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排聯公布 2025 年女排世錦賽的中國收視數據時,兩組數字讓整個排壇為之震動:廣播與數字平臺觀看次數超 11 億次,CCTV5 黃金時段觀賽人數突破 5 億次。男排賽事的收視率同樣亮眼,這樣龐大的受眾基數,不僅讓國際排聯笑逐顏開,更讓中國排協坐收紅利。可在這場 “數據狂歡” 背后,卻是球迷們 “追賽不辛苦,命苦” 的無奈 —— 滿心期待換來的,是中國女排第 9 名、中國男排第 30 名的歷史最差成績,這份落差,比任何冷門都更讓人心寒。
![]()
國際排聯的 “笑意”,藏在對中國市場的覬覦里。在全球體育賽事面臨收視瓶頸的當下,中國 5 億 + 的黃金時段觀賽人數,無疑是一塊 “肥肉”。國際排聯直言不諱 “中國市場龐大、人口基數大、經濟發達”,潛臺詞早已明了:這里有最熱情的觀眾,有最旺盛的消費力,是 “撈錢” 的絕佳陣地。于是,近年來在中國舉辦的排球賽事越來越密集 。畢竟,11 億次的觀看量意味著巨大的曝光度,隨之而來的是贊助商的蜂擁而至,這份 “流量紅利”,足以讓國際排聯的財報變得格外好看。
![]()
中國排協的 “美夢”,則建立在球迷的熱情之上。國際排聯把賽事頻繁落地中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排協:賽事門票收入、轉播分成、贊助合作…… 每一項都能讓排協的腰包鼓起來。市場越大,喜歡排球的人越多,排協的收入來源就越廣,甚至不用費心提升球隊成績,單靠球迷的 “自來水” 熱情,就能坐享其成。這種 “躺著賺錢” 的日子,難怪會讓排協 “做夢都要笑醒”。可他們似乎忘了,球迷的熱情不是無限的,支撐大家熬夜追賽、花錢買票的,是對中國女排 “升國旗、奏國歌” 的期待,是對中國男排 “突破自我” 的憧憬,而非單純的 “為愛發電”。
![]()
最委屈的,永遠是掏心掏肺的中國球迷。為了看一場女排世錦賽淘汰賽,有人守著電腦熬到凌晨,生怕錯過一個關鍵球;有人特意花錢開通付費會員,只為解鎖高清轉播;還有人拖著行李箱奔赴現場,在看臺上聲嘶力竭地吶喊助威。大家不計成本地追賽,圖的不過是一句 “中國隊贏了”。可結果呢?中國女排在世錦賽創下近 15 年最差成績,連八強都沒能打進;中國男排更是跌至第 30 名,在亞洲賽場都難以抬頭。
![]()
更諷刺的是,國際排聯和排協在享受 “流量紅利” 時,似乎都選擇性忽略了球隊的問題。中國女排的重建陷入僵局,教練組專業不對口、年輕球員培養斷層;中國男排更是積弱已久,連亞洲二流球隊都難以抗衡。可這些問題,在 5 億觀賽數據面前,都被暫時掩蓋了 —— 排協忙著計算收入,國際排聯忙著規劃下一場賽事,唯獨沒人真正關心:如何讓球迷的熱情,轉化為球隊進步的動力?如何讓 11 億次的觀看量,不再只是 “數據狂歡”,而是中國排球崛起的見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