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放話了:“只要我和中國領導人見一面,美國的糧食馬上就能進中國市場。”這話一出口,白宮現場靜了幾秒鐘。
臺下的農業州代表們眉頭緊皺,臉上寫滿了“你說這話我們真信嗎?”畢竟,上次畫的那個130億美元的大餅,大家可還沒咬一口。
這不是第一次特朗普把國際談判說得跟開團購似的,一拍桌子就能搞定。但問題是,他拍的是桌子,不是協議。
這一次,他又想靠“見一面”的魔法解決中美農產品貿易的問題,可美國農民卻不樂意了。他們現在要的不是嘴上說說的“市場”,而是實打實的訂單和收入。
說到底,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把復雜的國際關系說成“能不能見面”的問題。他的“交易藝術”思路,喜歡把一切簡化成“我出場,問題就解決”,但現實可不是選秀節目。
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尤其是農業領域,牽涉的不僅是兩國的談判桌,更有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和政策博弈。
先說說這個“大餅”。去年年底,特朗普政府拍板要給美國農民發13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作為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止血包”。
可巧不巧,國會和白宮因為預算鬧掰,政府一停擺,農業部也關門了。這錢,連張支票都沒印出來。
農民們眼瞅著收成堆在倉庫里,補貼沒影、訂單沒來,連貸款都快還不起,怎么可能還對“再來一頓大餐”有什么信心?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大豆出口中國的數量大幅下降。中國這邊也沒閑著,一邊擴建倉庫、一邊開拓新市場。
巴西、阿根廷、俄羅斯,這些國家趁著美國自顧不暇,早就插旗成功,成了中國糧倉的新座上賓。巴西的大豆現在幾乎全年無休地往中國運,港口都快排隊排到下個月了。
而美國這邊,卻被“說了就算”的政治口號困住了手腳。特朗普這句“見一面就解決”聽起來牛氣沖天,但中國那邊根本沒確認有沒有這個見面。
問題是,美國農民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只看補貼的群體了。他們經歷過中美貿易的高峰,也知道中國市場對他們意味著什么。
現在他們最怕的,不是沒有補貼,而是錯過了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時機。一旦中國和南美國家的農業供應鏈穩定下來,美國想重新殺回來,難度可不是一個“總統見面”能解決的。
政策的搖擺不定,才是讓美國農民最心煩的事。補貼來得慢,市場丟得快,農民的信心就像收成一樣,一年比一年少。
有人說,美國農業靠補貼過活,其實真不是。大多數農場主更希望靠賣產品賺錢,而不是靠政府“救急”。但現在的問題是,政府不僅沒能“救”,反而成了麻煩的源頭。
而且,中國也早把話挑明了,想恢復貿易?先把加的那些關稅取消了再說。這不是強硬,而是態度清晰。你要談,那得有誠意。你不能一邊收我的稅,一邊還想我接你的貨。
特朗普的夸口,其實是一種賭。賭的是中國會為了恢復農產品進口而妥協,賭的是農民還愿意再相信一次。
但這一次,賭桌上的籌碼變了。中國不急,美國農民不信,剩下的,就只有他說出口的“承諾”,和兌現不了的“希望”。
更讓農民焦慮的是時間。中國一旦和南美國家的供應鏈捆綁得更緊,那就不是臨時工,而是長期合同了。
你再想搶回來市場,不僅要價格有優勢,還得穩定、可靠。而這兩年,美國的外交和政策表現,顯然沒給國際買家留下“靠譜”的印象。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特朗普說的“只要見一面就能解決”,在農業州聽起來更像是“又來一輪騙票”。之前說好的補貼還沒到手,現在又來一個“只要我出馬,問題就沒了”。
但農民們可不是傻子,他們要的是訂單,不是口號。他們現在更擔心的是:這口飯,未來還能不能靠中國吃上?
從中國角度看,也沒什么急著讓步的理由。市場大,糧食需求確實高,但渠道多了,議價權也就更強。
之前美國占了中國大豆進口的六成,現在這個比例已經被巴西和阿根廷分了一大塊。這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不是非你不可,而你卻可能離不開中國。
特朗普的這口“海口”,喊得雖響,但水太深。如果不能拿出實打實的讓步,中國沒必要配合演這出“見面即成交”的戲碼。
國際貿易不是一錘子買賣,更不是靠嘴皮子就能搞定的事。中國的市場歡迎公平競爭,但從不接受威脅與欺騙。
特朗普要真想解決問題,得先把之前承諾的事做完,再談未來該怎么合作。否則,就算再大的“海口”,也只會變成泡沫。
嘴上說得再好聽,沒有誠意和行動,“海口”也只是空話。中國有的是耐心,而美國農民,已經等不起了。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