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這幾天的瓜比AD鈣奶還上頭。前陣子剛傳核心高管嚴學峰被紀委調查,沒過幾天就傳出他已經回公司上班的消息,連帶被牽連的宗馥莉也被證實正常工作,可網友的討論反倒更熱鬧了。
事情得從10月初說起,10月2號突然有消息說,宏勝集團的生產中心總監嚴學峰被杭州上城區紀委立案審查了,立案通知書都送到了娃哈哈黨委。這嚴學峰可不是普通高管,在娃哈哈189家關聯企業里當監事,還是宗馥莉手下的“老人”,跟著宗馥莉快二十年了,說是“左膀右臂”一點不夸張。更巧的是,他剛被查,網上就冒出來“宗馥莉也被查”的傳聞,搞得人心惶惶。結果反轉來得飛快,10月5號嚴學峰就被解除審查回宏勝上班了,9號又有人證實宗馥莉也在正常上班,只是不管問娃哈哈還是紀委,都沒給個明確說法。
![]()
這波操作的背后,藏著更繞的利益糾葛。2025年4月起,娃哈哈的桶裝水經銷商們發現,貨款得全都打到一家叫訊爾城通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是宏勝全資控股的,法定代表人正是嚴學峰,董事還是宗馥莉。更讓人咋舌的是價格:桶裝水成本才1塊6、7,訊爾城通2塊7毛5拿貨,轉手7塊賣給經銷商,中間的利潤全流進了宏勝的口袋。上海的娃哈哈水廠不服氣,結果不僅被剝奪了銷售權,連品牌授權都沒了,逼得只能推出“滬小娃”自救,宣傳語還寫著“同宗同源”,透著股無奈。
更戲劇性的是品牌變動,9月份娃哈哈突然通知經銷商,2026年要換用新品牌“娃小宗”,理由是“娃哈哈”商標要用得全體股東同意,不然有法律風險。可這新牌子現在電商平臺上連影子都沒有,網友一看就懂了:這分明是商標使用權卡了脖子,只能另起爐灶。
![]()
消息一鋪開,評論區直接成了“大型吐槽現場”,各種聲音吵得火熱。
罵利潤“截胡”吃相難看的占了大半:“這操作也太明顯了吧?成本1塊多的水,倒個手就賺好幾塊,把原來的水廠當冤大頭啊!”有人算得更細:“國資還持股46%呢,這么轉移利潤,1.8萬自然人股東的分紅去哪了?”還有人翻出舊賬:“之前就有說娃哈哈集團利潤才一千多萬,宏勝卻賺了47億,合著好處都被‘自己人’拿走了”。
對“娃小宗”這個新品牌,網友的調侃更是不留情面:“這名字起得也太隨意了,聽著像山寨貨,還不如叫‘宗小哈’呢”“原來國民品牌也會搞‘子承父業’式起名,就是不知道消費者買不買賬”。有人更直接:“哪是什么品牌升級,明明是商標用不成了的無奈之舉,300億銷售目標怕不是在畫餅”。
![]()
關于嚴學峰的“閃電反轉”,網友的猜測五花八門。有人說:“這才幾天就沒事了?要么是查無實據,要么就是替人背鍋后被放出來了”“近190家關聯企業的監事,說是‘私人原因’被查,誰信啊”。也有人聯想到他的角色:“他就是個執行者,真正拍板的是誰大家都清楚,總不能讓老板親自下場操盤吧?”還有人開起黑色幽默:“這哪是高管,簡直是‘臨時工式背鍋俠’,用完就放回原位”。
質疑監管和治理問題的聲音也很尖銳:“國資持股46%還管不住?多次檢查都沒發現問題,這監管怕不是走個過場?”“混合所有制企業最忌諱這種身份模糊,嚴學峰一邊代表宏勝,一邊當娃哈哈監事,不出事才怪”。有人舉例吐槽:“之前上海水廠被搞成那樣,國資都發函不認可了,結果還不是沒用?這控制權早就歪了”。
還有些網友從旁觀者角度嘆氣:“宗慶后時代的老底子,現在折騰得亂七八糟。一會兒換品牌,一會兒轉移業務,經銷商和老員工都快懵了”“好好的國民品牌,非要搞這些資本操作,最后砸的是自己的招牌”。
![]()
這場風波說到底,是家族企業接班期的典型亂局。嚴學峰的“被查又復職”更像個引子,把利潤轉移、商標糾紛、治理失衡這些深層問題全抖了出來。宗馥莉想通過宏勝掌控局面,這本無可厚非,但用“截胡”利潤、剝奪授權的方式推進,難免傷了人心,也觸了監管的紅線。
最可惜的還是“娃哈哈”這個招牌。從AD鈣奶到桶裝水,藏著幾代人的記憶,如今卻要面臨換品牌的尷尬。監管部門多次檢查沒發現隱患,企業一句“沒回應”就打發公眾,只會消耗多年積累的信任。
希望這波鬧劇能給所有企業提個醒:不管是家族傳承還是業務改革,規矩得擺在前面,利潤不能靠“轉移”,品牌更不能靠“折騰”。畢竟消費者認的是實在的產品和透明的態度,不是背后那些繞來繞去的算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