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0年代以來,二戰結束后的每個“10周年”,日本首相按例都會發表一次“談話”。
比如在戰后50周年(1995年)8月15日,時任首相村山富市就以“內閣決議”的形式發表了“村山談話”,除了對戰爭進行反思之外,還首次公開向戰爭受害國道歉,承認日本在二戰中實施了殖民統治和侵略行為,并表示“深切反省”。戰后60周年(2005年)8月15日,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延續了“村山談話”的關鍵表述,強調日本將永久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戰后70周年(2015年)8月14日,時任首相安倍晉三也發表了戰后70周年談話,在這個“談話”中,安倍晉三對日本在二戰中的行為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并表示將高舉“積極和平主義”的旗幟,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不過,2025年8月15日,我們卻并沒有等來現任首相石破茂的“首相談話”。但當大家都不再抱希望之時,10月10日,石破茂卻突然發表了“戰后八十年之際內閣總理大臣所感”一文。
![]()
一、在石破的戰后80年“所感”中,沒有出現“殖民統治”、“侵略”、“道歉”等字眼。
在1995年的“村山談話”中,明確提及“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為使未來不再重蹈覆轍,我謹以謙卑之心直面這無可置疑的歷史事實,在此再次表達痛切的反省之意,并致以由衷的歉意。(植民地支配と侵略によって、多くの國々、とりわけアジア諸國の人々に対して多大の損害と苦痛を與えました。私は、未來に誤ち無からしめんとするが故に、疑うべくもないこの歴史の事実を謙虛に受け止め、ここにあらためて痛切な反省の意を表し、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を表明いたします。)”
2005年的“小泉談話”,基本延續了“村山談話”的關鍵表述,比如“我國由于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我謙虛地對待這一歷史事實,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我が國は、かつて植民地支配と侵略によって、多くの國々、とりわけアジア諸國の人々に対して多大の損害と苦痛を與えました。こうした歴史の事実を謙虛に受け止め、改めて痛切な反省と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を表明する)”
不過,2015年的“安倍談話”中,雖然也提到了“殖民統治”和“侵略”,卻并沒有提“日本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僅僅表示“應該永遠跟殖民統治告別”。實際上是對日本“殖民統治”和“侵略”進行了淡化處理。在“談話”中安倍首次提及日本對于亞非人民的貢獻,即“日俄戰爭鼓舞了許多處在殖民統治之下的亞洲和非洲的人們”。對于日本的“道歉”,安倍延續了“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的固有表達,表示“我國對在那場戰爭中的行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繰り返し、痛切な反省と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を表明してきました。)”此外,安倍在“談話”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我們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系的子孫后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あの戦爭には何ら関わりのない、私たちの子や孫、そしてその先の世代の子どもたちに、謝罪を続ける宿命を背負わせてはなりません。)這似乎也預示著日本決意要徹底甩掉“歷史包袱”和“侵略責任”的意圖。
果然,在10月10日發表的石破茂戰后80年“所感”中,就完全沒有提及“殖民統治”、“侵略”,“道歉”的字眼也徹底消失不見,石破的這個做法倒是與10年前安倍的“我們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系的子孫后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這一觀點。莫名相契。
