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懂啊,養(yǎng)個男孩,為什么這么費媽呢?”
昨天后臺收到個寶媽的消息,她跟我吐槽,天還沒亮,兒子就醒了。
不是乖乖躺著等天亮,是在她身上折騰。一邊喊 “媽媽”,一邊抓著她頭發(fā)薅,一會兒又抱著脖子使勁搖。
好不容易把娃從沙發(fā)勸下來,剛松口氣。下一秒,娃 “嗖” 地跳上茶幾。大喊 “我是超人,變身”,蹦來蹦去停不下來。
她最后苦笑著說:“養(yǎng)兒子真像養(yǎng)頭小獅子,力氣大、動作多,還沒法太兇。他一哭,我心就軟,訓都訓不下去。”
家有同款男孩,看到這場景,我太有共鳴了!我都忍不住想:這真是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嗎?
其實啊,不是我們不會帶,也不是娃故意調(diào)皮,養(yǎng)兒子 “費媽”,其實有科學依據(jù)。
![]()
一、帶男孩像打“持久戰(zhàn)”
養(yǎng)男孩子的家長,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帶男孩真的像打 “持久戰(zhàn)”。
從天亮到天黑,幾乎沒停歇。他精力像永遠用不完,你得跟著他轉圈,身體累,心更累。
有次我?guī)奕ビ螛穲觯麖幕萆匣聛恚又芟虮拇玻偃ネ嫔吵兀虥]停過。
我跟在后面,手里拿著他的水壺、外套,還要時刻盯著他別跑丟,別跟其他小朋友起沖突。
兩小時下來,我腿都軟了,他還興奮地說 “媽媽再玩會兒”。
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學齡前男孩的沖動行為、攻擊行為比女孩多,情緒冷靜下來也更慢。
我家娃有次在小區(qū)玩,因為別的小朋友沒跟他分享玩具,他直接把人家的玩具搶過來扔了。
我趕緊道歉,然后蹲下來跟他講道理,可他還在氣頭上,怎么說都聽不進去,哭鬧了好半天。
但你知道嗎?男孩看著 “皮”,心里其實更依賴媽媽。他們在媽媽面前更容易情緒崩潰,更愛撒嬌,也更需要安撫。
我家娃平時在外面挺勇敢,可只要受一點委屈,第一反應就是找我,抱著我的腿哭。
所以帶男孩,你要時時刻刻 “控場”,一不留神就可能引爆新的哭鬧。
![]()
二、為啥養(yǎng)男孩子會這么“費媽”
為啥養(yǎng)個男孩會這樣“費媽”,其實是男孩的大腦和身體跟女孩不一樣。
(1)大腦發(fā)育節(jié)奏不同
研究說,女孩的大腦在語言、情緒調(diào)節(jié)這些地方,發(fā)育得比男孩早。
簡單講,女孩能更早說出 “我想要什么”“我不開心”,可男孩呢,往往情緒先上來了,嘴還沒跟上。
我家娃有次晚上不肯睡覺,躺在床上哭鬧,我問他是不是餓了,他搖頭;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也搖頭。
問了半天,他才小聲說 “想玩白天的那個超人比塞游戲”。
你看,要是他能早點說出來,我也不用跟著著急。
(2)體內(nèi)激素的問題
男孩體內(nèi)的睪酮水平更高,這會讓他們更容易沖動,情緒也更容易爆發(fā)。
不是娃 “教不好”,也不是他 “故意不聽話”,是生理上就容易 “上頭”。
有次我讓娃收拾玩具,他正玩得開心,不愿意收,我多說了兩句,他就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還大喊 “我不收拾”。
如果這時候你要是跟他較勁,只會讓情況更糟。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征,多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
(3)天生的性格特點
剛出生時男孩就跟女孩不一樣。有研究指出,新生兒時期,男孩對環(huán)境更敏感,入睡更難,安撫起來也更花精力。
我閨蜜生的是女兒,她說寶寶出生后,吃飽了就睡,很好帶。
可我家大寶剛出生的那段時間,一點動靜就醒,晚上經(jīng)常哭鬧,我和老公輪流抱,才能讓他安靜一會兒。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面對的就是個 “容易被過度刺激” 的小男孩。
(4)心里的 “反復自我否定”
帶男孩累,還不只是體力上的,更累的是心里的 “反復自我否定”。
我每天晚上等娃睡著后,都會琢磨:
是不是我太心軟,才讓他越來越無法無天?是不是我沒立好規(guī)矩,所以他才總不聽話?是不是別人家的男孩都不會這樣?
有次娃在超市里非要買玩具,我沒同意,他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周圍的人都看著我,我當時特別尷尬,也特別自責,覺得是自己沒教好他。
而且還會有外界的聲音:
“男孩就得野一點,不用管那么嚴。”
“哭什么哭,男孩子要堅強。”
“你就是太寵他了,才把他慣成這樣。”
聽多了這些話,我就更迷茫了:到底是我太敏感,還是男孩真的太難帶?
夾在孩子、家庭和別人的期待之間,感覺自己早就分身乏術。
最難的是,你還不能崩。哪怕再委屈、再疲憊,也得裝作 “還行”;哪怕快撐不住了,也只能自己咬牙硬撐。
![]()
三、如何讓媽媽帶男孩更輕松?
現(xiàn)在回頭想想,其實,我們當媽媽不用這么拼,試試這些辦法,能輕松不少。
第一,別跟別人家孩子比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我家娃雖然調(diào)皮,但他很有愛心,會主動幫我拿東西,會關心老人。說白了,成長沒有標準答案,急不來。
第二,給娃找對能量出口
男孩精力旺盛,與其讓他在客廳里爬沙發(fā)、拆抽屜,不如放學后帶他去小區(qū)瘋跑一小時,或者讓他玩點消耗腦力的玩具,比如拼圖、積木。
我家娃現(xiàn)在每天放學后,都會在樓下跟小朋友踢會兒球,晚上吃飯也香了,睡覺也安穩(wěn)了。
第三,別把育兒的事全攬在自己身上
爸爸不只是陪娃玩,也要參與教育和情緒引導。我現(xiàn)在會讓老公每天給娃講故事,跟娃一起收拾玩具,有時候娃鬧情緒,老公去安撫,效果還挺好。
爸爸參與育兒,不只是幫我們減壓,對孩子建立安全感也很重要。
第四,放過自己,不用追求完美
有時候,我們當媽媽,允許自己說一句 “我今天真的累了”,比勉強堅強更有力量。
不是每一次崩潰都要找原因,也不是每一個教育場景都必須做對。
孩子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媽媽,他需要一個快樂的媽媽。我們也在成長,也有情緒,也值得被照顧。
![]()
互動話題:
你們帶男孩時,有沒有遇到過特別崩潰的時刻?又是怎么解決的?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