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云潭
從跟隨到領跑,中國創新藥令世界側目。
當腫瘤免疫療法領域PD-1/PD-L1單抗進入探索天花板時,希望的火炬已經由雙抗技術點燃:從康方AK112為代表的PD-1/VEGF雙抗讓各界認識到雙抗能夠替代單抗(尤其是提升療效方面),到信達IBI363(PD-1/IL2)展示了在延長生存期方面激動劑雙抗的優勢。
業界的關注點逐步聚焦在哪款雙抗能夠在療效、延長生存期和安全性這三個方面作為下一代基石藥皆具競爭力,更好滿足PD-1/PD-L1單抗未能滿足的臨床需求。也許維立志博全球領先PD-L1/4-1BB雙抗LBL-024(奧帕替蘇米單抗)就是其中最為有力的代表。
【冷腫瘤有效的廣譜大藥】
作為全球首個進入關鍵注冊臨床階段的4-1BB靶向藥物,LBL-024自維立志博2025年7月香港資本市場上市后受到更多關注。
LBL-024誕生于維立志博自主研發并具有知識產權的X-body?平臺,需要重點提及的是,這是一種同時靶向PD-L1與4-1BB的雙特異性抗體,研發初衷是為了解決PD-1/PD-L1抗體無法解決的核心痛點。
2014年,PD-1單抗誕生K藥和O藥“雙雄”,腫瘤免疫療法(IO)風起云涌,K藥也成功問鼎“藥王”。然而,作為腫瘤免疫療法鼻祖的PD-1/PD-L1應答率僅20%左右,易產生耐藥,局限性顯著。這主要是由于它僅恢復T細胞功能,幾乎不改變T細胞數量。
基于多靶點聯合治療的新一代腫瘤免疫療法(IO 2.0),成為破題的風口。
以康方AK112(PD-1/VEGF)為代表的“免疫+抗血管生成”策略,在關鍵Ⅲ期HARMONi-2頭對頭研究中AK112療效擊敗K藥,無進展生存期(PFS)數據表現突出,但總生存期(OS)的期中分析未達統計學顯著,這可能與VEGF靶點的拖尾效應較弱有關。且PD-1/VEGF雙抗更多的是解決了PD-1和VEGF聯用的毒性問題,并沒有解決T細胞耗竭帶來的免疫耐藥問題。
信達IBI363(PD-1/IL2)在2025年北美腫瘤年會(ASCO)上展示了在提升療效和延長生存期方面激動劑雙抗的優勢,因為激動劑能夠激活腫瘤微環境中凋亡的人體免疫的主要戰士T細胞,并能將T細胞數量從幾十個擴增到幾萬個,從而持續長久對抗癌細胞。然而,IBI363的ASCO數據顯示其安全性有較大缺陷,每個適應癥都有數個因治療死亡案例,這為其作為基石藥前景打上問號。
維立志博的LBL-024(PD-L1/4-1BB)引入了能激活T細胞的激動劑4-1BB。4-1BB就像一顆“魔法子彈”,能夠重新激活凋亡的T細胞并大量擴增,尤其適合對PD-1/PD-L1耐藥或無效的冷腫瘤。在肺外神經內分泌癌、小細胞肺癌、膽道癌等數個已有初步臨床試驗數據的癌種中,LBL-024展示了遠超PD-1/PD-L1的療效結果,顯著延長生存期。期待并關注LBL-024今年下半年陸續開展臨床試驗的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肝癌、卵巢癌和三陰乳腺癌的數據。在安全性方面,其通過在泛癌種廣泛表達PD-L1靶向腫瘤微環境,實現條件激活4-1BB作為激動劑的功能,并通過降低4-1BB的結合率來保證安全性。截至目前,在已經入組的400多病例的臨床試驗中,都沒有發生劑量限制性毒性事件,其整體安全情況和PD-1/PD-L1單抗類似。
![]()
機制上,PD-L1可解除免疫抑制,改善T細胞的質量,起到“松剎車”效果;而4-1BB可激活T細胞,增加T細胞的數量,達到“踩油門”效果;兩者聯手,可提供全新的治療方案。
從臨床試驗數據來看,LBL-024堪稱“冷腫瘤殺手”,目前布局的8個癌種中,肺外神經內分泌癌(EP-NEC)、膽道癌(BTC)、卵巢癌(OC)等都是目前沒有好療效的藥和預后極差的冷腫瘤。
在長期面臨治療困境的EP-NEC領域,LBL-024的臨床研究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牽頭,后線單藥療法的I/IIa期臨床數據顯示,中位總生存期(mOS)達到了現有療法的兩倍;一線聯合化療數據更是一舉打破歷史紀錄,RP2D劑量組ORR達到83.3%,DCR達到100%,堪稱EP-NEC治療領域的里程碑。