這里順便聊一聊日本的“道歉”。
經常聽到有人說,日本沒有對中國“道過歉”,這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比如在村山、小泉、安倍的“戰后談話”中,都有明確涉及到日本的“道歉”。首次以政府姿態對中國表示道歉的就是“村山談話”,村山富市在這個“談話”中明確表示“我國在不久前的某個時期,因國策失誤而走上戰爭道路,使國民陷入存亡危機,并通過殖民統治與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害與痛苦。為使未來不再重蹈覆轍,我謹以謙卑之心直面這無可置疑的歷史事實,在此再次表達痛切的反省之意,并致以由衷的歉意。同時,我向這段歷史所造成的國內外所有受害者致以深切哀悼。”(わが國は、遠くない過去の一時期、國策を誤り、戦爭への道を歩んで國民を存亡の危機に陥れ、植民地支配と侵略によって、多くの國々、とりわけアジア諸國の人々に対して多大の損害と苦痛を與えました。私は、未來に誤ち無からしめんとするが故に、疑うべくもないこの歴史の事実を謙虛に受け止め、ここにあらためて痛切な反省の意を表し、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を表明いたします。また、この歴史がもたらした內外すべての犠牲者に深い哀悼の念を捧げます。)
“村山談話”是日本政府對二戰官方表態中最有誠意的一次,也是迄今為止(估計也會是未來所有官方表達中)表述最為客觀的一次。“村山談話”明確向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進行了道歉,這個“亞洲各國人民”顯然是包含有中國的,所以說日本政府沒有向中國人民進行正式道歉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后來的小泉和安倍在“談話”中也基本延用了村山的表述。當然,也要說清楚一點,即日本政府在正式文告中從未專門向遭受其侵略最為嚴重的中國人民進行過單獨道歉,哪怕是在“村山談話”里,我們也是被囊括在“亞洲各國人民”這一整體之內的。
所以,對于這一 “道歉”,很多中國人是不滿意的。一個原因是沒有專門針對中國進行道歉,而在二戰中,中國偏偏又是遭受日本侵略最為嚴重,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所以我們要求日本政府進行一次專門道歉似乎也不算太過,但這一要求在日本政府看來卻顯然是過于“奢侈”了。另一個原因則是,“村山談話”中涉及道歉時所使用的詞匯在語氣程度上顯然有點“過于輕”了,從上文可知,“村山談話”在道歉時,使用的是“お詫び”這個單詞,但日語中其實明明有更適合的一個詞“謝罪”,但日本政府卻并沒有使用后者。
很明顯,“お詫び”相對于“謝罪”而言,在程度上無疑要輕了很多。雖然在詞典里,二者的解釋都有“道歉、賠禮”的意思,但“お詫び”更像是英語里的“sorry”,充其量也只到了“very sorry”的程度,你不小心碰到了別人,引發別人的不快,你使用“お詫び”自然是沒問題的。但你帶著軍隊橫沖直撞,沖進人家家里,四處燒殺搶掠,導致人家幾千萬人丟了性命,萬里山河化作片片焦土,差點亡國滅種,你還只是想用一句輕飄飄的“お詫び”是否有點不太合適呢?而且,“お詫び”和“謝罪”還有一個使用上的潛在區別,即“お詫び”其實更多用在沒帶給對方損害或危害場景下的道歉,屬于那種僅僅為了照顧對方的不滿情緒而做出的“息事寧人性質的道歉”,而“謝罪”則使用在是因為你犯了錯而給對方造成損害場景下的道歉,屬于因為你本身“有罪”或“有過錯”而做出的“負有責任的道歉”。
![]()
所以,哪怕是在日本歷屆政府中“最有誠意”的“村山談話”,其實在針對飽受日軍侵略和荼毒的中國人民而言,所說的“道歉”,在程度上也依然“遠遠不夠”。當然,村山富士執政時期屬于多黨聯合,所受掣肘甚多,能在談話中做出這樣的表態已屬相當難得,也足見其人的擔當。
不過,在石破的“所感”里,無論是“殖民統治”、“侵略”還是“道歉”都已徹底消失不見。
二、回顧過去與展望未來,聚焦國內與放眼四海
對于過去的回顧,村山富市將重點放在了日本侵略給亞洲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害上,小泉繼承了村山的這一思路,不過亦開始提及日本戰死和在戰爭中遇難的300多萬國民,小泉對在那場大戰中遇難的所有國內外人士都表示了哀悼,這里顯然包括了日本派往海外的侵略軍中的死難者。而在“安倍談話”中,對于日本300多萬死難者的緬懷份量感覺明顯超過了安倍對于受日本侵略而失去生命的亞洲各國人民。
在石破茂的80周年“所感”中,則對日本的“陣亡者”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拔高,聲稱“今日日本的和平與繁榮,正是建立在以陣亡者為代表的無數人的寶貴生命與艱難歷史之上。(今日の我が國の平和と繁栄は、戦沒者をはじめとする皆様の尊い命と苦難の歴史の上に築かれたものです。)”
