.5個“白區”。
河北雄安新區鳥瞰
(圖:圖蟲)▼
![]()
兩江新區,相似的道路
直接以“新區”命名的行政區(縣級以上)極少,在正式的4個新區中(清遠市清新區不計),重慶的兩江新區和其它三者形成過程類似,普遍經歷了從“黑區”到行政區的過渡。
唯一區別在于,兩江新區用的時間太長了,這從他們的沿革即可一窺端倪。
浦東新區在1992年設立,但只在次年設立了管理委員會,直到2000年才設立人民政府,用時8年。
浦東新區鳥瞰
(圖:圖蟲)▼
![]()
沈北新區在2006年設立,先設立管理委員會,后轉“正”,1年之內完成。
沈北新區黃昏街景
(圖:圖蟲)▼
![]()
濱海新區在2000年設立,當年成立管理委員會,2009年轉“正”,用時9年。
北方建成的第一高樓也在這兒——
津!沽!棒!
(圖:圖蟲)▼
![]()
而兩江新區在2010年設立,直到2025年轉“正”,用時15年。兩江新區地位極高,它是中國第三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也是僅次于浦東和濱海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
早已十分繁華了
(觀音橋夜景圖:圖蟲)▼
![]()
兩個“兩江新區”,不一樣!
兩江新區終于轉“正”,行政區劃調整也隨之而來。
之前是主城中心9區▼
![]()
根據調整方案,依托兩江新區(國家級新區),撤銷江北區、渝北區,設立兩江新區,管轄原江北區、原渝北區(不含大灣鎮、統景鎮、大盛鎮、興隆鎮、茨竹鎮)和北碚[bèi]區(水土街道、復興街道、蔡家崗街道、施家梁鎮、童家溪鎮)的行政區域。
這一調整,是以兩江新區(國家級新區)規劃范圍為主體,劃入地緣相近、地理空間自然銜接的區域(洛磧鎮、童家溪鎮、五寶鎮)。也就是說,“黑區”的兩江新區與現在正式行政區的兩江新區范圍,并不相同,主要是東西兩側有區別。
至于原渝北區剩余的北部部分(大灣鎮、統景鎮、大盛鎮、興隆鎮、茨竹鎮5鎮),因與北碚區國土空間定位趨同,劃歸北碚區管轄。
兩江新區的主體就是
長江、嘉陵江以北的區域
與著名的渝中半島隔江相望▼
![]()
在重慶市江北區撤銷前,全國一共有兩個江北區,另一個是寧波市江北區。隨著重慶市江北區的撤銷,全國只有一個江北區,解決了之前的同名現象。
有人說新設立的兩江新區面積過大、人口過多,其實兩江以北區域的江北區和渝北區同宗同源,早期都是江北縣(廳)的組成部分。此后,江北縣經歷了城鄉分立分治,一分為二,逐步演變為后來的江北區和渝北區。
著名的江北機場就是以江北縣命名
江北機場的“黃色法拉利”機位
已是重慶旅游必打卡的景觀
(圖:圖蟲)▼
![]()
直到15年前兩江新區的設立,采取兩江新區會同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1+3”的聯合開發模式。如今行政區劃重大調整,在北碚的參與下,整個老江北縣再度重歸整合,“變相恢復”了老江北縣,并獲得了兩江新區的新名字。
就此,之前“條塊分割、權責不清、多頭管理”的難題得以解決,管理分割的問題得以破解、統籌發展的能力更加強勁,“1+3”模式的階段性使命完成。
真是一個多世紀的輪回,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這種行政區“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的現象,還是令人感慨萬千。
重慶,-2+1
(重慶中心城區夜景 圖:圖蟲)▼
![]()
經過本次調整,重慶轄25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較之前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少了一個縣級行政單位。
至此之后,許多關于重慶的行政區描述將徹底重寫。比如人們常常掛在口中的“重慶主城中心9區”,以后就變成“重慶主城中心8區”了。
兩江新區實現行政區與開發區體制合一
面積擴大到1360平方公里
人口擴大到約352萬
擁有124公里沿江岸線▼
![]()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非邊疆地區上一次重大行政區劃調整,還是2021年的洛陽和杭州。
如今4年過去,在近幾年全國行政區劃調整全面收緊、加強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的大背景下,重慶兩江新區的設立,或許可以視為又一輪大規模行政區劃調整的“正式開端”。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更多行政區劃調整會陸續展開,更多國家級新區紛紛轉“正”。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