由于療效突出,LBL-024比預期提前了4個多月完成肺外神經內分泌癌關鍵注冊臨床試驗的全部患者入組,并在中美兩大醫藥市場取得監管突破(中國藥監局授予其治療肺外神經內分泌癌的突破性療法認定,FDA授予針對肺外神經內分泌癌的孤兒藥資格認定),意味著LBL-024有望成為針對肺外神經內分泌癌的全球首款獲批藥物,更意味著它將是人類歷史上又一個重要免疫靶點4-1BB的全球首次成藥。
布局肺外神經內分泌癌僅是這款藥物的起始站,維立志博目前的探索已覆蓋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膽道癌、肝癌、黑色素瘤、卵巢癌和三陰性乳腺癌等大癌種,并已在多個癌種中取得振奮人心的臨床數據,實現從單點爆破到“一藥多癌”的商業價值延展。
據維立志博半年報披露,在一線小細胞肺癌的II期臨床試驗中,LBL-024聯合化療取得了高達86.5%的ORR和96.2%的DCR。療效數據處于全球第一梯隊,顯著優于當前已獲批的標準療法。
非小細胞肺癌領域,LBL-024的臨床研究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親自牽頭,已于今年7月開始入組,目前II期臨床正快速入組中,有望為現有PD-1/PD-L1療效不好或耐藥后的巨大未滿足臨床需要找到解決方案。
事實上,由于醫療界看好其重大潛力,LBL-024臨床試驗的領導研究者(Leading PI)都是業內重磅的專家,除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外,還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周儉院長、醫科院腫瘤醫院的婦科腫瘤權威吳令英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殷詠梅院長等。
![]()
除上述8個癌種外,LBL-024的適應癥還在不斷拓展中,2026年上半年將啟動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和胃癌(GC)的臨床研究,廣譜大藥的潛質十分突出。
【IO 2.0時代的基石藥】
可以說,LBL-024的問世,為腫瘤免疫療法開創了新紀元。
4-1BB(CD137)的歷史可最早追溯到1989年,由百時美施貴寶(BMS)研究發現,屬于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第二代CAR-T治療之所以有效,正是加入4-1BB這樣的共刺激分子,從而解決了第一代CAR-T無效的問題。
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基于該靶點開發始終繞不開“安全”二字。甚至輝瑞、BMS等MNC均在臨床二期折戟。所開發的藥物因全身性、非選擇性的4-1BB激活,尤其是他們用單抗作為切入點,無法做到條件激活,從而引發系統性毒副作用,尤其是嚴重的肝毒性。因此,只能以較低劑量使用,從而限制藥效發揮。
維立志博的條件性激活設計,利用雙抗的靶向機制,使4-1BB恰到好處的僅在表達腫瘤相關抗原的腫瘤微環境中激活,從而實現“最佳療效+最低毒性”雙加持,讓LBL-024在下一代IO藥物的競爭中成功跳出了傳統4-1BB藥物“毒性制約療效”的困境,構建起難以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推動其向IO 2.0時代核心基石藥物邁進的關鍵底氣。
觀察下一代雙抗的競爭格局,信達PD-1/IL-2雙抗(IBI363)在臨床試驗中,Q3W組最高劑量3mpk,Q2W組最高劑量1mpk,整體的治療相關嚴重不良反應高達22.8%。1mpk Q2W給藥162人,151人可評估,有1例治療期間不良事件(TEAE)引起的死亡和1例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引起的死亡,3mpk Q3W給藥38人,15人可評估,有1例TEAE引起的死亡。
