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仙外初中的一份獎勵方案流出:
只要期中、期末考試所有學科合格,每學期開學初會依據前一學期成績評定獎學金 ——成績前10%的學生獲一等獎學金(8000元/生),10%-20% 的學生獲二等獎學金(4000 元/生)。
![]()
作為南外集團校,“沖外”更是畢業班的核心目標,仙外從低年級開始向學生傳遞沖外理念,中高年級展開針對性訓練,到沖刺階段再加大支持力度。
此外,2025 年南外小升初招生計劃為 580 人,各語種名額分布為:德語 16 名、法語 16 名、日語 12 名、西班牙語 12 名、英語 524 名,男女生錄取比例 1:1。
今年南外小升初生源來自南京 85 所小學,其中南外集團校成員校共有 250 人成功上岸,而作為 “南外親兒子” 的仙外,更是沖外的 “第一軍團”。
南外集團校上岸人數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138人
南外仙林燕子磯校區:45人
南京外國語學校雨花國際學校:28人
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16人
南京外國語學校方山分校:16人
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7人
面對每年龐大的沖外大軍,有家長笑著調侃:
才知道,
原來,南外是十二年一貫制的。
進南京擇校家長群
了解更多擇校升學信息
不過對于獎學金,有積極的方面也有不足之處:
積極的方面:
強大的物質激勵,激發學習動力。“8000元”和“4000元”對于尚未經濟獨立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具體而極具吸引力的目標。它將抽象的“好好學習”轉化為具象的、可追逐的獎勵,能夠有效調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求知,在班級內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積極氛圍。
肯定努力與成就,營造重視學業的氛圍。獎學金的核心之一在于其“獎勵”屬性。它是對學生一學期以來刻苦努力和優異成果的實質性肯定。這種肯定不僅帶來物質回報,更伴隨著巨大的榮譽感,能滿足青少年的成就感需求。同時,學校借此向社會、家長和學生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我們高度重視學術卓越,并愿意為之投入真金白銀,這有助于鞏固學校作為優質教育單位的形象。
當教育的評價標準與高額獎金過于緊密地捆綁時,其陰影也隨之浮現,可能帶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應。
加劇“功利性學習”,侵蝕求知初心。最大的擔憂在于,它可能將學生的學習動機從“為求知而學”異化為“為獎金而學”。當8000元成為終極目標,知識本身的價值、探索的樂趣、思維的訓練都可能退居次席。這種功利主義的傾向,與教育培養終身學習者、塑造完整人格的長期目標背道而馳。
固化“唯分數論”,加劇內卷與焦慮。該方案完全以考試排名為依據,這無疑強化了“分數是唯一硬道理”的導向。它可能將同學間的良性競爭推向惡性“內卷”。學生們可能不再關注知識的內化與能力的提升,而是絞盡腦汁鉆研應試技巧,進行分分必爭的“軍備競賽”。這對于排在20%之后的大量學生而言,可能是一種持續的挫敗,加劇他們的學業焦慮和心理壓力。
結語:獎勵是工具,而非目的
南外仙林分校的獎學金方案,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它既是激勵前行的風帆,也可能成為壓垮快樂童年的稻草;它既肯定了學術成就,也可能窄化了成功的定義。
歸根結底,獎學金作為一種教育激勵工具,其本身并無絕對的對錯。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運用它。一個理想的獎勵機制,或許應該在鼓勵卓越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幅度、努力過程、綜合素質以及個性發展。它可以是多元的、分層的,既褒獎頂尖的學術成就,也認可在各自賽道上的堅持與突破。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用獎金篩選出少數優勝者,而是點燃每一個學生心中的火焰,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在實施此類高額獎學金計劃時,學校與社會必須時刻警惕其潛在的扭曲效應,并輔以充分的心理疏導和多元評價體系,確保“獎金的魔力”真正服務于“教育的初心”,讓每一顆星星都能在屬于自己的天空中找到并綻放獨特的光芒。
對于南外仙林的獎學金政策,你如何看?歡迎文章末尾留言
文章綜合:第一升學書卷貓咨詢、南京擇校
關注南京擇校矩陣媒體
與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長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