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不老屯屯長。
關于口服膠原蛋白,你是不是也有如下困惑?
“喝了3個月膠原蛋白,細紋沒少,錢包空了。”
“跟風買的植物膠原軟糖,吃完才知道是智商稅。”
確實,現在打開社交平臺,滿屏都是“喝出嬰兒肌”“關節不疼了”的宣傳,連科技大佬都在曬每日25克的膠原肽用量。
但你知道嗎?
關于口服膠原蛋白,很多商家沒說的“真相”,比你想象中更復雜。
![]()
今天就用接地氣的話,把口服膠原蛋白的“雷區”扒清楚,幫你省錢又避坑,還不丟科學嚴謹性!
坑1
“植物膠原蛋白”是偽概念
素食黨別被忽悠
先劃重點:膠原蛋白只存在于動物身上!
那些打著“純素膠原蛋白”旗號的補充劑,根本不含膠原蛋白本身——里面頂多是維生素C、氨基酸這些“幫身體自己造膠原”的原料。
![]()
比如你買的植物膠原軟糖,可能就是加了點VC的普通糖果,價格卻翻了好幾倍。
要是你是素食者,與其花這冤枉錢,不如把錢花在均衡飲食上:多吃點橙子、獼猴桃補VC,吃點豆類補氨基酸,比啥“植物膠原”都實在。
坑2
劑型選不對
吃了也白搭
現在膠原蛋白的包裝花里胡哨:軟糖、片劑、粉末、液體……但不是所有劑型都靠譜。
片劑和軟糖是“含量刺客”!它們每份的膠原蛋白含量通常很低,還可能加了一堆糖、色素、填充劑——吃了半天,膠原沒補多少,先胖了2斤,血糖還可能飆上去。
![]()
真想補膠原,優先選粉末或液體!
記得看配料表,選每份含5~10克膠原蛋白的,避開那些添加劑比膠原蛋白還多的產品。
坑3
“能到皮膚/關節”是玄學
消化會把它拆成“零件”
很多宣傳說“口服膠原能直達皮膚、修復關節”,但倫敦皮膚科醫生戳破了真相:它根本扛不住消化過程!
不管是啥蛋白質(包括膠原蛋白),一進胃就會被分解成氨基酸——就像把樂高城堡拆成小顆粒,然后身體會根據需要,把這些“小顆粒”重新拼成它當下需要的蛋白質,可能是肌肉蛋白,可能是酶,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皮膚膠原或關節膠原。
![]()
就算有些研究說“水解膠原(肽)能被吸收”,但吸收后能不能精準跑到皮膚、關節,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更直接:歐盟至今沒批準任何一個膠原蛋白的健康宣傳,因為“證據不夠,要么沒人體研究,要么是動物實驗,沒法證明對人有用”。
坑4
長期吃的“隱藏成本”
不只是錢
有人說“就算沒用,吃了也沒副作用,就當花錢買個心理安慰”,但其實口服膠原還有這兩個“隱形坑”:
身體負擔
有腎臟、肝臟疾病的人,過量攝入膠原蛋白(本質是蛋白質)會加重器官代謝負擔,千萬別瞎吃。
![]()
替代成本
每年花幾百上千買膠原,不如把錢花在更靠譜的事上——多吃雞蛋、瘦肉補蛋白質,吃橙子、彩椒補VC,再加上涂防曬霜、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這些對皮膚和關節的好處,可是有實打實的科學證據的!
![]()
最后給糾結黨的3個建議
先咨詢醫生/營養師:特別是正在吃藥、有基礎病的人,別自己瞎囤膠原,避免和藥物相互作用。
想試就選對產品+觀察1~3個月:選粉末/液體、每份5~10克、添加劑少的,吃1個月沒感覺就停,別硬扛。
別把膠原當“救命稻草”:皮膚好、關節棒的核心,還是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曬運動——這些“老掉牙”的方法,比任何補充劑都靠譜,還省錢!
口服膠原蛋白不是“智商稅”,但也不是“靈丹妙藥”。
理性看待,別被宣傳沖昏頭,才是對自己錢包和健康負責~
【參考文獻】
Collagen supplements: The secret to perfect skin, or marketing hype[EB/OL].(2025-02-17)[2025-10-10].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214-do-collagen-supplements-work
作者:解陽楊
責編:郝學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吳雙
![]()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