康方的AK112用于后線治療EGFR突變NSCLC的大樣本三期臨床數據明顯低于預期。此前的小樣本二期臨床數據顯示,中位PFS為8.5個月,ORR為68.4%,≥3級TEAE發生率為51.2%,而三期臨床322例患者的中位PFS降低至7.06個月,ORR降低至50.6%,≥3級TEAE發生率上升至61.5%,加上PFS的HR顯著性可能最終無法轉化為OS的顯著性,在同類競品中的優勢地位顯著減弱。
對比來看,LBL-024目前臨床研究中已有400多人入組,其聯合化療的耐受性良好,所有劑量均未報告劑量限制毒性(DLT),相關不良反應以1-2級為主。
癌癥治療的未來將著眼于新聯合療法,尤其是各大藥企在全面發力的ADC+IO的大戰略下,全球各大藥企都在尋找下個IO基石藥,在保證足夠安全的情況下,和ADC聯用提升療效和延長總生存期。LBL-024的高安全性意味著不管是聯合已有療法或是將來聯合ADC,LBL-024都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并憑借其廣譜療效和聯合治療潛力,有望成為下一代腫瘤免疫治療的基石藥物。
【千億賽道的新標桿】
一款藥物是否擁有大藥潛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天花板。LBL-024槍口對準的不僅有到2030年發病率超8萬例的肺外神經內分泌癌,更覆蓋小細胞肺癌(46萬例)、非小細胞肺癌(260萬例)等未被滿足的龐大市場。
![]()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全球4-1BB抗體市場到2035年將達到174億美元。LBL-024實現了與商業化落地的同頻共振。
![]()
LBL-024不僅有望成為first-in-class重磅藥物,其廣譜潛力更奠定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未來,該款藥物將憑借先發優勢和獨占性,更具議價能力和滲透率。
LBL-024預計2026年第三季度提交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有望2027年獲批上市。如此重磅的產品進入商業化層面,將加速推動維立志博商業飛輪的良性運轉。
回顧資本市場,A股自“924”后開啟科技股牛市,H股在“出海+價值回歸+降息周期”三重因素疊加下,創新藥板塊持續走牛,更是中國科技資產的頂梁柱,百利天恒、榮昌生物、復宏漢霖、百濟神州等企業均受到資本青睞,股價迎來一波凌厲的漲幅。
作為后起之秀,維立志博一開始便猛攻first-in-class藥物,而非從Me-too/Me-better起步,聚焦未獲滿足的醫療需求,敢于啃下MNC未能拿下的高地,無疑令資本更加刮目相看。
回望后視鏡,2014年,PD-1單抗K藥(默沙東)和O藥(百時美施貴寶)問世,以黑色素瘤起手,不斷拓寬治療適應癥,目前已累計近30種適應癥。2024年,K藥以295億美元銷售額再度問鼎“全球藥王”,上市10年為默沙東創收超千億美元,O藥同樣榮膺“超級重磅炸彈藥物”之列。
![]()
放眼下一個腫瘤免疫療法時代,憑借差異化創新、高價值研發管線、三大核心技術平臺以及精準的市場策略,年輕的維立志博有成為世界級biotech公司的底氣。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成功上市,LBL-024將成為全球首個4-1BB靶點藥物,是繼CTLA-4,PD-1/PD-L1和LAG3后第四個免疫檢查點成藥。作為首次由中國藥企研發成藥的全新靶點藥物,將為中國創新藥再添力作,甚至重塑中國創新藥在全球醫藥產業的地位。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