石破茂這樣的表達說實話讓我多少有點不太自在,因為眾所周知,日本最大批量的“陣亡者”應該出現在二戰時期,而這批“陣亡者”中的絕大多數都屬于因侵略他國而拋尸海外的日本侵略軍。這些侵略軍曾經給亞洲各國人民尤其是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但現在日本的首相卻公然感恩他們,認為日本的和平與繁榮,是建立在以這些“陣亡者為代表”的眾多生命與苦難之上。
從小泉、安倍到石破,似乎多少能看出日本絕對不會與過去的侵略歷史進行切割,而只會去試圖重塑或者不斷予以美化的征兆。
三、 “反戰”與日本受害者心理的逐步確立
縱觀從村山到石破的四任日本首相的“戰后談話”,反戰確實是一以貫之的。村山富市表示“我們應該把戰爭的悲慘傳給年輕一代,以免重演過去的錯誤。并且要同近鄰各國人民攜起手來,進一步鞏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小泉表示“我們決心不淡忘這一悲慘的戰爭的教訓,決不會再次使兵戎相見,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安倍也說“要將(日本)建設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重視法治,一直堅持不戰誓言。”石破茂也表示“我將與全國國民一道,銘記那場大戰的諸多教訓,竭盡所能,確保此類慘禍永不再現。”
![]()
不過,略有不同的是,村山富市時期的日本更多被視作為“加害者”,但到了安倍的談話中則開始更多展示日本作為“受害者”的這一身份,雖然安倍也談到了“在與日本兵戎相見的國家中,不計其數的年輕人失去了原本有著未來的生命……許多無辜的平民受苦和遇難。”但更多地篇幅卻放在了描述諸如“失去了三百多萬的同胞的生命”,“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東京以及各城市遭受的轟炸”、“沖繩發生的地面戰斗”等等日本所遭受的災難上,而到了石破茂的戰后80年“所感”中,涉及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描述已徹底不可見,僅僅只有他訪問硫黃島,參觀菲島戰歿者紀念碑,出席沖繩全戰歿者追悼儀式,廣島、長崎原爆死難者慰靈儀式,終戰紀念日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的描述,完全沒有涉及日本二戰時的侵略問題。我們看到的似乎只有日本作為二戰純“受害者”的這一身份。
四、從“敗戦”到“終戦”
在 “村山談話”中,多次出現“敗戦”這一表述,但在小泉的8.15談話中,被改為了“終戦”,安倍70周年談話中也沿用了“終戦”這一表述,石破在談話中使用的也是“大戦の終結”和“終戦”,從中或許多少能看出日本對于重塑“二戰史觀”的執念,因為“終戦”無論是對于戰爭結果還是戰爭性質而言,都屬于中性詞匯,而“敗戦”則不一樣,一方面明確說明了日本屬于戰敗一方,另一方面也多少映射了日本應該因“戰敗”而承擔一定的責任。所以日本官方表態從“敗戦”變“終戦”,未曾沒有想要徹底撇清自身責任的一面吧?
五、著眼于國內
相比于村上,小泉和安倍的戰后“談話”,石破茂的80周年“所感”完全沒有涉及外交,幾乎將目光全部投向了國內。石破茂對于歷史認識問題,也幾乎是一筆帶過,僅僅表示他會繼承歷屆內閣的立場。
石破茂戰后80年“所感”中的絕大部分篇幅幾乎都放在了“為何無法避免那場戰爭(なぜあの戦爭を避け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のか)”這一問題之上。這也是石破茂這篇講話的真正核心。石破茂從“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制度性問題”、“政府的失控”、“議會的失職”、“媒體的墮落”、“情報收集與分析的失敗”幾個方面對日本“沒能避免二戰”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對今日的啟示”中號召日本國民要“從歷史中學習”,要銘記教訓,防止災難重演。
今年是日本戰敗80周年,下一個10周年是在2035年,而下下個十周年則是在2045年,其時將正逢日本戰敗100周年,不知到時候是否依然會有日本首相的“戰后談話”?即使有,或許和現在的石破“所感”一樣,也依然是聚焦于國內吧?
從歷屆“首相談話”內容的變遷中,我們不難看出,日本對于那段歷史似乎有意進行重塑,而對于本應承擔的歷史責任問題,則似乎已經決意徹底撇開。只是,這樣做真的對日本有利嗎?其實,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學習德國,大大方方認錯,然后再無負擔地重新向前來的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