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哥
瘋狂的馬拉松,要套上緊箍咒了。
這兩天接連看到馬拉松賽取消的消息,有好幾場馬上就要比賽了,而且級別還挺高。
說取消也就取消了。業內人士推測,直接的原因都與即將出臺的馬拉松新規有關。
看了一下,新規的核心要點有三條。
一是縣區級以下C類賽事全部取消。二是設區市每年舉辦的賽事不超過3場。三是歡樂跑、健康跑之類的賽事取消,不要混著跑。
作為一個有著近15年跑齡的馬拉松愛好者,對這個新規我是非常支持的。原因也簡單,此前我寫文聊過很多次:
最近十年,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實在是太多了,一擁而上,魚龍混雜,各種亂象層出不窮,早就該整頓了。
我舉一個感受最深,也最隱秘的例子,很多人都說辦馬拉松很賺錢,可以拉動經濟消費,可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其實,對于大多數舉辦地來說,這就是扯淡。跑友那點報名費根本覆蓋不了支出。
至于說什么提升品牌形象,在賽事多如牛毛審美疲勞的今天,也是連個水花都不響。
不少地方,去查一查辦賽的經費開支、品牌贊助商是哪些,就可以看到貓膩了。很少有能做到商業化運營,更很少有能做到賺錢的。
不賺錢,又要辦賽,那最后成本是誰負擔?在經濟下行壓力大,地方開支緊張的今天,裁減正當其時。
說直接點,對于不少城市,尤其是一些小縣城,舉辦馬拉松賽,就是典型的政績工程。是一場自娛自樂的過家家。
這可能與馬拉松運動的特點有關。呼啦啦幾萬人,匯報數據好看,圖片好看,經費好看,自然熱衷起來。
剛開始大家還收著,一個城市一年舉辦一兩場,現在有些地方已經瘋狂到一個城市下面所有的區、縣都舉辦了。有些城市一年接近十場之多。
真的有必要那么多嗎?現在新規說最多只給辦3場,那結論也就不言而喻了。
僅設馬拉松和半馬,取消歡樂跑健康跑之類,這個我也支持。
這就相當于將極限運動和娛樂健身的群體分流,各玩各的,可以極大地提高馬拉松的賽事效率。
我參加過一些馬拉松,經常有跑三五公里健康跑的,沒有報上名,但又想跑全馬。于是混在半馬全馬的隊伍里,這種不出事都沒事,一出安全事故,賽事主辦方風險很大。
新規詳文。我還沒看到正式文件。下面是ai的總結,僅供參考。
核心事件
2025年10月,中國馬拉松行業迎來重大政策調整,新規聚焦賽事數量壓縮、項目精簡及名額分配改革,引發跑圈廣泛討論。
事件總結
賽事數量與類型管控
自2025年11月起,縣區級及以下C類賽事全面取消,每個設區市每年最多舉辦3場馬拉松。
僅保留全馬和半馬項目,“歡樂跑”“健康跑”等短距離項目被禁止設置,高債務風險地區不得辦賽。
11月至12月賽事數量減少,短期內不再新增賽事,需提前一年報備年度清單。
責任與監管強化
落實“誰主辦、誰負責”原則,政府牽頭組委會并承擔主體責任,從源頭遏制盲目辦賽。
規范公益與商業活動,未經批準不得使用“國際”“世界”名稱及邀請外籍選手,獎金設置上限。
參賽名額分配改革
大眾選手抽簽名額占比從80%提升至90%,取消贊助商直通等特殊組別,優化中簽公平性。
部分賽事試點按成績分區抽簽(如南京馬拉松),限制重復報名占用資源。
行業影響與爭議
政策旨在提升賽事專業度、減少商業化亂象,但縣級賽事取消及短距離項目消失影響初級跑者參與。
國內精英選手迎利好(外籍選手限制),但中小賽事減少或沖擊業余跑者參賽機會。
多場原定2025年10-12月賽事因政策緊急取消(如北京龍行半馬、蠡縣半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